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奕陽 編輯//長歌
中醫抗癌方法多多
文/周奕陽 編輯//長歌

周奕陽女,上海市中醫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擅長肺癌、腸癌、乳腺癌、肝癌等常見惡性腫瘤中醫治療及腫瘤術后的中醫藥調理,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及機體免疫功能。門診時間:周二下午,周三上午(普通門診,總院)周六上午(專家門診,總院)

近年來,我國的腫瘤發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西醫治療腫瘤的方法有手術、放化療、免疫治療、靶向治療等。中醫也有多種方法治療腫瘤,主要在防止癌細胞轉移和復發、降低西藥的不良反應方面有一定特色。
中醫學認為,癌癥的發生發展是一個正虛邪實的過程,正氣內虛是腫瘤發生發展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療多從整體出發加以考慮,而不只局限于癌癥病灶本身。臨床上,中醫根據患者的不同病情,擬定不同的治療方法,在提高機體機能狀態、減輕放化療的不良反應、促進骨髓功能、提高食欲、增加體力、改善睡眠、促進手術康復、增加放化療效果方面具有顯著作用。

目前,癌癥已被公認為是一種慢性病,是由于多種原因導致長期的身體內環境不平衡,惡劣的內環境造成機體細胞中DNA出現接力式的多次突變,最后演變為癌細胞。這與傳統中醫認為“癌癥是外邪、七情、飲食不節、臟腑功能失調多種病因綜合作用而致機體長期陰陽失調、經絡氣血運行障礙,引起局部氣滯血瘀、痰凝、熱毒、濕聚等相互交結而成”的理論非常吻合。造成陰陽失衡狀態的根本原因在于這些人的生活習慣違背自然之規。現代環境的污染、飲食結構的改變、生活工作壓力的加重、情緒的失調、起居無常等眾多因素作用于人,使人由陰陽平衡狀態逐步進入了失衡狀態。如果得了腫瘤,還不及時糾正這種狀態,正氣繼續受損,臟腑功能持續失調,氣血運行仍然不暢,腫瘤怎么可能逐步縮小甚至消失呢?
傳統中醫包括中藥、針、灸等諸多方法,一定程度上具有恢復內環境平衡、抑癌、控制癌細胞浸潤、殺傷癌細胞的獨特效果。
口服中草藥是最基本的治療腫瘤的方法,對尚未出現轉移病灶的早中期腫瘤患者,尤其需要使用中醫中藥來改變內環境,以達到控制腫瘤轉移擴散的效果,從而增加手術、介入治療等手段的成功率。
對腫瘤術前的患者予以口服中藥補血益氣,如八珍湯,可以保證手術順利進行,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術后氣血兩虛者,除益氣補血之外,加用健脾和胃的藥物,如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術散等,對術后恢復有很大的幫助。
此外,對于放化療的腫瘤患者,中醫中藥還具有增效減毒作用,可增加放化療療效,減輕放化療中出現的不良反應。對于化療的患者,較為常見的不良反應就是骨髓抑制,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反應以及手足發麻等外周神經毒性反應。對于骨髓抑制的患者,我們予以口服補血益氣的中藥,效果往往是不錯的。雖然中藥的起效時間相對西藥要慢一些,但是其藥效持續時間較長,且患者服藥后不良反應較少。對于放療的患者,往往臨床上出現乏力、口干、便秘等傷陰的癥狀,我們予以益氣養陰的中藥,對患者的不適癥狀的緩解也有很大幫助。
對于晚期腫瘤患者,由于全身情況較差,不適合施行放化療,中藥可以扶正祛邪,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
當然中藥抗癌也須防“毒”,一般來說,服用中藥期間需要定期檢查肝腎功能。但總的來說,中藥不良反應遠比人工合成藥物要少。中醫藥就是利用部分中藥的毒性、偏性來治病的。對于抗癌藥而言,完全、絕對安全的藥物幾乎是不存在的。而人體本身有一定的排毒、解毒功能。中藥所含有的糖類、維生素等進入人體內轉化為葡萄糖醛酸,可幫助人體解毒;含有的蛋白質、膠質,可保護人體胃黏膜,阻礙有毒成分的吸收,并可以與某些有毒成分如生物堿類結合,排出體外,達到消除藥物毒性和不良反應的目的。
除了口服中草藥,針灸療法也被用于腫瘤患者的治療。針刺療法可改善腫瘤患者的臨床癥狀,用于止痛、退熱,解除便秘、腹脹、尿潴留、失眠多夢等。對于正在放化療的患者,可以用針法(或穴位注射)減少胃腸道的不良反應,緩解惡心嘔吐等癥狀,還可以改善血象。對于腫瘤患者術后引起的腸麻痹、不完全腸梗阻、胃癱等也有一定的療效。

對于灸法,也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腫瘤患者的治療。一般來說,艾灸可以溫通陽氣,健脾和胃,升清降濁,通調三焦,利濕消腫,行氣和血,舒經活絡,強壯保健。其中,化膿灸(也稱直接灸、疤痕灸)因其治療效果更加明顯,逐漸被廣大患者所接受。中國古代的灸法,一般都是指直接灸,據文字記載至少已有2000年的歷史,《金匱》和《甲乙經》等已有“灸瘡”的記載,明代楊繼洲《針灸大成》記載道:“要得膿出多,而疾除。”明確提出灸后必須化膿,不出膿的還要采取一些措施以利于化膿,膿出得多,病才能得以消除的論斷。由此可見,古人已經認識到,利用化膿的過程,可以激發人體免疫反應。現代生物療法研究也證實了某些細菌及其衍生物具有激活機體免疫的功能,而達到非特異性免疫治病的目的。
唐代被后人稱為神醫藥王的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言道:“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灸之。”化膿灸具有“正陽培元、扶正祛邪”的作用。除具有一般灸法的效用之外,其特有的局部化膿到最后形成疤痕的過程,能巧妙地、持續地激發人體的抗病能力。目前,我們主要使用“嚴氏化膿灸”,其取穴一般選擇大椎、膏肓、脾俞、腎俞、風門、關元、中脘、天樞等穴,通過穴位刺激、化膿過程,可以激發真陽元氣,極大地激活免疫功能,調動各種抗癌因子直達病所,驅除病邪,消除癌瘤,并疏通經絡,通暢氣血,將體內垃圾輸送出去。目前,化膿灸療法已經應用于乳腺癌、卵巢癌、結腸癌、胃癌、肝癌、肺癌、胸腺癌、甲狀腺癌、腎癌、腦癌、子宮內膜癌等患者,在幫助患者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療效。
中醫傳統的灸療,可推進陽氣升發,促進“陽化氣”的過程,抑制“陰成形”的過程,溫化寒凝,直取腫瘤。以灸療為“君”,配合有抗癌活性的中藥口服或靜點為“臣”,用灸療加快中藥反應速度,增加中藥治癌的敏感性,發揮中藥更大的抗癌效果。“君臣”相輔相成,在改善惡性腫瘤患者免疫力及生活質量方面具有疊加作用。
除了上述的種種療法,還有一些中醫外治法目前也運用到腫瘤患者的治療上。如腫瘤引起的腹水,我們予以患者腹水方外敷,患者腹脹的癥狀得以緩解;化療后出現手足發麻等外周神經毒性反應的患者,我們予以活血通絡之中藥煎湯浸泡手部及足部,患者麻木的癥狀也有所緩解;使用靶向藥物后患者皮膚出現干燥、皮疹甚至膿皰樣丘疹,我們予以一些清熱解毒中藥外洗也可以緩解患者的不適感覺。
總之,中醫藥治療腫瘤的方法多種多樣,我們在臨床上可以選取適合的方法來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減少西醫治療的不良反應,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