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惟杉
“廣西地處中國大陸最南端,與東盟海陸相連,既是中國的沿海地區,又是中國的西部地區。”5月1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張曉欽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聞發布會上這樣表述廣西的地理位置。
獨特的區位使廣西在建設“一帶一路”的過程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對此,2015年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曾將廣西的定位表述為“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
“大有可為”的鐵山港
今年4月,習近平主席赴廣西考察,首站便選擇北海。
從沿海開放城市到北部灣經濟區中心城市,北海被認為手中“好牌不斷”。張曉欽坦言,改革開放后,北海是我國最早的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在20世紀80年代獲得了很好的發展。但此后發展一度受到影響,也存在所謂的爛尾樓。
如今,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始發港之一,北海如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張曉欽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進入新世紀以來,北海一方面將城市環境、旅游設施建得更好;另一方面重點發展港口經濟,建設鐵山港,并在鐵山港后方規劃建設鐵山港工業園區。
張曉欽說,習主席到北海考察,認為鐵山港的條件非常好,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此港必“大有可為”,同時要求發展好向海經濟。“所以我們現在在北海與國家海洋局設立國家第四海洋研究所,發展海洋經濟、藍色經濟,也在北海建設海洋經濟合作示范區,同時要保護好北海山清水秀、碧海藍天的生態環境。”
數據顯示,鐵山港的貨物吞吐量在2010年時為117萬噸,而這一數字在2016年已達到2200萬噸。而鐵山港(臨海)工業區已成為廣西唯一一家稅收過百億元的工業園區。2016年,鐵山港(臨海)工業區的總產值超過731億元。
在鐵山港貨物吞吐量實現跳躍式增長的背后,張曉欽介紹,廣西正在建設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這一合作網絡經中國外交部、交通運輸部批準,以北部灣港為基地,意欲加快與東盟國家47個港口城市的合作,推動中國與東盟各港口城市之間形成航運物流圈、港口合作圈、臨港產業圈、旅游合作圈、友好城市合作圈,促進海上互聯互通。
目前廣西北部灣港吞吐能力達2.4億噸,對外貿易航線44條。張曉欽表示,“一方面,我們對東盟國家的發達港開放,例如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已參股北部灣港4個10萬噸級集裝箱港。另一方面,我們幫助東盟國家港口提升能力建設,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已參股、運營馬來西亞關丹港,參股、運營文萊的摩拉港,形成了區域港口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
不只做西南地區出海港
同處北部灣,區位相似,相互之間相距不過二三百公里的廣西欽州、北海、防城港和廣東湛江港都被視為西南地區出海港。而如何與腹地有效聯通對于港口的興衰有重要影響,如被稱為“大西南的出海鐵路通道”的南昆鐵路建成后,湛江港一度感到壓力,因為在這之前西南地區經港口吞吐的物資多是經黔桂鐵路由湛江港實現的。
張曉欽介紹,廣西正在加快跨國、跨省聯通周邊的鐵路、高速公路建設,形成聯通越南的三高兩鐵三橋,聯通云南的三鐵三高速,聯通貴州的四鐵四高速,聯通湖南的五鐵五高速,聯通廣東的八鐵九高速。“建立一個陸路交通網絡,打造中國聯通中南半島最便捷的國際陸路大通道。”
目前廣西已經建成高速公路總里程1700多公里,開通國際道路運輸線路14條。張曉欽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廣西過去被認為是西南地區的出海港,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實際上廣西不單連接到貴州、重慶、四川,同時通過重慶和成都聯通蘭州、西安。目前,從蘭州到南寧再到北海的蘭海高速公路已經建成通車,正在聯通這條高速鐵路,建設南寧到貴陽350公里時速的高鐵就是為了建設這條西部地區的南北國際陸路。“只有把交通基礎設施搞好了,西部地區才會有更好的發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才會發揮更大作用。”
其實,隨著“渝新歐”(重慶—新疆—歐洲)鐵路的貫通,時任重慶市市長黃奇帆曾算過一筆賬,指出價值比較高的貨物走渝新歐鐵路比海運更劃算。而廣西目前正與新加坡、重慶等聯手推動“渝桂新”(重慶—廣西—新加坡)南向通道,并與“渝新歐”通道相銜接,向北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向南連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中南半島,形成“一帶一路”經中國西部地區的完整閉環。
張曉欽介紹道,這條通道從海上可與東盟9個國家相聯系,從中南半島陸上則可與中南半島上6個國家相聯系,可以借此深化陸海互聯互通。
張曉欽透露,將開通鐵路集裝箱班列,形成由重慶經廣西北部灣港到新加坡的海陸聯運線路,并開通中國至中南半島的公路貨運直通車。目前中越之間已經協定,貨運、客運經批準線路可以不辦牌照,未來這樣的線路也將延伸到重慶,形成從重慶經廣西延邊到新加坡的陸路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