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智興
一條條寬闊平坦的水泥路,一幢幢整潔明亮的房屋,一灣灣清澈見底的溪流,一片片長勢旺盛的茶園,一家家生意興隆的農家樂……在安化縣馬路鎮,許多貧困群眾切身感受到了精準扶貧帶來的深刻變化。
近年來,在省、市、縣的正確領導及各級各部門的幫助支持下,安化縣馬路鎮立足扶貧工作實際,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依托資源和區位優勢,創新思路,強基礎、調結構,把精準扶貧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采取扶志、扶智、造血、解困等聯動措施,持續加大精準扶貧工作力度,傾力實施各類開發扶貧項目,著力完善扶貧基礎設施,調優產業結構,努力讓全鎮貧困人口得到實惠,力爭穩定脫貧、有序致富。實施精準扶貧工作幾年來,全鎮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群眾幸福滿意度大幅提升,經濟社會發展勢頭強勁,走出了一條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新路子。
馬路鎮基本情況
馬路鎮位于安化西部柘溪庫區資江上游沿岸,地處全國特殊貧困地區武陵山區,由1995年撤區并鄉時的馬路鎮、馬路鄉、岳溪鄉、湖南坡鄉和2005年撤鄉并鎮時的蒼場鄉“四鄉一鎮”合并而成,全鎮總面積480平方公里,新一輪行政村合并后下轄25個村、1個社區,共487個村民小組(居委會),現有11 977戶45 144人,是革命老鎮、茶葉重鎮、庫區移民大鎮和山洪自然災害多發鄉鎮。全鎮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 818戶6 534人。2014年脫貧257戶1 042人,2015年脫貧204戶770人,2016年脫貧273戶1 047人,三年來共減貧2 859人,未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 675人。
聚焦“六個一批”
深化精準扶貧舉措
自中央、省、市提出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馬路鎮黨委、政府認真領會扶貧工作精神,按照精準扶貧“六個一批”總要求,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主要工作舉措為:
一是匯聚社會力量,駐村幫扶精準扶貧。協調全縣力量,將各級各部門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同志選派到駐村幫扶工作第一線,進一步加大駐村幫扶貧困村的扶貧攻堅力度。2015年,馬路鎮確定整體推進村(2015年~2019年)8個,4個村被確定為2015年~2017年度整體推進村,各駐村幫扶隊分別從組織領導、項目規劃、工作方案、結對幫扶、基礎工作、項目實施、資金使用等方面落實扶貧政策。渣洋村為市委組織部扶貧聯系點,其余為縣級聯系點,各村都編制了項目規劃,已經實施推進。另外4個村為下一輪整體推進村,其中已經有2個村被納入國家開發銀行貸款實施整體推進試點村,重點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目前,國家開發銀行項目編制規劃完成,已經進入項目施工階段。
二是變“輸血”為造血,強力推進產業扶貧。茶產業是我鎮的傳統優勢產業,鎮黨委、政府積極探索產業扶貧新模式,通過加大土地流轉力度,積極培育壯大茶企業,大力發展茶園面積,鼓勵帶動貧困農戶發展茶園及從事關聯產業。2016年市委組織部牽頭的工作組扶持渣洋村新建茶園面積200余畝,湖南坡茶業、八角茶業、六步溪茶業、云上茶業、千秋茶業、碧丹茶業幫助渣洋村、洞山村、管坪村、碧丹村等貧困農戶,免費發放茶苗,采取土地流轉的形式租用貧困戶山林開墾茶園。采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07萬元對重點產茶企業、合作社共開發茶園1 070畝。企業通過提供優質茶苗,按照每年市場標準收購,解決了貧困戶的生產銷售問題,解決農村閑置勞動力問題的幫扶方式讓貧困戶長期受益,從而真正實現了貧困戶的精準脫貧。
三是堅持因地制宜,重點發展旅游扶貧。馬路鎮旅游資源豐富,安化云臺山已建成為知名的茶旅景點,吸引了眾多游客慕名而來,由此帶來的旅游綜合收入增加,帶動了更多的貧困農戶脫貧致富。我鎮正積極探索旅游扶貧的新思路、新亮點,其中馬路溪村成功申報為省級鄉村旅游扶貧試點村,渣洋村、六步村地處六步國家自然保護區,可以發展漂流、觀光茶園、原始森林生態旅游,馬轡市村等庫區涉水村,可以發展水上旅游項目。坐落在云臺山上的云上茶業公司已成功帶動該村43戶166名貧困人口脫貧,取得典型示范效應。
四是實施雨露計劃,傾力助推智慧扶貧。2015年,我鎮有47名貧困學生受到扶貧助學工程資助。2016年度,有130名貧困學生向國家雨露計劃網申請了資助。雨露計劃是落實助學就業的專項扶貧工作,也是“六個一批”的重要內容,今后將進一步發動宣傳,對所有符合條件的貧困學生進行“雨露計劃”,接受國家資助。同時加大對貧困農戶“兩后生”的專業技能培訓,確保實現“培訓一人,輸出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
五是穩步推進危房改造和異地搬遷,逐步實現安居工程。堅持群眾自愿、積極穩妥的原則,支持確有需求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行危房改造和分批分期搬遷。2016年我鎮完成了54戶建檔立卡貧困農戶危房改造,切實解決住房安全問題。2017年申報計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266戶1 059人,我鎮將進一步做好規劃,嚴格落實上級關于易地搬遷的政策,有效解決因生存環境造成貧困、制約發展的問題。
六是推廣農村金融扶貧,著力破解貸款難題。充分發揮金融“杠桿”作用,全面鋪開小額信貸,落實有效的貧困農戶小額信貸措施,切實解決貧困農戶發展產業的資金困難。馬路農商銀行、蒼場農商行在各村掛牌成立了農村金融服務站,對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100%實行了信用評級,對授信貧困戶都進行了張榜公示,2016年共發放金融產業扶貧小額信貸資金750萬元,幫助他們用于發展種養殖等產業,大大解決了貧困戶發展產業缺乏資金的問題。
七是深入落實社會保障制度,解決貧困戶后顧之憂。高度重視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惠農政策的落實,著力解決貧困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如:全面落實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不斷健全民政救助,及時安排發放救災救濟款物;加強低保規范化建設,扎實落實各項優撫安置政策;對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貧困對象全部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2016年共發放城鎮、農村低保資金1 136 209.2萬元,供養五保戶338人、特困人員450人。全年實現脫貧1 262人。
精準扶貧工作給馬路鎮發展帶來的機遇
一是各類精準扶貧政策的出臺和精準落實,給馬路鎮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黨中央和國務院對扶貧開發工作的高度重視就是我們實施精準扶貧工作最大的機遇和動力。隨著精準扶貧攻堅戰的持續推進,國家和省、市、縣對精準扶貧的投入力度持續加大,出臺了很多含金量極高的多領域、多門類精準扶貧政策。馬路鎮作為典型庫區貧困大鎮,正迎來利好疊加、大有作為的“時間窗口”,多項扶貧利好政策將釋放出巨大的發展能量。同時,國家計劃在“十三五”即到2020年,培育1 000個左右各具特色的“特色小鎮”,馬路鎮已進入項目的籠子,城鎮升級指日可待。特別是產業扶貧、金融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異地搬遷、危房改造以及社會保障兜底等一系列針對性極強的精準扶貧政策,既給全鎮貧困戶和貧困人口脫貧帶來了福音,更極大地帶動了全鎮產業發展、旅游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機遇喜人。
二是日趨濃厚的社會幫扶氛圍,吸引優勢資源不斷匯聚。政府搭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社會扶貧網絡平臺,全社會重視扶貧參與扶貧的氛圍越來越濃厚。中遠海運集團選派優秀干部任嚴家莊村第一書記實行駐村幫扶,益陽市委組織部對口幫扶六步溪村實施整村推進,安化縣委組織部對口幫扶云臺山村,全鎮8個貧困村全部實現了與縣直部門結對幫扶,全鎮所有黨員干部每個人也都有自己包扶的貧困戶。鎮屬一批企業社會責任感不斷增強,積極投身“村企共建”,一批外出創業成功人士回報家鄉,成為扶貧濟困的愛心人士。還有一大批立足本地發展壯大的能人大戶及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扶貧開發中同樣發揮著生力軍的作用。這種濃厚的社會扶貧氛圍正是全鎮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肥厚的土壤。這些優勢資源將成為助推馬路鎮今后發展的強力引擎。
三是精準扶貧工作的階段性成效,催生了貧困對象強烈的自主脫貧愿望。幸福不會從天而降,美好的生活最終要靠勤勞的雙手創造。充分調動貧困群眾主觀能動性,堅決“扶志”精準“扶智”,扶貧舉措才更有威力,扶貧成效才更加持久。馬路鎮每個貧困戶都有一個脫貧致富的夢,脫貧的愿望十分強烈,這種愿望就是扶貧工作主體對象的一種強烈的內生動力,也是扶貧工作的希望所在。幾年來全鎮深入開展的精準扶貧工作以及所取得的實實在在的階段性成效,讓貧困戶看到了希望,他們從以前的“要我脫貧”到現在豪壯地喊出了“我要脫貧”的響亮口號,脫貧的動力和信心進一步增強,正是這種內生的動力被激發出來,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扶貧開發中來,我們的扶貧開發工作才會取得更好的實效。
四是通過深化“大扶貧”理念,帶動全鎮發展思路日漸清晰。這幾年,鎮黨委、政府牢固樹立“大扶貧”理念,堅持將扶貧開發工作作為最大的民生,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大力發展茶產業、特色養殖業和種植業等,充分發揮了產業扶貧的造血功能;同時,堅持“旅游帶扶貧”路子,進一步搶抓精準扶貧政策機遇,特別是立足將馬路鎮作為安化縣旅游特色景觀集鎮進行定位打造的契機,科學定位,傾力發展集鎮建設。以扶貧為龍頭,以“農業穩鎮、工業強鎮、生態立鎮、旅游活鎮”的發展思路日漸清晰。
精準扶貧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和變化
一是全鎮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近年來,集中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財政支出85%以上用于基礎設施建設事業。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全年農村公路日常養護里程達257公里,解決了“行路難”;開通了村廣播、移動基站、網絡通訊,解決了“通信難”“傳播難”;規范了鎮衛生院管理,全面實行新農合,解決了“看病難”;義務教育階段全免學雜費,義務教育入學率100%,解決了“上學難”;完成了農村電網改造,解決了“用電難”;完成惠及全鎮5個村2 900人的農村飲水提質改造工程,解決了“飲水難”。“信息惠民、寬帶鄉村”及太陽能新型能源建設逐步在各村得到推廣。借助精準扶貧這一重大機遇,全鎮基礎設施得到了明顯改善,群眾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社會發展速度明顯加快。
二是特色產業優勢不斷凸顯。由于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加快了全鎮茶產業、旅游業、林業等特色資源的開發,農產品得到升值,資源優勢開始轉變為經濟優勢。2016年,全鎮茶業生產總值達到1.2億元,全鎮規模以上企業達11家,躋身全縣工業強鎮行列。特色產業方面,2016年新建茶園基地3 000余畝,全鎮茶園面積突破3萬畝,并逐步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茶產業新模式;以當地竹筍、蕨菜等為原材料的山山食品有限公司全年銷售總額突破1 500萬元;以玉竹、厚樸等為主的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 200多畝。茶旅一體化進入快車道:成立了云臺4A景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對云臺山旅游資源進行統籌開發與保護;總投資約880萬元的云臺山英雄公園建設項目一期工程全面完工,實現了開園迎客。3A景區龍泉洞帶動經濟效益明顯,全年共接待來自益陽、長沙、常德等地區的游客達4萬余人,創造效益400余萬元。
三是“美麗鄉村”逐漸形成。匯集茶旅一體化優勢,持續推進云臺山村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取得新成效;樹立“農村城鎮化”“田園公園化”的理念,打造了六步溪國家級美麗鄉村示范點建設,帶動了生態旅游的發展,帶動了農民收入增加。與此同時,通過著力引導村民規范建房,做好傳統古村落的保護與開發,加強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治理,開展農業面源、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抓好水面垃圾清運和河道保潔,做好鄉村公路、屋前房后、公共區域的清潔美化等措施,全鎮“美麗鄉村”逐漸形成。
四是全鎮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精準扶貧工作的扎實推進,實現了全鎮經濟穩步增長與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僅2016年,全鎮完成規模企業產值126 787.2萬元,同比增長34%;實現國地稅預計入庫2 9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5 131元,同比分別增長28.7%、8.4%,經濟總體實力不斷增強。馬路鎮發展模式,得到了省、地、縣的一致肯定,湖南電視臺、益陽黨建網、《湖南日報》等多家報刊媒體進行宣傳推介。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等主要領導多次親臨馬路鎮視察指導工作并給予殷切期望。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13億人要攜手前進。讓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好起來,是我心中的牽掛。”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猶在耳邊回響。面向2020年的扶貧攻堅戰已經打響,乘著黨中央和國務院精準扶貧政策的春風,面對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安化縣馬路鎮將踏著精準扶貧的節奏,以“坐不住”的責任感、“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決戰決勝精準扶貧工作,努力確保貧困群眾在脫貧奔小康的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并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快社會化扶貧新征程,奮力打造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升級版”。
(責任編輯:崔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