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在線】
法國著名小說家福樓拜說:“文學就像爐中的火一樣,我們從人家借得火來,把自己點燃,而后傳給別人,以致為大家所共同。”由此可見,文學能夠溫暖人生。在文字中,我們可以汲取能量,充實心靈。
請以“我最喜愛的作家”為話題,運用敘議結合的表達方式,評說你最喜愛的作家。要求:(1)題目自擬,角度自選;(2)文體不限,詩歌除外;(3)可以發揮想象,但不能脫離客觀實際;(4)不少于600字。
范例作文
我喜歡他,只因為他寫的三篇散文。
我至今難以忘記,多年前與這位作家邂逅的那個夜晚——那是一個被白熾燈光撕裂的黑夜,淡淡的書香在考試臨近的壓力下讓人感到乏累。無聊中,我隨手翻開了《一個人的村莊》合集,不問出處,不曉作者,質樸的鄉土生活就這樣出現在我的眼前。縱使在五六年后的今天,他與他的村莊依舊讓我懷念。
第一篇散文寫的是破敗的庭院里,一個人坐在老樹下,品著一杯香茗。他不是老人,但言語間卻布滿了歲月的滄桑。門前的溪水依舊沖刷著石子,風轉遍了村子,炊煙淡淡,勾勒出一片灰白……他把如此平凡的日子寫出了不平凡的韻味,于是,我便愛上了他,愛上了他的文字。那是我多年來久閉的心門中從未射進的光亮,是我心底小小的、寂寞的空城里響起的嗒嗒馬蹄。
反復咀嚼這篇文章后,才發現作者想告訴我的,遠比眼前的體悟還要多。平靜中帶點兒真實,真實背后其實暗藏著深沉的嘆息與孤獨的詩意。他將身邊的小事都寫入文中,透露出一種從容優雅的自信。怪不得李銳先生評價說:“我真是很驚訝作者是怎么在黃沙滾滾的曠野里,同時獲得了對生命和語言如此深刻的體驗。”
劉亮程一個人行走在野外,會對一朵花微笑,會為一片新葉而歡欣和激動。在某個微風習習的日子里,他躺在山坡上曬太陽,看見身后的花笑得前仰后合,于是他也跟著笑出了聲。忽然,他想到,青草黃黃綠綠,與人生何其相似。于是,他寫下了《對一朵花微笑》,文中荒蕪的大自然充滿了童話色彩,成為了人類的精神家園。在這片精神家園里,作者渴望人與自然可以沒有阻礙地棲居在一起,可以自由地進行靈魂的交談。
在一次次閱讀中,我對他作品主旨的感觸一點點加深,對這個“鄉村哲學家”也漸漸有了多角度的認識。最近,我讀了他的《寒風吹徹》一文。我看到,在風雪席卷了荒野的時候,那個孤獨的他是如何躲在屋子里烤著爐火、思索著人生的;我看到,在冰天雪地的深夜,那個趕著牛車去拉柴火的他,是如何凍壞了一塊骨頭的;我看到,一心盼望著天氣暖和起來的老姑媽,是如何在春天真正到來的時候死去的……劉亮程以“雪”“寒風”作為文章的意象,告訴我們:冬天不僅是自然界的冬天,我們的人生本身也有一個冬天。作者身處寒風與黑夜中,傳達出了一種幽遠的禪訓,講述著生命的渺小與掙扎。
走在劉亮程的村莊里,我似乎也成了一只鳥,一朵花,于茫茫的歲月中,以一種卑微的姿態,靜靜地感受著生命的意義與美好……
——浙江樂清市樂清中學 楊浩《讀劉亮程〈一個人的村莊〉有感》
眾說紛紜
老師:文章有記敘、議論、描寫等表達方式,而在實際寫作時,我們常常要將不同的表達方式結合起來。所謂“敘議結合”,也就是夾敘夾議,它要求在敘述某件事的同時,對這件事進行分析、評論,將敘述和議論靈活地結合起來。
如本題中,要求我們用敘議結合的方式評說一位作家。那么,在寫作時我們就要做到:既要敘述自己的閱讀經歷或作家的作品內容,又要作出相應的議論,做到敘中有議。
蔡原上:劉亮程的文字我也非常喜歡,他的《一個人的村莊》可以說是現代散文集中的經典之一。因此,我認為小作者對劉亮程作品的解讀,是較為準確的。他從文集中的三篇散文入手,既讀出了劉亮程對生活中尋常細節的運用,表達出了一種“鄉村哲學”;同時,也讀出了劉亮程內心深處的孤獨,體會到了他作品中更為深邃的內涵。
老師:蔡原上同學點評得比較到位!可見你也是劉亮程的忠實粉絲啊!
的確,我們本次作文的要求是“評說”一位作家,既然是評說,首先就要求我們對自己所寫的作家及其作品作出風格、主旨、內容等方面的評議。從這點來看,本文做得已經很不錯了。
許耕源:老師,我想從“敘議結合”的角度談談我對這篇文章的看法。
老師:好,你認為本文做到夾敘夾議了嗎?
許耕源:我認為,這篇文章很好地做到了敘述和議論的結合。例如,小作者在講述第一篇散文時,先是簡單介紹了文中所描寫的內容,文中的“破敗的庭院里,一個人坐在老樹下……”等語句都屬于“敘”的部分;緊隨其后,小作者又適當地穿插了議論:“他將身邊的小事都寫入文中,透露出一種從容優雅的自信……”這樣一來,就做到夾敘夾議了。
老師:分析得很好。那么老師再問你,這篇文章的寫作順序是“先議后敘”,還是“先敘后議”?
許耕源:是先敘后議。
老師:沒錯,這樣的順序正是先敘后議。文中,小作者先敘述作家散文的主要內容,而后進行評說、議論。這時的議論往往會出現在文章或某段文字的結尾,其作用是總結全文、深化主題、畫龍點睛、啟迪思維等。同學們在寫作中,也可以學習這種寫作順序。
夾敘夾議是一種寫作方法,可以讓文章的表達方式變得更為靈活,文章的層次也更為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