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可 編輯/蘇二
滬寧沿線休閑游(下)
文/易可 編輯/蘇二

惠山古鎮是江蘇省歷史文化保護區所屬古運河風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內重要的園林文化旅游區。惠山古鎮是一處集古建筑、園林、寺廟和山水之大成的休閑區,有國家級的文保單位——寄暢園,著名的天下第二泉,古老的惠山寺,還有特有的祠堂建筑群等景觀。
進入古鎮大門,青石板鋪成的路面筆直地通向深處,大家親切地稱它為直街。沿著直街,兩邊是錯落有致的老房子,白墻黑瓦,一排排馬頭墻,高高翹起的飛檐,木質的小窗,確實值得人們去細細品味。大家都慢悠悠地走在街上,一邊欣賞一邊留影拍照。
錫惠公園內的天下第二泉早已和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一道天下聞名。位于惠山東麓的天下第二泉,原名惠山泉。唐代茶圣陸羽曾到無錫訪友,居惠山寺,他對惠山“泉源淵淪,篁木濃翠”的景色很是贊賞,飲過惠山泉后,對清冽甘美的泉水更是傾心。后來陸羽品評天下水為二十等,惠山泉位列第二,“天下第二泉”的美稱于是產生。二泉的旁邊有一個漪瀾堂,見有導游帶來游客,在里面的藝人就會用二胡演奏阿炳的《二泉映月》。游人安靜地聆聽藝人的演奏,那幽婉的樂曲,在二泉旁邊回蕩。
近年來,惠山古祠堂群引起了人們廣泛關注,雖然面積只有0.3平方千米,但匯集了從唐代到民國時期的118座古祠堂。祠堂群中祭祀的姓氏可查到的就有72個,涉及的歷史名人多達180多人,其中僅宰相級人物就有9人,密集程度堪稱全國之最,如茶圣陸羽、文化大家范仲淹、南宋四大家之一尤袤以及李鴻章之弟李鶴章等。
祠堂大多是磚木結構,有七彩琉璃點綴的西式建筑,也有黑瓦木墻、飛檐斗拱的中式建筑,還有亭臺樓閣并綴以花鳥魚蟲的園林建筑。祠堂群中大部分都是江南私家宅邸的格局,形成了特有的祠堂園林群,集祭祀、教育、休閑娛樂于一體。
如今,惠山古祠堂群又作為江蘇省推薦的“申遺”項目之一,已報送國家文物局,有望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來到惠山古鎮,不少游客都買惠山泥人。在惠山泥人中,人們最熟悉也最受歡迎的便是惠山大阿福。它胖墩墩,朝著人們甜甜地微笑,一副孩子氣,一臉福相,確實惹人愛。
據當地導游介紹,只要一提到惠山泥人,人們就會提到惠山大阿福。在惠山古鎮,惠山大阿福似乎已經成了惠山泥人的代名詞,成了人們祈求孩子健康成長、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1992年,惠山大阿福被定為中國國際旅游年的吉祥物。這樣一來,惠山大阿福不僅走遍中國,還漂洋過海,漫游世界,成了異國人民家中的珍品。

無錫傳統美食也是古鎮的一大亮點,品嘗各種美味小吃:豆腐花、臭豆腐、無錫小籠包、三鳳橋排骨,絕對讓你大飽口福!無錫小籠包,當地人又稱小籠饅頭,以皮薄鹵多而譽遍滬、寧、杭一帶,是江蘇無錫漢族傳統名點,已有百年歷史。它選用上等面粉制作,選料精細,小籠蒸煮,具有夾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滿口鹵、味鮮不油膩等特色。傳統無錫小籠饅頭做法中,饅頭皮不發酵,因此蒸熟后皮薄而不破,很有嚼勁。秋冬時,餡心中加入熬熟的蟹黃油,即為著名的“蟹粉小籠”,食時鮮美可口。
我們每人點了一客無錫小籠,導游還特意提示我們吃小籠的口訣: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后喝湯。這樣的吃法,一來可避免湯汁噴濺、燙傷口唇,二來是在輕啜過程中享受其鮮美的味道。
三鳳橋醬排骨是當地的著名特產,俗稱無錫肉骨頭,屬于蘇菜系傳統名菜,買了幾盒帶回家,作為禮物分送親朋好友。又買了幾盒板栗酥餅,明天的早點也有了。它是純天然綠色食品,外皮呈金黃色,口感酥酥
影視基地華萊塢
參觀游覽惠山古鎮結束后,我們乘車來到影視基地華萊塢,它以“科技拍攝”和“后期制作”為核心,2014年被評為“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015年又被國家廣電總局列入“中國重要制片基地”。園區位于濱湖區蠡湖大道與震澤路交岔口,先期啟動的中心平臺區占地約500多畝,分為影視制作區、湖光水景區、影視服務區三大區域。園區的定位不同于傳統的影視基地,主要為承接3D、巨幕影片的拍攝及后期制作基地,匯集電影申報、拍攝、制作、發行、交易及旅游等多種功能為一體。
這個景區的前身是當地的一個規模比較大的鋼鐵廠,現在還保留了以前的碼頭、吊車等大型設備,以及一個又大又高的煙囪,依稀能看出原來工廠的風采。景區每天會有音樂噴泉免費供游客觀賞。我們參觀的時尚街并不需要門票,民國街和科技館是收費的。民國街進去就是電視電影里的場景,其中的保安也是穿的民國時期的服裝。
在無錫影視基地里,除了影視城的常規項目——影視特技類表演外,還有過山車、碰碰車、海盜船等游樂設施。影視基地給這些項目都按上了古色古香的門面,還加上了類似“諸葛連弩(射箭)”“無敵擂車(碰碰車)”“水軍訓練營(海盜船)”等各種名頭。
游覽結束,我們乘坐旅游大巴返程回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