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商洛市緊緊圍繞建設創新、美麗、幸福商洛的戰略目標,全力打好“新型城鎮化攻堅戰”,努力實現環境保護“追趕超越”,全市環保工作有序、有力、有效開展,重點環保工作亮點紛呈,全市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
持續推進“鐵腕治霾”,燃煤鍋爐拆改、黃標車淘汰、突出環境問題整改……使得商洛市環境空氣質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列。今年1至8月份,商洛市中心城區達到二級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天數為218天,占總監測天數的89.7%;持續推進燃煤鍋爐拆改,完成燃煤鍋爐拆改61臺;實現了全市黃標車淘汰全面清零目標,淘汰黃標車922輛。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一直保持全省第一,“商洛藍”已成為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商洛市堅持以讓人民群眾呼吸新鮮空氣為目標,持續推進“鐵腕治霾”措施全面落實,印發了《商洛市大氣污染防治四年行動計劃(2014-2017年)》《商洛市“鐵腕治霾·保衛藍天”2017年工作方案》和8個專項行動方案,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各縣區和市直相關部門,明確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職責和重點任務。
在全市城市公交、廠區通勤、出租以及環衛、物流等領域加快推廣和普及新能源汽車,發展綠色交通,強化公交優先戰略實施力度,提高公共交通運力。加強餐飲油煙污染治理,要求餐飲服務經營場所須設置油煙凈化裝置,實現達標排放。禁止城市建成區建筑工地現場攪拌混凝土、砂漿。增加城市道路沖洗保潔頻次和清掃率,對市區主要街道實施灑水降塵及機械化清掃作業,出動清掃車、抑塵車、灑水車等專項作業車9輛,按照早、中午各一次的頻率進行道路降塵清掃作業。逐步擴大機械化作業范圍,對城區主要路段做到了全覆蓋。
商洛市以實施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為抓手,強化措施,加大力度。今年3月份,在全面總結實施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的基礎上,商洛市打響了新一輪“清水持久戰”,啟動實施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四年行動計劃(2017—2020年)。根據《行動計劃》,商洛將重點實施8大類135個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項目,計劃投資46億多元。日前,陜西省環保廳首次正式發布全省城市水環境質量排名情況,商洛市7月份水質現狀排名第一、1-7月累計排名第一。丹江出境斷面水質連續多年穩定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受到了省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工作機制和經驗先后在陜南和全省推廣,為確保“一江清水供京津”作出了積極貢獻。

商洛以實施《商洛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為抓手,大力推進“治污碧水”工程,努力建設水源涵養和水質保護生態屏障。堅持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月監測通報制度、市級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月監測和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季度監測制度。目前,商洛七縣區10個城市飲用水源保護區水質達標率達l00%,丹江、洛河、乾佑河等9條主要河流17個監測斷面水質達到功能區標準,丹江湘河出省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國家地表水II類標準。
此外,商洛市堅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與脫貧攻堅、綠色產業、特色小鎮、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五個結合”,實施統一規劃,山、水、林、田、路、居綜合治理,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深入開展,使廣大群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并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不斷強化跟蹤問效。各縣區不斷創新工作機制,依托鎮辦環保所,組建機構,配齊人員,理順職能,明確職責,健全機制,實現了縣有整治辦、鎮有環保所、村有保潔員,做到了保潔隊伍、工作經費、工作責任、工作機制四落實,工作力度不斷加大,整治管理模式不斷創新。同時,積極爭取國家投入,加大招商引資,采取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加大環保基礎設施扶持力度,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充分發揮政府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