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治理行動
陜西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以來,眉縣、西鄉、韓城、大荔、商南、丹鳳和商州等地示范村不少已經成為農家樂、生態游和有機農產品的樣板和典型。農民深有體會地說“過去是垃圾隨便倒,污水隨處流,村里臟亂差,致富沒辦法,現在村容村貌變化大,巷道村道都綠化,特色產業大發展,村民收入大增加”。這些生動的實踐不斷增強了廣大干部群眾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的理解領悟和行動自覺。
近年來,陜西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牢牢把握改善環境質量這個核心,緊緊圍繞項目建設、推廣示范、長效機制三個重點,摸索出了適合陜南、關中、陜北不同地理環境和資源稟賦區域的整治思路,形成了點上抓示范、線上抓提升、面上抓推廣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格局。特別是自2012年陜西省被列為全國第三批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省以來,省上通過一年一個現場會示范引導,全省農村環境整治范圍不斷拓展、水平不斷提升、效果不斷顯現,已成為農民群眾高度關注、自覺參與并紅利多多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幸福工程。
全省各地各部門充分吸收、認真學習眉縣、西鄉、韓城、商洛經驗,強化責任落實,扎實推動項目建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陜西省今年召開的省黨代會、省人代會以及全省環保工作會議,都對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出明確要求,張道宏副省長連續五年主持召開現場會,不斷完善責任體系,創新推進措施。省環保廳、財政廳等部門結合實際制訂配套文件,細化任務安排、資金管理、方案批復、監督檢查和評估驗收等工作環節。項目實施的各市、縣(區)政府,普遍成立“一把手”任組長的組織領導機構,出臺加強農村環境整治的決定、規劃和方案,把整治工作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列入追趕超越的重要指標和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省、市、縣、鎮、村五級整治責任體系進一步夯實。各地還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寶雞市出臺《關于推進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漢中市印發《農村重點環境問題綜合整治工作方案》,城固縣等地大力推行“路長制”“河長制”,管理由線及面;渭南市大荔縣把道路建成風景線,把村莊建成小公園,把全縣建成一個大景區,探索出大荔特色的農村環境整治之路。
中央省級財政不斷加大支持力度,全省共計投入資金35.7億元,在90個縣區997個鄉鎮5210個村開展環境綜合整治,使危害群眾健康、社會反映強烈的農村環境突出問題持續有效得到整治,直接受益人口880萬。各地多渠道籌措地方整治資金,鼓勵引導社會、企業和群眾投工投勞,形成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寶雞市融資1.7億元,對630個村開展綜合整治,在全省率先實現了行政村整治全覆蓋;安康市要求各縣區每年從生態補償專項資金中切塊10%用于農村環保工作;商洛市每年設立1000萬元財政專項資金,連續四年支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韓城市設立環保產業基金,采取財政列支、社會融資等綜合措施加大投入。在財政資金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社會資金投入農村環保項目,帶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由點及面、不斷擴展。
積極組織開展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技術攻關,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村污染防治新技術。同時,啟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排放標準》制定工作。全省農村環境治理技術不斷創新,涌現出一批可推廣、可復制的新模式。商州區腰市鎮江山村、丹鳳縣棣花鎮、竹林關鎮和商南縣金絲峽鎮建設的垃圾熱解氣化、低溫碳化處理技術,以及西安市高陵區通遠街道何村社區建成的全省首個生活垃圾智慧分類資源化處理項目,都是各地創新實踐的新成果,值得借鑒推廣。此外,一體化+人工濕地、單戶單體太陽能微動力等多元化污水處理模式成為新亮點,“豬-沼-果”“豬-沼-菜”“豬-沼-肥”等綠色生態畜禽養殖模式得到大力推廣。


各地在整治工作中注重長效機制建設,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不斷創新整治管理模式,形成了符合當地實際的管理體制機制。在體制完善上,韓城市在所有鄉鎮,和漢中、安康和商洛等市大多鄉鎮成立環保站所,配備環保工作人員,確保農村環保工作有專人推動落實;在機制建設上,西安市高陵區、寶雞市岐山縣、商洛市柞水縣等,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開展農村整治設施建設和運行維護,農村環境整治走上了常態化、規范化、長效化軌道;在運維模式上,商洛市鎮安縣等引入PPP模式實現垃圾污水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
納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示范的鄉村通過實施農村垃圾處理、污水處理、水源地保護、畜禽養殖糞便處理等整治、改造、建設項目,不僅有力有效地扭轉了農村環境臟亂差現狀,推動了農村生態環保基礎建設,加快了農村村容村貌的凈化綠化和美化,增強了廣大農民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同感獲得感和幸福感,更重要的是通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帶動了這些地方農村經濟社會和農村自治管理的巨大變化,帶動了這些地方特色產業和特色產品的快速發展,帶動了這些地方農民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轉變,帶動了這些地方生態文化、環保文化和生態產業的有機融合。如眉縣、西鄉、韓城、大荔、商南、丹鳳和商州等地示范村不少已經成為農家樂、生態游和有機農產品的樣板和典型,農民群眾深有體會地說“過去是垃圾隨便倒,污水隨處流,村里臟亂差,致富沒辦法,現在村容村貌變化大,巷道村道都綠化,特色產業大發展,村民收入大增加”。這些生動的實踐不斷增強了廣大干部群眾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的理解領悟和行動自覺。
總之,抓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是解決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五新”戰略任務實施大局。我們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堅定信心、統籌推進、狠抓落實,不斷改善農村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