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晨
施工企業因其員工流動性強、工期緊張、專兼職團干部配備不足等特點,共青團組織建設和青年工作開展被弱化、邊緣化的現象時有發生,容易導致青年員工對團組織認同感缺失。筆者以多年的青年工作經驗,認為施工企業項目的青年工作開展,應從做好青年工作的“頂層設計”開始,找準青年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合理改進和優化工作方法,推進青年工作富有成效。
做好“頂層設計”
基層項目團組織應從項目進場起就要根據項目的特點做好團建及青年工作的頂層設計,并不斷細化分解工作節點,逐步落實。
明確一個目標。工程項目進場之初,共青團就應該作為項目黨群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與項目施工組織設計、標準化管理、安全質量管理、成本管理等一起制訂總體目標、總體思路,納入項目總體策劃書,形成共青團工作體系,指導項目青年工作的開展。
創建一個品牌。基層團組織應結合項目特點及黨群工作的總體思路、重點工作實施規劃,提煉并創建項目自身的團建品牌,并大張旗鼓地加以宣傳。團建品牌應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感召性,能夠突顯青年群體的特點和中心任務,進一步起到發揮團組織、團員青年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促進項目黨群工作科學化水平的提升。
培育一種文化。基層項目團建,除了要從明確中心目標和亮出團建品牌之外,還要發揮文化的引領作用,即要在項目團建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大力推進文化建設,提煉并培育具有項目特點和共青團特色的“項目青年文化”,納入到項目的文化體系建設中,并隨著項目工程建設的推進不斷傳承和發展。項目共青團文化體系中應包括組織文化、價值文化、安全文化、行為文化、品牌文化等,其中組織文化是保證,行為文化是前提,安全文化是核心,價值文化是動力,品牌文化是亮點。
找準“著力點”“突破口”
做好項目青年工作,必須堅持黨建帶團建,創新團建工作載體,一切圍繞項目施工生產和青年成長成才開展工作,做到引領青年、團結青年、服務青年。
以落實重點工作為著力點——
團組織的重點工作有很多,但歸結起來主要有四大類,即組織建設、形勢教育、宣傳引導、活動載體。應將這四類作為青年工作的著力點。
強化組織建設。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根據項目實際情況選擇政治過硬、素質優秀、作風優良的兼職團干部,建立健全從指揮部(項目部)到作業隊(作業班組)的組織全覆蓋體系。二是堅持組織生活常態化,確保每一級團組織正常運轉,解決團員青年的歸屬感缺失問題。三是堅持對團干部培養與考核并舉,提升團干部的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強化宣教工作。對團員青年的宣教工作首先要從意識形態教育做起,要配合項目黨組織和行政做好宣教工作,形成定期開展學習政治理論及各類形勢任務教育的機制,不斷提升團員青年的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
加強輿論引導。項目團組織要積極占領宣傳輿論高地,旗幟鮮明地傳播正能量,特別是要對身邊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跡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引導團員青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解決部分團員青年中消極的思想和心態,為各項工作的推進制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創新活動載體。團建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不求“高大全”,但求“少而精”。團建活動不能偏重于形式,應注重質量和成效。創新團建活動載體,努力做出精品、做出特色、做出品牌,使團建活動從流于形式轉變成為團員青年成長成才的平臺。
以解決實際困難和需求為突破口——
項目團建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的工作方法,將解決團員青年的實際困難為突破口,努力實現基層項目團建“接地氣”,出實效。
加強團員青年的思想疏導。青年員工因其缺乏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加之工作壓力普遍偏大,致使心理承受能力參差不齊,容易滋生消極悲觀情緒。項目團組織和團干部要主動找他們談心,在生活上多關心,在工作上多關注,在困難上多關照,并形成工作機制,促進團員青年隊伍穩定和歸屬感提升。
暢通與黨政領導的溝通渠道。各級團組織和團干部要轉變觀念,在團員青年和項目黨政之間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對于團員青年的心聲和合理訴求,團組織要以“娘家人”的心態,收集整理并及時向項目黨政領導及相關業務部室反饋意見,并在具體問題解決中充分參與協調。要暢通團員青年與項目黨政的溝通渠道,最大程度上減少和消除由于溝通不暢帶來的問題。
搞好團員青年的“傳幫帶”。主要是通過“導師帶徒”活動,快速提升青年員工的業務能力。要對新入職團員青年與各業務系統的骨干結成“一對一”師徒對子,并注意從四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用規章制度規范;二是從師資力量保證;三是量身訂制培養方案;四是用考核形式強化落實。
做好施工企業基層項目青年工作,是一項對企業和個體都極為有益的重要工作,對于提升企業的黨建科學化水平、維護企業和諧穩定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