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梁平
(作者系陜西省決咨委委員、

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已成為黨和國家關注的一件大事。十八大以來,中央有關部委已就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分類運輸、分類資源化利用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建立了一批垃圾分類回收與無害化處理、資源利用的示范市和示范縣。從全球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技術進步看,逐步減少、消滅衛生填埋,加快垃圾焚燒與熱解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已成為大勢所趨。截至2016年底,全國已建成垃圾焚燒發電項目300多個,垃圾焚燒處理垃圾量已占垃圾清運量的35%。根據《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建設規劃》,到2020年,全國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實現生活垃圾“零填埋”,設市城市的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量要達到生活垃圾總量的60%以上。從國家要求看,陜西在城市生活垃圾焚燒(包括熱解)處理設施和項目建設上,已與全國其他省形成較大差距。建議陜西應采取有力措施,盡快趕上全國的步伐。
一是在全省新一輪城市規劃修編中,應將城市生活垃圾焚燒項目建設用地、項目選址、垃圾焚燒熱電聯產、城市燃氣供應、焚燒爐灰(渣)建材化利用等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和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二是應將城市生活垃圾及各類廢棄物(比如廢家電、廢電子產品、廢汽車、廢輪胎與廢橡膠、廢塑料、廢舊紡織品與廢舊服裝等)的分類回收、分類運輸、分類資源化利用和相應的再利用、再循環的現代環保產業園區、現代拆解產業園區建設,納入城市綠色轉型內容和城市產業發展規劃。量、組分特征也隨之改變,全省其他地市特別是農村地區垃圾的統計分析更加粗略。建議由省統計局協調省住建廳、省環保廳對全省城市和鄉村、各市縣生活垃圾及各類廢棄物的單日與年產生總量進行分類動態統計分析,為陜西垃圾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雖然省級有關部門對陜西城鄉生活垃圾進行了一些研究分析,如判斷西安市夏季每天產生生活垃圾約6000噸,夏季以外每天約5000噸,但隨著人口增加、規模擴大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季節氣候變化等因素,生活垃圾的產生
一是大力支持垃圾熱解這一新技術的發展。依托航天六院的熱解技術優勢,盡快促成項目在西安市落地,通過試點項目的建設運行,積累經驗、建立標準,在解決陜西生活垃圾處理問題的同時,助推我國在未來垃圾處理領域搶得先機。二是應將全省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項目納入各地的3P項目庫,在選址、征地、立項、建設和電力、熱力、燃氣等資源就近利用等方面,給予優先安排和重點支持。三是應比照全國已建成的300多家垃圾發電企業所在地政府對每噸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的補貼數額,合理確定陜西補貼標準。四是在各級財政預算中,應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補貼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納入年度財政預算。

垃圾焚燒“變廢為寶”
高度重視垃圾項目選址“鄰避效應”問題。一是利用好已有場地,如在水、土地、環境承載等條件滿足的情況下,就地在現有垃圾填埋場建設焚燒項目,既可以避免影響群眾,又能夠逐步消化已填埋垃圾,一舉兩得。還可以考慮改造城市附近現有發電廠。將城市附近現有小機組電廠進行技術改造,變燒煤為燒垃圾,變發電為發電供熱并舉,也能夠較好地規避項目選址沖突,并且變廢為寶,為城市提供清潔能源,還能夠節省土地資源。二是嚴格規范垃圾焚燒過程的參數控制和過程管理,減少二 英等二次污染物排放,加強對排放物的抽測監控,堅決懲處超標排污,大幅提高違法排污成本。三是利用電視、網絡、報紙等,進行科普知識宣傳,引導媒體客觀公正報道,防止對垃圾處理的“妖魔化”宣傳,還可根據需要組織市民代表到有關垃圾焚燒企業參觀,增強群眾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