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儼然成為了自然災害,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健康,“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已成為全社會的基本共識。而在革命圣地延安,有一種藍被稱為“圣地藍”,這無疑是對延安城市空氣質量的最大褒獎。
據環保部門統計,2011年延安市城區環境空氣優良天數為316天;2012年為322天;2013年為327天;2014年空氣質量評價方式由原API評價方式變為AQI評價方式,環境空氣優良天數為252(AQI)天;2015年為282(AQI)天,2016年達到290(AQI)天;2017年截至9月30日為231(AQI)天。這一組組數據,既是成績,也是動力。讓延安人民群眾呼吸到更新鮮的空氣,享受到更多更藍的天,是每個延安環保人的職責。
延安市始終把大氣污染防治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實行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并作為各縣區、各部門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一票否決。
近年來,延安市先后制定出臺了《延安市鐵腕治霾·保衛藍天“1+8”工作方案》等多個文件,提出了更加明確和具體的治理措施。堅持選用優質低硫、低灰煤種作為市區和縣城的指定煤源,限煤區全部使用指定環保煤種,嚴控燃雜燃非,確保煙氣達標排放。延安市財政累計投資1億多元,完成了247臺燃煤鍋爐的改造,城區集中供熱面積達到485萬平方米,城區燃煤量已由高峰時期的每年44萬噸降低到15萬噸,全市氣化率達到38%。
為了解決延安市環保煤存在多家供應商,導致供應局面出現混亂現象的問題,延安市政府研究確定延安城區環保煤由延安能源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一家統購統銷。市政府召集煤炭、物價、城管、技術監督和熱力公司、能化集團等單位,與寧煤集團銷售部門座談確定了靈武塊煤和東勝、神木沫煤為延安城區單一環保指定煤種。幾年來對于冬季用煤的強化管理有力保障了延安的大氣治理工作。


延安市實施了優化城市交通網絡,加快完善城市交通設施,全面實施清潔油品使用、黃標車限行等綜合治理措施,加強機動車尾氣治理。全市加油站全面供應國Ⅴ汽油和國Ⅴ柴油,市區公交車、出租車、客運車輛、市政用車全部實現油改氣。
全面落實建設項目主管部門和實施單位管理責任,嚴格實行建筑施工、道路施工、市政工程和構筑物拆除場地周邊圍擋、濕法作業。建筑工地實行灑水滯塵,有效降低揚塵污染。城市主要道路實行機械噴淋吸塵式清掃,易產生揚塵部位進行噴霧抑塵。持續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嚴禁隨意焚燒垃圾,對垃圾進行集中清理,實行無害化處理。

同時,延安市對照國家和省、市環保目標任務,研究建立了大氣污染防治的一系列跟進措施。加大鍋爐煤改氣力度,全面實施市區鍋爐煤改氣。加快大唐熱電廠項目進度,投運后將代替延安熱電廠成為市區主要熱源,實現市區集中供熱全覆蓋。加快縣城集中供熱項目建設,逐步提高縣城集中供熱普及率;嚴格實施工業企業“退城入園行動”,全市20蒸噸以上燃煤鍋爐全部建成脫硫除塵設施。城區內所有施工工地全面實施“六個100%、六個不準”管理。提高城市道路機械噴淋吸塵式清掃率。行和淘汰等綜合治理措施。
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也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延安市以中央、我省環保督察為契機,自我加壓,找準重心、多措并舉,重拳出擊,不斷加強環境保護和治污降霾工作,促進延安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努力守護青山綠水,留住藍天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