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旭超
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指出:團的工作要把握住廣大青年的脈搏。共青團要做好青年思想引導、增強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須站在理想信念這個制高點上。在社會轉型期、發展關鍵期、改革攻堅期,面對不斷涌現的新觀念、新思潮、新階層,面對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環境、社會形勢和社會結構,基層群團組織立足優勢,履職盡責,必須主動發揮“四大作用”。
發揮“引導員”作用
注重思想引領
只有思想精神上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是內在的強大的和持久的。第一,通過理論學習武裝青年。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堅持“三會一課”制度,增強“四個認同”觀念,使青年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不斷增進對黨的信賴、信念、信心。第二,通過培育典型激勵青年。定期推薦、評選、發布“時代楷模”“最美人物”“青年文明號”“巾幗示范崗”等先進典型,發揮典型引路作用,在廣大青年中形成爭當先進、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第三,通過“道德講堂”凝聚青年。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弘揚傳統美德為主線,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為主要形式,傳播凡人善舉,引發道德自覺,倡導修身養性,引導青年在參與中學習感悟、凈化心靈。
發揮“戰斗員”作用
堅持服務發展
新時期基層群團工作的成效大不大,關鍵看在服務發展上的作用大不大。一個企業、一個單位的改革發展可以進一步為青年提供用武之地,打開成才之門。因此,帶領青年投身改革發展是基層團組織的重要使命。一是利用團組織人才薈萃、聯系廣泛的優勢,組織青年學者對熱點難點問題開展決策咨詢,對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進行前期調研,為科學化提供服務。二是設計主題活動,實現青年參與全覆蓋。通過組織開展“我為深化改革獻一計”“我能為企業深化改革做什么”“企業改革之我見”等為主題大討論、征文活動,實現青年員工參與的全覆蓋,調動廣大青年的創新積極性,增強青年員工的認同感和責任感。三是發揮主觀能動性,讓青年在服務發展中建功立業。基層團組織應緊密圍繞服務發展這個中心,大力激發和鼓勵青年的創新精神,積極開展改革創新,積極支持青年人主動擔負重任。針對青年員工提出的改革建議、良策,要主動溝通,詳細了解,并對好的建議及時進行宣傳推廣。
發揮“協調員”作用
主動維權幫困
充分發揮基層團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把團組織建成服務對象的“娘家”,在第一時間掌握服務對象有哪些現實困難、有什么思想波動、有哪些正當的利益訴求,及時幫助、協調、化解。一要抓關鍵。在基層團組織建設上要因地、因時、因人而異,關鍵是抓住“帶頭人”,調動“核心層”的積極性。基層群團組織只有“被需要”,才有長久的生命力。當前,一些基層群團組織轉不動、轉不快,根本原因是群眾不“需要”。二要重維權。就是按照法律規定,群眾應該享有的權益必須確保。比如,職工的勞動權益、勞動條件等問題,工會應推行行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保障職工的合法所得。三要幫困難,就是要關注弱勢群體,通過多種途徑、多渠道成立各種基金,給貧困學生、貧困母親、貧困殘疾人、貧困職工等特殊弱勢群體送去溫暖,或通過“一幫一”“多幫一”結對等形式,形成長效幫困、制度幫困。
發揮“學習員”的作用
建設學習型組織
學習從來就是青年的最主要任務。講學習是共青團一貫的光榮傳統和永遠的主題。共青團成立之初,就是廣大青年學習新思想、宣傳新文化、學習共產主義的學習組織。共青團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進程中所做出的每一份貢獻,都伴隨著歷久不衰的青年學習熱和成才熱。開展學習型組織創建活動,有利于不斷提高團干部隊伍的知識素養和綜合素質,培養出一大批具有現代心智模式的青年管理和領導人才,有利于加強團的思想、組織、作風、機制建設,促進團組織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增強團組織的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青年的能力和水平,永葆團組織的生機和活力。建設學習型團組織,抓住青年人的全面發展這一根本,為滿足青少年讀書求知和成長成才的需要提供了有形有效的載體,就是真正地履行了“竭誠為青年成長成才服務”的共青團的根本職責。為此,一要把學習作為政治責任、作為第一需要,樹立全員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二要把學習黨的理論與學習專業技能、各種新知識結合起來,不斷豐富拓展學習內容。三要堅持學習與思考相結合、與運用相結合、與創新相結合,努力提高學習效果。四要加強學習管理、完善激勵機制,推進學習的制度化、規范化。
(作者單位:大慶油田消防支隊敖南消防隊)
(責任編輯:樂 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