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灃河西咸新區灃西新城段
孫亞軍,男,1981年出生,2004年畢業于陜西師范大學,在步長集團、咸陽市教育電視臺短暫供職后,2007年進入咸陽市環保局,現任咸陽市環境宣教信息中心副主任,分管全市環境宣傳教育工作。
孫亞軍在環保宣教戰線辛勤筆耕了10個年頭,在國家環保部官方網站、《中國環境報》《經濟日報》《陜西日報》《咸陽日報》等發表稿件2030余篇(條),在新浪網、搜狐網等各類網站刊發信息1500余條。同時,一個人擔負起了咸陽日報《環保專刊》設計、采編任務,累計編印72期。一個人負責采編《咸陽環境》456期,編印內刊8冊,參與拍攝環保題材專題片18部。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他所在的集體7次被中國環境報評為全國環境宣教工作先進集體,他先后4次榮獲先進個人稱號,被評為“陜西省環保系統新聞宣傳工作先進個人”“咸陽市優秀青年衛士”“咸陽市新長征突擊手”“渭河流域污染管理工作先進個人”“全市環境保護工作先進個人”等9項榮譽。
半路出家的他改行搞環境宣傳教育,開始既不懂環保,也不懂新聞宣傳。他深感業務知識之不足,千方百計擠出業余時間鉆研新聞理論知識。10多年來,為了多學點專業知識,把業余時間幾乎全用來鉆研環保業務和新聞宣傳技巧。他自費買來《環境管理》《綠色經典文庫》《新聞學概論》《電視攝影與編輯》《廣播電視評論》等20多本專業書籍,潛心苦讀,細心鉆研,寫了數十萬字的讀書筆記。在漫漫求知路上,他將環保知識、新聞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融會貫通,使自身業務素質迅速得以提高,很快成長為中心的業務骨干。
孫亞軍時常勉勵自己:“我們正處在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環保,人民高度關注環保的歷史時期,一定要擔當使命,唱響環保主旋律、傳播綠色正能量,無愧于黨,無愧于祖國和人民,無愧于偉大時代?!杯h保宣教是一項需要不斷創新的工作。孫亞軍在積極學習借鑒外地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緊密結合咸陽實際,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創新實踐……
2008年,他倡導并策劃設立了渭城環保文藝小分隊,以保護環境為主題,精心編排了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小品、快板等節目。定期進社區、入企業、上學校、到村莊,開展巡回演出活動170多場次,受眾群眾14萬人次,既傳播了綠色環保知識,又豐富干部群眾文化生活,受到了廣大干部群眾和中小學生的一致好評。
2011年,他參與建設了咸陽環境教育基地,成為西部地區首家以水環境教育為主題的環保專業科技展館?;爻浞掷寐暋⒐?、電等現代科技手段,采用圖文并茂、投影演示、影視互動等表現形式,形象直觀地揭示了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水危機時代已經來臨的現實。
2015年,他發起并組織成立了咸陽市環境保護協會,吸納會員500余人。協會兩年來連續開展“保衛母親我和小樹共成長”親子植樹活動、全城車載垃圾桶派發志愿活動、“道德講堂”四進活動、“愛心放飛夢想 共建志愿咸陽”等大型宣傳活動90場次,開展環保知識“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300余場次,累計接受教育人數200萬人次。

西咸新區灃西新城中心綠廊
他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環境日、“12·4”法制宣傳日等紀念日,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環保宣傳活動。策劃組織了“安利中國環保嘉年華咸陽站活動”,持續五天時間近8000個家庭2萬多人參與活動。策劃組織了2013至2016連續三年“環保體驗日”活動。聯合16家媒體策劃組織了“行走渭河之大秦故都”文化沙龍活動,活動共撰稿30余篇,點擊量突破60萬+,起到了很好的社會宣傳作用。
孫亞軍在環境宣教戰線上默默耕耘,無怨無悔。環境宣教是個十分繁忙的工作,環保宣傳活動多、新聞報道任務重,很少能正常雙休。每逢雙休日和節假日,他總是安排其他同志輪班休息,自己留在單位值班。他常常抱病堅持工作,白天采訪寫稿,晚上編發簡報,對重大環境新聞和環保宣傳活動則連夜送往報社、電視臺,加班加點不計其數。
孫亞軍從未后悔過,因為他摯愛自己從事的環境宣教事業。他用筆觸寫新聞,用鏡頭捕捉感動,用文字鐫刻歷史,用行動見證奉獻,唱響環保主旋律,傳播綠色正能量,為咸陽環保美好的明天奉獻著每一份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