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新太
自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三個轉變”的重要論述以來,我國農業品牌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探索進程切實加快,成果與共識也越來越多。農產品品牌建設已經上升為推進現代農業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國家戰略,已經成為農業經營主體謀求發展的核心策略,已經成為廣大消費者獲得食品消費安全感的重要保證,也正在成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新常態。2017年年初,農業部決定開展農業品牌推進年活動,吹響了加快進軍農業品牌的號角。4月17日,中國農業品牌發展論壇及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和農業品牌創建推進工作會相繼召開,掀起了農業品牌創建活動的新高潮。4月24日,國務院批復同意自2017年起,將每年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進一步確立了品牌經濟的新常態。如何迎應這個新常態,爭取在中國農業轉型升級中有所作為,筆者從品牌基地創建這個側面談一點體會。
充分認識品牌基地創建的意義
品牌基地是農業標準宣傳貫徹的實踐劇場。我國農產品品牌建設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農產品品牌化推進農業標準化,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進而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實踐證明,農業標準化的一個關鍵環節是標準的宣傳與貫徹,這既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也是瓶頸。換一句話說,只有貫徹落實了的標準化才是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保證。實踐中,我國廣大農業生產經營者對標準的認識、接受和落實,更多來自于看得見的成功的實踐樣板,而不是標準文本。近年來,農業部門在推進品牌基地創建過程中,既堅持嚴把組織管理、技術服務、農業投入品管理、全程質量監管和龍頭企業帶動等基本條件,又細化產前、產中和產后管理服務,解除了廣大農戶的后顧之憂,取得了標準化生產顯著成效。如河南省延津縣通過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小麥)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累計培訓農民9萬人次,使基地農戶基本掌握了綠色食品小麥標準化生產的技術;河南省內黃縣通過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花生)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實現了標準化技術明白紙入戶率、培訓入戶率及生產標準化率均100%。
品牌基地是品牌農產品的第一車間。目前,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有機農業示范基地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示范樣板等品牌基地,既承擔為品牌產品提供優質原料的任務,有些又同時直接從事品牌農產品生產。在各級管理部門的監督指導下,基地創建單位不斷健全組織管理體系、技術支撐體系、投入品管理體系、質量追溯體系,不斷完善“統一優良品種、統一生產操作技術規程、統一投入品供應和使用、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收購”五統一生產管理制度。基地產品基本實現了標準化生產和質量可追溯,其農產品也都獲得了廣大消費者和食品加工企業的信賴。如延津縣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小麥)標準化基地吸引了達利園、盼盼、康師傅、克明面業、云鶴食品、貴州茅臺、酒鬼酒和瀏陽河等10多家知名食品和白酒企業,落戶建廠或建原料基地;內黃縣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花生)標準化基地也成為星河油脂、樂比樂飲品、宋都老倔廚食品等企業原料基地,這些企業的產品也因此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許可。
品牌基地是區域特色經濟的經典名片。近年來,品牌基地創建突出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和特色農產品區域規劃,堅持“環境優良、集中連片、規模發展”原則,實施過程中將農業標準化和品牌化有機結合,把農業生產與龍頭企業有效對接,較好地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基地也都成為區域經濟的名片。如延津縣依托“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小麥)標準化基地”打造了“新鄉小麥產業集團”,已初步形成以綠色食品小麥為頭雁,以“面粉 — 面條 — 面點 — 速凍食品”和“白酒 — 包裝 — 印刷 — 運輸”為兩翼的“雁陣”型產業發展格局,該縣以小麥為基礎資源的食品加工業已躋身全國產業集群競爭力100強;內黃縣通過基地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提升了花生品質,又由于多家媒體相繼對該縣基地建設進行了宣傳報道,提高了內黃花生在全國的知名度和價格,畝均增收100元以上,既讓農民獲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又對縣域經濟發展產生了明顯的拉動作用。
扎實有效推進品牌基地創建
積極開展全國示范基地創建。一是要按照“規范管理、產銷對接、突出重點、穩步發展”的原則,圍繞小麥、玉米、水稻、花生、油菜、紅薯等集約化優勢產業,積極開展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努力實現“穩步擴大總量規模、提供充足優質原料,不斷提高標準化水平、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的大目標。二是要按照“拓展產業功能與空間,展示綠色發展理念,提高綜合效益”的原則,圍繞示范引領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和品牌化發展,積極開展全國綠色食品一二三產業融合示范園創建,努力探索融生產(種植、養殖)、加工、休閑和消費于一體,充分展現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生產發展模式,帶動地方經濟健康發展。三是要按照“環境優先、集中連片、合理規劃、適度發展”的原則,突出生態資源和特色產業優勢,穩步開展全國有機農業示范基地創建,努力推進有機農業發展,不斷提升地方優質產業經濟和生態效益。四是要按照“可示范、可借鑒、可推廣”的原則,突出“提升農產品地理標志產業發展水平,打造精品形象,提高品牌影響力”,積極推進以縣域為基礎的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示范樣板創建,積極探索建立登記證書持有人和標志使用人(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互利共贏的發展模式,進而發揮示范樣板在品牌建設和產業發展中的示范、引領、帶動作用,推動區域特色經濟發展。除上述重點推動的示范基地外,農業部也要求各地在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的基礎上,推動開展規模化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創建。
積極推進河南示范基地創建。圍繞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進農業品牌化、標準化、產業化和區域化,進一步推動河南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簡稱“三品一標”)事業健康發展,扎實有序開展示范基地創建。在梳理總結近年來全省“三品一標”示范基地創建經驗的基礎上,河南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近日印發了《河南省“三品一標”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基地創建管理辦法(試行)》《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示范基地創建管理辦法(試行)》《河南省綠色食品示范基地創建管理辦法(試行)》《河南省有機農業示范基地創建管理辦法(試行)》《河南省農產品地理標志示范基地創建管理辦法(試行)》(簡稱“5個《辦法》”)。5個《辦法》對河南“三品一標”示范基地創建進行了分類指導,并細化了基地創建的申報條件、認定程序和監督管理措施,是今后一個時期指導河南“三品一標”示范基地創建的總規范和總要求,也是對接全國示范基地創建的有效措施,對推進河南“三品一標”品牌事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地應圍繞“需求導向”和“供給質量”加強宣傳,扎實推動基地創建工作。要結合本地產業特點和“三品一標”持證人情況,分類指導基地申報和創建,切實通過示范輻射帶動,建設各具特色的規模化品牌農業基地,形成優勢產業帶,切實加強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等優質供給。在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切實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同時,推進“三品一標”質量品牌、區域品牌與企業品牌協調發展,擴大農產品品牌經濟效應。
(作者單位:河南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