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繡夫
恢復身體損傷或需大腦幫忙
編輯/繡夫
大腦作為人體里的司令部,當然與人體的各部分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人的行為方式往往會影響大腦。比如,熬夜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大腦損傷。2015年發表在《神經科學雜志》上的一篇研究報告首次提出,睡眠不足對大腦造成的損傷是無法通過補覺來修復的。同時,長期熬夜會造成頭昏腦漲、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等問題。
另外幾種生活習慣也可能影響大腦。其一,不吃早餐會使人的血糖不能涉足正常需求,對大腦的營養供應不足,而現在很多人上午的工作量很大,久而久之對大腦的損傷非常大。其二,長期飽食導致腦動脈硬化、腦早衰和智力減退等現象。尤其是學齡兒童不宜吃得過飽,否則會妨礙腦細胞的發育,嚴重影響兒童智力。其三,常年吸煙使腦組織呈現不同程度萎縮,易患老年性癡呆。因為長期吸煙可引起腦動脈硬化,日久導致大腦供血不足,神經細胞發生病變,繼而發生腦萎縮。最后,蒙頭睡覺時,隨著棉被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氧氣濃度不斷下降,長時間吸進潮濕空氣,對大腦危害極大。
反過來說,身體出了某種狀況,卻需要大腦幫忙。
比如,從身體損傷中恢復過來是個漫長的過程,要想完全恢復,或許需要大腦的參與。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表示,有的時候,損傷后想要獲得完全恢復的竅門就是:在視覺上分散患者注意力。
美國人斯科特·蒙福特經歷了一場需要手術治療的嚴重膝傷,在康復過程中,蒙福特有時覺得無法像過去那樣自信地移動。
他說:“我注意到自己更加在意膝蓋的感覺以及自己是否戴了膝蓋支架。我不知道那東西是否真的有用,或者是否能讓我覺得舒服點兒。”
傷痛漸漸消除,但他的大腦一直在提醒讓他受傷的那次意外,因此他并不是像過去一樣自然而然地走路,而是依靠移動時接收到的視覺反饋。醫生們表示,他們在受傷運動員的恢復過程中經常觀察到這種現象。
維克斯納醫療中心的吉米?奧納特說:“受傷者往往要依賴視覺判斷,以一種非常簡單的方式移動,而其實他們并不需要這么做。”
核磁共振掃描顯示,傷者的大腦改變了處理來自傷處的信息的方式。即使是在做最簡單的腿部移動的過程中,蒙福特移動受傷膝蓋時所顯示出的大腦情況也與他移動另一個健康膝蓋時不同。
因此研究人員通過一個視覺分散裝置進行了一項實驗。
俄亥俄大學的達斯汀·格魯姆斯說:“如果我們能降低大腦依賴視覺處理信息的程度,我們認為這樣或許可能強迫大腦使用原本的感知系統,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提升傷者康復的效果并且在他們重返賽場之后降低他們再次受傷的風險。”
在前述的傷員蒙福特做康復訓練時,研究人員給他戴上了特制眼鏡以造成視覺分散,并迫使他的頭部與關節、肌肉等運動部分重新建立起聯系。
研究人員表示,臨床醫師、理療師、運動訓練師以及運動員都應該了解人們的大腦與身體各部分是個互相協調的系統,并據此來調整恢復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