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新
殘疾農民攝影家:張藝謀尊他為師,美國大師自嘆弗如
作者/陳新
他是長城腳下一個賣汽水的農民,
卻讓美國攝影大師自嘆弗如,
連張藝謀也尊他為老師。
拍長城,
誰也拍不過他,
因為沒有人比他更懂得長城的心思。
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
曾幾何時,這個民族的象征在我們眼中漸漸變成了這樣——

以至于有了“不到長城非好漢,到了長城是傻蛋”的笑話。
2016年12月,張藝謀的《長城》上映后,又掀起了一股長城熱。
長城又變成這樣了——

然而,真正的長城是什么樣的?
我想,這個人能告訴你什么是真正的中國長城。
他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初中畢業,身有殘疾。
他叫周萬萍。
從未學過攝影的他,用鏡頭記錄下了心中的長城,是中國攝影“金像獎”得主,還力壓一眾國際專業大師,獲得二等獎。

周萬萍在長城
張藝謀在為電影《長城》取景時,多次請教他,并尊稱他為老師。

金山嶺長城
(一)
1965年,周萬萍出生在河北省灤平縣長城腳下的二道梁子村。
他的家鄉所在的這段長城名叫金山嶺長城,是萬里長城中非常壯美的一段。
9歲那年,一場事故,導致周萬萍左腿及右手終生致殘。因家境貧窮,初中畢業后,他就開始在長城上賣汽水維持生活。
15歲時,趕上大規模修繕長城,他也積極參與其中——往山頂上背青磚。一塊大青磚有20多斤重,背一塊磚可以掙一毛錢。雖然這個活兒很辛苦,但一個月能掙16元錢,他還是覺得很滿足。

周萬萍在長城腳的小店
在為長城背磚的四年里,周萬萍發現長城上游客常有拍照留念的需求。
于是,周萬萍在1985年花40元買了一臺二手海鷗相機。
那時候,40元錢足夠一家人生活幾個月呢!當周萬萍捧著相機回到村里時,村人覺得他是個傻子,花那么多錢買那么貴的玩意兒,值嗎?

年輕時的周萬萍擺的照相攤
周萬萍支起自己的照相攤后,果真能掙些錢,但他卻很快發現,和拍游客比起來,他更喜歡拍長城。于是他開始以長城為模特,拿著相機四處練習。
長城那綿延萬里的雄姿,那穿越千年的風霜,其魅力卻越來越吸引他,周萬萍把精力和掙來的錢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長城拍攝中。有時,為了拍到一張好照片,他會帶上干糧和水,吃住都在長城上,一待就是好幾天。

春天,草木吐綠,野芳競發,古老的長城煥發著蓬勃的氣息,他會用鏡頭記錄著酣睡一冬剛剛蘇醒過來的長城的模樣。
夏天,熱烈到來,時云時雨,時晴時陰,時柔時剛,時壯時麗,他在這里找到了他期待中的炫美與壯闊。
秋天,蕭瑟的風帶走了盎然的綠色,峰嶺溝壑層林盡染,此時的長城別有一番風味。
冬天,白雪皚皚,寒風刺骨,周萬萍背著攝影包,翻山越嶺,迎風冒雪,亦步亦趨,在風雨中打探長城的秀美奇雋。
(二)
一介農民,沒有任何攝影基礎,但周萬萍卻肯鉆研、肯吃苦,若遇到長城采風的專業攝影師,他會厚著臉皮湊上去,仔細觀摩,虛心請教。
在拍攝長城過程中,他始終保持著堅守這顆初心。
有一年的夏天,雨似瓢潑,大家都躲在屋里避雷避雨,周萬萍卻背起攝影包冒雨出門,不顧雷電、暴雨的危險,耐心地等待時機,專注地期盼心中的奇跡。終于,暴雨始歇,天色放晴,天邊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彩虹,興奮異常的他連忙選好角度按下快門。幾分鐘后,天上的彩虹漸漸消隱,可是這道《氣貫長城》的亮麗風景,卻永遠地留在了周萬萍的鏡頭里。
有時候要拍一幅好作品,不僅僅要冒險,要堅守,更要有智慧。


一次,周萬萍和幾位攝影朋友凌晨三點半登上長城,一直等到霧靄繚繞的清晨。那天,周萬萍拍攝了一張霧嵐中的長城。照片洗出來之后,看到長城仙霧彌漫的樣子,喜不自禁的他給這幅照片起了個詩意的名字:《云霧鎖長城》。
之后,周萬萍偶然看到《遼寧青年》雜志要刊登風光照片,便拿《云霧鎖長城》投稿,沒想到竟發表了,而且還是以當期封面的形式發表的!
周萬萍高興得跳了起來,繼而又哭了起來。然后挨家挨戶地告訴鄉鄰們這個喜訊。
當然,面對他的喜悅,鄉鄰的眼光是漠然的,不知道他在高興什么:在雜志上印一張照片能掙多少錢?掙不了錢那高興個啥……
不過,令他頗為感動的是,有一個人卻抱著他親了又親,這個人就是他的媳婦李雅芬。
“不就是發表一張照片嗎?你咋沒像鄰居們那般看我?”
“這當然只是一張照片!可是,它又不僅僅是一張照片,它是一件藝術作品!”李雅芬滿面紅光地說:“別人不懂,我懂!我懂,當然我開心!”

妻子李雅芬
“我老婆真有文化!”
李雅芬就是比周萬萍有文化,周萬萍不過是一個初中畢業生,李雅芬怎么說也是一個高中生呀!當初,在周萬萍治腿欠了一屁股債的時候,這位20歲的農村姑娘從山下的曹柵子村嫁進了周家門。日常生活中不僅悉心照顧周萬萍,還特別支持他的攝影愛好。
可以說,周萬萍堅守著長城,李雅芬堅守著周萬萍。她是讓十里八鄉的鄉親們夸贊的好女人、好兒媳。
(三)
這件事后,影友們紛紛鼓勵他把作品寄去參賽。
這一參賽可不得了,沒有人會想到,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竟把中國攝影金像獎(號稱中國攝影界的奧斯卡獎)、全國攝影藝術展覽金牌獎以及“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攝影比賽二等獎,統統收入囊中。
許多去金山嶺游玩的游客都喜歡買本畫冊作紀念,但那些畫冊里的照片卻是全國各地長城的照片,而非金山嶺長城獨有的照片,周萬萍想,如果自己出版一本專屬家鄉的畫冊,可能有比較好的市場。
周萬萍的想法得到了妻子李雅芬的支持。她四處借錢:養蜂的爹、種地的娘,還有哥嫂們也都積極支持,拿出了全部積蓄,湊了兩萬多塊錢給他。
終于,《我的家鄉》由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進口銅版紙印刷,12開本,收錄了周萬萍所拍的近百幅長城攝影佳作,圖片說明還采用中、英、日三種文字。
那天,當一輛大卡車送來《我的家鄉》畫冊時,小山村沸騰了,幾乎全村人都來幫他卸貨搬書。最令周萬萍感動的是,妻子李雅芬比
他還高興。
其實,正是有妻子對自己的愛,周萬萍的攝影之路才會越走越遠,越走越順溜。
自從幾千本畫冊搬進家后,李雅芬就承擔起賣畫冊的任務。她出現在哪兒,丈夫的畫冊就擺在哪兒,當旅客得知畫冊的攝影師是她丈夫時,也都由衷地對她表達羨慕和贊許!
周萬萍的畫冊一出版,果然成了景區的暢銷品。對游客來說,一幅幅視角獨特的彩色照片,盡現了金山嶺長城的雄偉、險峻、奇秀;而對影友來說,定格于鏡頭中的金山嶺長城在不同季節、不同瞬間的變幻和魅力,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拍長城的專業攝影師有很多,有的人拍了幾年可能就不再堅持,周萬萍卻用30年的時間,一直守望且陪伴著樸實無華而又炫麗多姿的長城,用一顆工匠之心記錄著長城的春夏秋冬,表達著長城的靈魂與精神。
(四)
2012年,美國布萊恩特大學在眾多中國攝影師中選中了周萬萍,專門在該大學為周萬萍舉辦了長城攝影展,并頒發了“海外推廣中國文化”特別貢獻獎。

先后有500多幅關于長城的作品在國內外攝影大賽中獲獎,他被譽為“長城之子”。
在接受中央電視臺采訪中,老實巴交的周萬萍,低著頭,小聲說:“我不懂構圖,看著舒服就按快門。”
功成名就后,就連著名導演張藝謀都虛心向他請教。
2016年夏日,張藝謀到金山嶺長城拍片,為電影《長城》選景。攝影科班出生的張藝謀,對光影的要求很高。打聽到周萬萍對鏡頭下的長城了如指掌,就請他當顧問。談起攝影,兩人一見如故。
那天,張藝謀打算下午拍片,但中午一直下雨,他不由得著急了,便問周萬萍,烏云蓋頂瓢潑似的暴雨什么時候能停?周萬萍十分認真地用自己的小瞇瞇眼看了看天說:“這雨下不長,40分鐘后準是晴天!”

“真的?”張藝謀認真地問。
“當然!這可不是天氣亂報!”周萬萍幽默地回答說。
40分鐘后,天空放晴,光線十分適合拍攝。見此情景,張藝謀由衷地向周萬萍豎起了大拇指:“不得不說,你真的不簡單,可以當我的老師了!”
后來,徠卡攝影大師、美國職業攝影師路易斯·卡斯特涅達幾次到長城,都邀請周萬萍陪攝。因為他指著周萬萍對翻譯說:“拍長城,我拍不過他。”
再后來,《國家地理》雜志著名攝影師史蒂夫·麥凱瑞來到中國采風,也專程去金山嶺長城拜訪周萬萍。

史蒂夫·麥凱瑞
的確,拍長城沒人能拍得過他。因為沒人能比他更懂長城。
希望看到主人公更多圖片或視頻,請在微信中搜索關注“老家啊”公眾號(ID:laojiaa),回復“周萬萍”;或者訪問老家網(www.laojiaa.com)。
編輯:伊蘇 su.yin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