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以來,寧夏國稅局以全面貫徹落實“銀川會議”精神為契機,在不遺余力地抓好稅收工作的同時,全力以赴地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統一部署推進精準扶貧。
“干”字為先,強化責任,打造扶貧工作新局面
根據自治區黨委、政府扶貧工作部署,全區國稅系統共承接“52個扶貧點,20個扶貧項目”的扶貧工作任務。面對新時期、新任務,緊緊圍繞 “三年集中攻堅,兩年鞏固提高,力爭提前脫貧”的總體目標,結合系統實際,認真開展好扶貧工作。
一是自覺增強扶貧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突出“黨組領導”這個核心,將各級黨組對扶貧工作的認識始終牢牢定位在與組織收入同等重要的神圣使命上。突出“干字為先”這個思路,各級黨組帶頭,舉全系統之力,以坐不住的緊迫感,不等不靠,切實把扶貧工作的主體責任扛起來、落下去。同時突出“細抓壓實”這一舉措,進一步明確責任內容,細化工作清單,層層壓實責任。
二是健全完善扶貧工作的運行機制。利用稅務系統自上而下實行垂直管理的特點,做到自治區要求第一時間傳達、第一時間部署。各級建立“一把手負總責、班子成員各負其責、分管領導牽頭負責、駐村幫扶第一書記具體落實、各有關部門積極支持、工青婦組織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形成領導有力、科學有序、有機融合的新格局。
三是精準對接好扶貧工作項目和任務。以精準分析為先手,結合扶貧對象的自然條件、生產條件、幫扶機制等要素,有針對性制定幫扶舉措。以精準投入為跟進,一方面系統上下投入300余萬元資金,用于解決 “難點”問題。一方面緊密對接有關部門,爭取項目資金350余萬元,用于解決交通閉塞、道路不暢等基礎設施落后的“堵點”問題。以精準施策為保障,做到自力更生,務求實效。以精準培訓作助力,加大駐點扶貧干部的學習培訓,提高綜合素質,拓寬思路和眼界,創新工作方法。
“實”字為本,發揮職能,促進扶貧工作新進展
一是做好組織收入,為精準扶貧“匯財聚能”。把組織收入工作助力扶貧開展的要求,深入體現到稅收工作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各個層級,通過強化稅收分析,加強日常管理,深化納稅評估,推進專項檢查等,保持稅收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為扶貧工作提供充足的財力保障。2017年第一季度,全區國稅部門累計組織稅收收入105.5億元,增長49.3%,增收34.9億元,快于時間進度3.1%。
二是運用好優惠政策,為產業扶貧“添火加薪”。一方面,利用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大力引導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合作經營、農業產業化經營,為農民持續、穩定增收打下扎實基礎。一方面,鼓勵貧困人員從事個體經營和創辦小微企業,通過勤勞脫貧致富。同時,開展對特殊群體的稅收政策幫扶。近兩年來,國稅部門為全區小微企業減免增值稅12.43億元、減免企業所得稅1.06億元,為200戶安置殘疾福利企業辦理退稅近2800萬元。
三是優化好辦稅手段,為全局扶貧“保駕護航”。深化國地稅聯合辦稅,推動國地稅業務“一網通辦”。不斷改進辦稅手段,充分利用先進的現代交通通信方式,偏遠地區的納稅人就近“一次性”辦結所有涉稅事項。推廣通辦服務,實現辦稅事項城鄉通辦無障礙、地區通辦無障礙。注重加強維權服務,暢通納稅人涉稅訴求渠道,切實維護好弱勢群體的稅收合法權益。
四是宣傳好稅收政策,為創業扶貧“鼓勁加油”。各級充分利用報紙、網站、圖冊等多種宣傳形式,廣泛開展小型微利企業、西部大開發等優惠政策的普及和輔導,做到工作延伸面和政策覆蓋面的“雙百結合”。結合駐村幫扶實際,整理編印《稅收服務精準扶貧100問》手冊,分發到每一村、每一戶進行解疑釋惑。
“鞏”字為基,狠抓落實,形成脫貧工作新長效
近期,在已經下發了“全系統2017年扶貧工作計劃”的基礎上,還將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細化責任抓落實。進一步梳理明確全系統扶貧工作的開展情況、明確具體任務,分解細化責任,并跟蹤掌握各地的好經驗、好做法,做好宣傳和交流推動作用。
明晰任務抓落實。按照全區發展規劃,緊緊依托各地的自身條件,有針對性做好產業項目扶貧工作,真正做一些穩得住、扶得起的項目。
因地制宜抓落實。繼續以固原地區,特別是把區局扶貧點彭陽縣牛耳塬村的扶貧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來謀劃,做好政策和資金的傾斜,鞏固好脫貧成果。
強化引導抓落實。扎實做好內外兩個方面的引導。對外抓好培訓引導,對內抓好干部引導,在系統形成全局重視、上下齊抓、擔當有責、激勵鮮明的扶貧工作新機制。 (文圖由寧夏國稅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