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4月19日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我們推進網絡強國建設、促進網信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在“4·19”講話的指引下,我國網信事業在多個方面成績顯著,億萬人民在互聯網上的獲得感不斷增強。建筑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多數人認為其創新的對象主要應該是“工藝工法”“設備工裝”等,“互聯網+”的思維很難融入施工生產中,因為“互聯網+施工”的模式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供借鑒。為此,探索創新“互聯網+施工”,是施工企業成功轉型的重要內容。
推廣“互聯網+施工”意義重大
“互聯網+施工”是一個廣義寬泛的概念,它需要“互聯網+若干領域”來支撐。所以,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互聯網+施工”對這個行業產生的重要意義。
“互聯網+施工”是企業適應未來發展方向的需要。“互聯網+”行動已經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互聯網技術代表著新的生產力、新的發展方向,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發展成為一場重大的社會技術變革。施工企業作為中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脫離了互聯網思維,發展必將停滯不前,甚至面臨落后淘汰的風險。互聯網行業代表馬云開過一個玩笑,說:“連西湖邊的乞丐都用支付寶乞討了。”玩笑的真假不去求證,但反映出互聯網深入我們的生活是不爭的事實。如今,“互聯網+”不單指寬帶網、Internet,它代表新興的創新技術生態,有著廣泛的應用潛力,例如:“無人機”“3D打印”“大數據”“云技術”等技術,都等待著施工企業去結合與運用。
“互聯網+辦公”是規范工作程序的需要。施工企業有自己的辦公流程,相對于傳統的辦公模式,利用互聯技術開展工作,可以確保工作及時準確。在“互聯網+”的世界里,通過各類現代化辦公軟件、系統,可以使日常工作信息交互即時傳達,保證各個環節緊密銜接;通過“下一個環節牽著走,上一個環節推著走”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原因造成的工作滯后。同時,各類辦公系統均有互聯網技術的數據收集分析功能,可以使每項工作保留準確清晰的記錄,每一項工作均能對應精確到個人、精準到分秒,這為企業實行閉環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撐。
“互聯網+環保”是企業開展節能減排的需要。環境保護是利國利民的永恒課題,施工企業在工程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對自然環境產生影響,當然有義務在其他方面進行一些彌補。“互聯網+環保”就為施工單位在節能減排上提供了技術支持。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各種辦公系統有效運轉,開展無紙化辦公,將以往的紙質載體變為電子載體,能節約辦公用紙60%以上;現在通過電子文檔流轉、視頻會議等方式,辦事人員不再把大量的精力浪費在處理事務的路途上,讓過去的“人動”變為“事動”,直接減少了交通工具的使用,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對企業來說,節省了一筆開支;對社會來說,保護了我們的環境。
“互聯網+移動”是企業改進工作方式的需要。目前施工單位現場工作壓力大、管理任務繁重,現場檢查、因公出差、培訓學習等常常讓領導、業務人員不能在固定的場所處理手中工作。但隨著WI-FI、4G網絡的普及,各種辦公軟件在移動終端上應用,大家不再局限于單一的辦公環境,避免了空間、時間上的沖突,移動辦公成了新的工作方式,保證了日常工作的連續性。
施工企業由于長期在偏遠地區施工,繁忙的工作、遙遠的路途導致員工有假難休、有家難回,移動辦公為休假難的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休假員工在途中、家中均能利用移動辦公的方式處理日常工作,使施工單位的廣大員工休假更靈活,確保了員工切實享受到應有的福利。
“互聯網+宣傳”是企業升級宣傳工作的需要。對施工企業而言,宣傳雖然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指標,卻同樣是決定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因素之一。現如今,不管是對外的宣傳營銷,還是企業內部的思想教育,主陣已慢慢由傳統的電視、報紙等媒介轉移到互聯網絡平臺,大家更愿意通過網絡這一途徑來了解獲取信息。另外,傳統宣傳工作存在話語方式不夠接地氣、吸引力、感染力不強等問題,如今借助互聯網手段,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文化工作,這就使其受眾面更廣、宣傳效果更佳。
施工企業如何應用“互聯網+”
筆者結合鐵路施工單位的實際情況,認為可以從物資采購、移動辦公平臺、大數據分析、宣傳報道等方面開展互聯網技術應用工作。
借鑒先進網絡商務模式,發展企業級電子商務平臺。“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軍事上的理論在施工行業同樣適用,做好物資供應是開展正常施工作業的基礎。施工企業物資、機具采購有著專業性強、需求量大、生產用量不均衡導致價格波動、異地采購運輸難等問題,如果監管不到位還容易產生權錢交易的腐敗。施工企業應該利用“互聯網+”的有利優勢,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通過網絡集中采購,有條件的還可以借鑒“天貓”“京東”等模式,開設企業內部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將符合企業采購的商家引入平臺,鼓勵他們開設店鋪,在線展示物資質量、物流及價格等信息,供企業內各單位、部門直接下單選購。同時,還可以引入履約擔保、訂單管理、配貨分送、確認收貨、信用評價等方式,構建簡單、透明、開放、高效、低成本的工程物資要素網絡商城化采購供應鏈配置保障體系。中鐵五局在2016年與中國網商巨頭阿里巴巴合作,開設了“中鐵五局工程常用物資網絡商城”,堅持“互聯網+、一站式服務”理念,通過“網絡化”提高物資集中采購質量、層次與管理水平,對中鐵五局各施工現場的物資供應提供了優質、有力的保障。
移動技術升級OA系統,改進工作方式、優化功效。企業使用OA系統辦公早已不是新鮮事,但過去只能在PC終端進行操作,仍然需要專門的人員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守住計算機工作,這種方式已經不適應于現代企業信息交互的應用需要。應該借助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大力推廣應用移動辦公平臺,像在平板電腦、手機上安裝“QQ”“微信”等一樣,就能隨時隨地處理日常事務,將現場的情況與后臺的反饋、后臺的決策與現場的執行做到無縫對接,通過“互聯網+”技術將移動平臺與人員相互綁定,實現各種信息的精準送達。中鐵五局在上線應用的“安全質量隱患排查治理系統”、升級的“廣訊通”等軟件,最大的亮點就是做到了移動平臺接入,大大提高了企業在安全管理、公文流轉等方面的工作功效。
利用大數據技術,助力企業提質增效。大數據是“互聯網+”衍生出的一個概念,龐大的數據儲備和分析離不開互聯網技術的支持。長期以來,包括施工企業在內的多數企業更多地依賴個人經驗和直覺作決策,而不是基于數據。在大數據時代,沒有數據分析支撐的決策將越來越不可靠。通過大數據帶來更準的預測,更準的預測帶來更佳的決策。施工企業的技術參數、工程進度、財務狀況、成本信息、勞務資源等數據彼此相互獨立卻又聯系緊密,要從這些繁雜的數據中篩選、組合出有價值的信息,想單憑人力完成既耗時又耗力不說,準確性也難以保證。現在,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可以把分析數據的工作交給互聯網,通過信息技術對企業運行過程中的數據進行采集、管理、處理,為管理者提供了科學的依據。中鐵五局現在使用的成本信息管理系統(V2.0),就是大數據技術在施工企業的實際運用。系統將各項業務活動與財務活動整合在同一“流水線”上,實現工作流、數據流、審批流和資金流的完整統一,使整個業務管理過程處于受控狀態。同時,他們還結合開展的標準化管理模式,很容易將一個項目的成功復制到若干個項目上去,最終助力企業整體實現提質增效的目標。
形式豐富受眾廣泛,互聯網擴大企業影響力。利用“互聯網+宣傳”的模式,利用新興的微博、微信等社交途徑,采用視頻、MG動畫等形式,將企業宣傳受眾由過去的“業內小眾”擴展到現在的“廣泛大眾”,爭取人人都成為企業的“粉絲”;同時,利用互聯交互平臺的便捷性,確保企業宣傳的時效性,保證“粉絲”能快速準確地掌握企業信息。
“互聯網+施工”有著無限的潛力,是未來施工企業發展的方向。建筑施工企業要適應市場的競爭,必將走向“互聯網+施工”的信息化發展之路。只要施工企業解放思想,拓寬眼界,加強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大力推廣應用新技術,“互聯網+”必將為施工企業在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上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