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昕
【技法簡析】
《敬畏自然》是一篇議論性散文。所謂議論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筆法發議論,或是以闡述某個觀點為中心的散文。從議論角度看,它是議論文,要闡明一個論點;從筆法角度看,它是結合了議論、抒情、說明等多種表達方式的散文,它不像一般議論文注重理性和邏輯性,而更側重的是對形象的描繪和對情感的抒發。它呈現給讀者一種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從而給讀者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思索和聯想的空間。鑒賞議論性散文,要注意文中綜合運用的議論、抒情、說明等表達方式,在理中染情,從情中悟理,仔細體會作品情理交融的藝術特點。
接下來,我們以《敬畏自然》為例,對文中所運用的表達方式進行具體的分析。
1.從議論的角度看,文章有一定的觀點。如:“人們常常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宣稱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樣。”這一段文字通過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說明了“征服自然”是錯誤的觀點。又如:“這個宇宙到處都隱藏著生命,到處都有生命的萌芽,到處都有沉默的聲音。你難道沒有聽到石頭里也有生命的吶喊嗎?你難道沒有用心靈聽到從那遙遠的星系里傳來的友好問候嗎?”這里用反問的形式,論述了宇宙中一定有生命存在的觀點。
2.文章的顯著特色是富有文學性,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如:“你難道沒有聽到石頭里也有生命的吶喊嗎?你難道沒有用心靈聽到從那遙遠的星系里傳來的友好問候嗎?”“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這些語句都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及敬畏之情。
3.在介紹人與自然的關系時,文章中多處運用了說明的表達方式。如:“因為我們的太陽系只有40多億年的歷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億年的歷史了。可以推想,在那些比太陽系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級的生物。”這段文字列舉了兩個數據進行對比推理,準確地說明了宇宙中肯定有超人類智慧的生命存在。又如:“人體共有一萬億多個細胞,這么多的細胞不僅能夠相互協調,而且每個細胞都有著與眾不同的特殊分工,每個細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絕對不會混淆,從而使整個人體處于高度有序的狀態。”這里用“一萬億”“特殊分工”“特定的工作”等詞語說明了人體構造的高度有序性。
【延伸練習】
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問題。
人在世上一遭,你曉得好比什么?就好比一個人獨身走夜路。
路,并不是好好的一條到底,而是有許多岔口。走錯一個岔口,就會走到完全不同的地方。
走了一夜,天亮了,四周一看,一切都清清楚楚:走的是哪一條路,到的是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上了岔口,如果不是上這個岔口,而是上那個岔口,路就好得多,目的地也光明得多。什么都明白了,可是已經晚了,不可以回頭了。
那么,有沒有什么竅門呢?竅門沒有,倒有兩條經驗可以交代給你:一是順其自然;二是當機立斷。
——王安憶《岔口》
1.上述內容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特點?試舉例賞析。
2.仿照上面的文字,請以“保護環境”為主題寫一段議論、抒情、說明等表達方式相結合的文字。(30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