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馬獻珍 付豫蓉
大牛地氣田如何持續穩產
○ 文/馬獻珍 付豫蓉

●大牛地氣田的穩產離不開精細管理。
華北油氣分公司使生產井穩產、關停井復產、未投井投產、措施井增產,打響了大牛地氣田穩產戰役。
“大牛地氣田經過十幾年的開發,目前已經進入穩產階段。只有穩產,才能充分釋放存量效益,才能實現氣田可持續發展。”華北油氣分公司總經理周荔青說。
為此,華北油氣分公司采氣廠“擼起袖子”,通過生產井穩產、關停井復產、未投井投產、措施井增產,來實現大牛地氣田的穩產目標。
“按照今年計劃,我們要使生產井穩產34億立方米、未投井投產0.19億立方米,關停井復產0.38億立方米、措施井增產0.54億立方米,共計36億立方米,并爭取‘十三五’年產氣穩定在35億立方米左右。”華北采氣一廠廠長何云說。
目前,大牛地氣田擁有正常生產井1339口。“這部分井基數大,穩定這部分井的產量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主要依靠泡排做好排水工作,其次是做好合理配產。”華北油氣分公司專家吳偉然說。
因氣井含水,要確保氣井正常生產,需要將氣井的地層水排出來。經過多年的探索,該廠創新出連續泡排技術,像“打點滴”一樣向氣井內連續注入泡排藥劑,使氣井“少吃多餐”,既避免了藥劑浪費,又提高了泡排效果。
做好氣井合理配產,對提高氣井全生命周期至關重要。如果配產過高,氣井的遞減率過快,穩產周期就會縮短。一般直井的配產按自身初期產量的1/5~1/7,而水平井一般配產按初期產能的1/3~1/5,做到“細水長流”。
夏季,在天然氣銷售量減少的情況下,對部分氣井壓力較低的井,該廠優先采取降產保壓措施,甚至關井讓氣井“休養”;但對于產液量大的氣井,還不能隨意降產,一旦產量過低就會影響帶液,要保持正常的攜液能力,才能保持正常生產。
2017年,該廠針對生產能力與地質顯示不匹配,理論上應該產氣多而實際產氣量少的“病態井”開展專項措施,在穩產中繼續穩中求進。依托成熟技術和引進新技術,建立一套“病態井”的界定和潛力評價方法,充分運用排水優化技術、配產優化技術、控制放空帶液技術等開展專項治理,控制常規井遞減,提高“病態井”產量。
“所謂的關停井,就是因井內嚴重積液造成水淹,出砂嚴重被迫關停。還有并管井,是因進入氣站的兩口氣井合并用一根管線,造成壓力低的一口井無法生產。”吳偉然說。
采氣一廠根據水淹井不同情況分別采取相應的復產措施。針對部分水平井油管尺寸大、油套不連通的情況,他們采取下入小尺寸的連續油管,建立循環通道。
還有一些井,氣量小、水量較大,反復出現水淹情況,穩產時間短,氣舉成本高,采氣一廠利用油田閑置的抽油機進行機抽排水。
氣舉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壓縮天然氣氣舉,成本相對較低,是目前氣田廣泛使用的方法;另一種是液氮氣舉,針對氣產量高、積液量較大的水淹井,效率高、見效快。
去年,該廠通過對方案內68口和方案外55口水淹井進行復產,年累計增氣1.6億立方米。今年又排查出32口繼續實施水淹井復產,預計日復產18萬立方米。
針對出砂井,隨氣量增加出砂量也會增加,易對輸氣管線造成刺漏,存在較大隱患,不得不關井。去年,氣田內有一口出砂嚴重的井,日產氣量達2萬立方米,出砂量較大,因管壁被打薄而必須關井。為此,該廠采取連續油管負壓沖砂的辦法,將井內的砂沖出來,使該井恢復生產。
對于并管井造成的關停,采氣一廠則采取敷設單獨的輸氣管線或進行優化組合管線。
“早年施工的探井、評價井,當初沒有建集氣站,有的離集氣站幾十公里遠,無法接入氣站生產,形成了未投產井。”吳偉然說。2016年,該廠排查出具有生產潛力的未投產井47口,已投產的4口收到良好效果。
還有一些井因復雜因素,不能接入站進行生產,導致去年累計150口氣井不能及時接入管線、釋放產能,造成存量資源的浪費。采氣一廠與華北油氣分公司氣田建設前線指揮部聯合攻關,倒排解決問題的時間節點,2015年完成了40余口井單井管線敷設,使長期停待井“上崗”產氣。
去年,采氣一廠進一步推進未投產井管線接入工作,排查出難度較大的25口井進行攻關。負責協調工作的人員采取機制靈活的思維方法與當地政府、村民溝通,按節點完成了這批井的單井管線敷設,每天恢復產能30萬立方米。
另外,對其中一些邊緣的氣井,或者地處湖泊敷設單井管線成本巨大的氣井,該廠利用CNG、LNG回收設備進行現場回收,陸續對6口氣井進行井口天然氣回收。其中兩口井在湖泊區域內,無法實施管線敷設,通過現場LNG回收,去年已回收氣500余萬立方米。
“近兩年,對排查出來的82口未投產疑難井實現了接進氣站,去年底全部盤活,累計恢復產能80余萬立方米,貢獻1億多立方米產量。”大牛地氣田指揮部主任陳英毅說。
“措施井作業主要是針對生產時間長,現在產量已經比較低的這部分老井。”吳偉然說。
大牛地上古生界擁有7套氣層,開發早期打開的都是較好層位,目前已生產10多年,產氣量逐年降低,而其他有潛力的層位還未貢獻效益。
“挖潛這部分井,可以用較少的投入,釋放豐厚的存量效益。2014年之前,我們累計做過28口井措施作業,花費4000多萬元,增氣1.7億立方米,收效達2.2億元。”吳偉然分析。
去年,華北油氣分公司研究院做過統計,目前氣田內仍有400余口井800多層具有較大潛力。這些井層大概累計無阻流量之和在1000多萬立方米,日配產按1/6計算,日產氣可達近200萬立方米。
為此,采氣一廠未來將從經濟、安全、難易程度等幾個方面做出綜合評價,組建專業的措施作業隊伍,分期逐步對低效井實施治理。該廠計劃通過轉層壓裂改造、氣井大修等措施對69口氣井進行作業,年增氣將達6200萬立方米。
“實施一口井單井費用按150萬元計算,也比新施工一口井節省1000多萬元。”何云說。
責任編輯:趙 雪
znzhaoxu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