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強 趙新紅

距離首都最近、位于京南150公里的石化央企,坐落在河北省任丘市的中國石油華北石化公司,是河北省任丘石化基地的龍頭企業,是河北省第一納稅大戶。2016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安排對口扶貧,幫扶的是國家級貧困縣、河北省東北部的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的朝陽灣鎮小撥村和三號村兩個省級貧困村。
中國石油華北石化公司,是個燃料型石油加工企業,主要生產各種牌號汽油、柴油、聚丙烯、苯乙烯和液化石油氣、溶劑油、燃料油等,汽油、柴油產品全部是京V標準,以高清潔油品供應首都北京及華北地區,現加工能力為500萬噸/年,千萬噸質量升級改造項目正在穩步實施,2018年底將改造完成投產。
幫扶的承德圍場,位于內蒙古高原與冀北山地的交匯地帶,寒溫帶季風氣候,地形結構和植被復雜。山地高原交相呼應;丘陵曼甸連綿起伏;河流湖泊星羅棋布;森林草原交錯相連。尤其是浩瀚的林海與大面積天然草原渾然一體,優美壯觀。這里有國家一級旅游景點,“生態、皇家、民俗”獨具特色的清代皇家獵苑木蘭圍場及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據歷史記載,木蘭圍場作為塞外的皇家獵苑,自康熙20年至嘉慶25年的139年間,康熙、乾隆、嘉慶三位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來這里舉行以射獵、旅游為主要內容的“木蘭秋狝”,共舉行了105次。史志記載,康熙皇帝圍獵至此,頓感心曠神怡,脫口贊道“真仙境也”。1690年,這里還發生過舉世聞名的“烏蘭布通之戰”。這些重要的歷史事件,為這里留下了眾多的古跡遺址,如亮兵臺、將軍泡子、十二座聯營、塞北佛石廟、乾隆殪虎洞、翠花宮、扣墾墳等歷史遺跡和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圍場縣北部,北鄰內蒙古自治區克什克騰鎮,距承德市區240公里,距北京460公里,是木蘭圍場的一部分,總面積141萬畝,海拔高度在1 100米~1 940米,屬寒溫帶季風氣候,夏季氣候涼爽,最高氣溫一般不超過25°C。這里動植物種類繁多,既可觀賞,又可開展狩獵。全園6大類型景觀,一年四季,風光各異,山上放眼,山巒起伏,林海無邊。春看塞罕壩上勃勃生機;夏賞涌涌松濤,聽幽谷鹿鳴,百鳥歡唱;秋觀藍天白云、湖光山色,層林盡染,色彩斑斕;冬望冰封雪飄、銀裝素裹,雪映青松、走獸藏林,一派北國風光。真是在不同的季節,站在不同的角度,都會有不同的感受:“登高看林海,林海百萬松,迎風一揮手,四野起濤聲”。被譽為“水的源頭,云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異獸的天堂”。尤其是河北省與內蒙古自治區的分界河“吐力根河”,蒙語意為彎曲狹窄。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潺潺,清澈見底,像一條銀色的玉帶,飄落在塞外森林草原之中。引灤入津工程完工后,國家水利部領導曾到此考察,認定這里是灤河發源的主要河流之一,因此得名“灤河源頭”。這里,空氣清新,天高氣爽,湛藍的天空,時常飄著朵朵白云。晚上要么繁星密集閃爍天空,要么眾星頭頂皓月當空。這里,滿、蒙、漢三民族人民聚居在一起,文化相互交融,民族風情濃厚,是觀林海、踏草原、避酷暑、回自然難得的勝地,是避暑納涼、休閑度假的好地方。
這里,是河北省的“生態旅游示范區”“青少年生態環境教育基地”;是“全國思想教育基地”和“再造秀美山川示范教育基地”;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中國最佳森林公園、“中國最佳旅游品牌景區”“中國最佳文化旅游目的地”。然而,與其自然美景形成強烈反差的是,當地村民條件艱苦、生活貧苦,一些農民經濟貧困、生活艱難,有的衣衫襤褸,有的家徒四壁,有的老病痛苦,有的房危多債,是全國最貧困地區。由于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地處大興安嶺余脈,內蒙古高原和燕山余脈交匯處,壩上寒冷地區,海拔750~2 067米,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縣面積9 219.7平方公里,轄37個鄉鎮312個行政村,總人口54萬(滿族、蒙古族人口32、2萬),全縣有貧困村159個、貧困人口7.9萬,是承德市人口最多、河北省面積最大的縣,是全國唯一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
圍場縣朝陽灣鎮位于縣城東北28公里處,鎮里沒有工業項目,是一個農業鄉鎮,全鎮11個自然村種植以土豆為主,少量的土地種植玉米和谷子,養殖戶以牛、羊、雞為主。省級貧困村小撥村,位于圍場縣東北方向30公里處,共有517戶1 960口人,建檔貧困戶305戶,吃低保人口138人,無保戶3戶,特困戶28戶,危房40多處。省級貧困村三號村,位于國道111線路北,圍場縣城東15公里、朝陽灣鎮西12公里,轄8個自然村民小組527戶1 867口人,全村40戶未實現安全飲水。有危房139戶,貧困人口1 006人,低保戶133戶135人,五保戶4戶5人,殘疾人口23人,因病致貧150戶。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精準扶貧”戰略規劃和決策部署,切實做好精準扶貧工作,中國石油華北石化公司按照中央、河北省的統一部署和具體安排,從2016年開始,用二到三年時間,對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的兩個村進行了對口扶貧工作。
幫治貧血是政治任務社會責任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做出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提出: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為此,黨的十八大以來,把扶貧開發工作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點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實施精準扶貧,不斷豐富和拓展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不斷開創扶貧開發事業新局面。因為,扶貧開發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人民福祉,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我國國際形象。為此,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促進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是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標志,也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擴大國內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
扶貧攻堅形勢任務
當前,扶貧開發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貧困人口規模依然較大,剩下的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較深,減貧成本更高,脫貧難度更大。實現到2020年讓7 000多萬農村人口擺脫貧困的既定目標,時間十分緊迫、任務相當繁重。必須在現有基礎上不斷創新扶貧開發思路和辦法,堅決打贏這場攻堅戰。中央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切實解決好思想認識不到位、體制機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實等突出問題,不辱使命、勇于擔當,只爭朝夕、真抓實干,加快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這塊突出短板,決不讓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掉隊,實現《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確定的脫貧攻堅目標。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基本方略,堅持扶貧開發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促進,堅持精準幫扶與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開發緊密結合,堅持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并重,堅持扶貧開發與社會保障有效銜接,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超常規舉措,拿出過硬辦法,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