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娜
山西財經大學財政金融學院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及對商業銀行的沖擊
趙 娜
山西財經大學財政金融學院
在大數據時代和移動互聯潮流下,互聯網金融正逐步覆蓋傳統的金融模式,形成全新的金融產業鏈,使傳統商業銀行的中介功能愈趨邊緣化。但目前,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界定和監管沒有形成統一標準,如何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軌跡中謀求轉型發展以順應社會需要已成為傳統商業銀行面臨的共同難題。本文從互聯網金融的基本概念和運行發展模式出發,通過對其利弊的分析,對傳統商業銀行應該采取的應對措施做出思考,以促進其成功轉型和發展,打造綜合化金融服務。
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轉型
在大數據時代與移動互聯潮流下互聯網金融以燎原之勢發酵升溫,金融改革和創新步伐的加速,催生互聯網金融以一種新型金融模式逐步滲入,影響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雖然在互聯網金融的重要性上行業已達成共識,但目前關于互聯網金融的概念界定、運行模式、監管方式等并沒有統一標準或現成經驗,不同領域的投資和模式創新層出不窮,沖擊著傳統金融業的經營模式和運行格局,其帶來的問題引發學界和業界擔憂。在互聯網金融飛速發展與金融侵蝕的軌跡中,謀求轉型發展成為傳統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共同難題。本文從互聯網金融的基本概念與運作發展模式出發,分析互聯網金融的侵蝕態勢,就互聯網金融時代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的應對策略做出深層次思考。
(一)互聯網金融概念的基本界定
互聯網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計算、社交網絡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聯網工具,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的一種新興金融,但是互聯網金融不是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簡單結合,而是在實現安全、移動等網絡技術水平上,被用戶熟悉接受后,自然而然為適應新的需求而產生的新模式及新業務。由于其在金融行業異軍突起的速度之快,很多學者和業界相關人士對于互聯網金融概念的界定,各有見解,至今尚無定論。
(二)互聯網金融運作的主要模式
軟交所互聯網金融實驗室從2012年開始,通過持續對互聯網金融領域企業進行調研走訪,深度解析互聯網金融相關資訊,并對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現象進行認真研究,最終將新興互聯網金融模式系統梳理為以下六大類:(見表1)
雖然六大類互聯網金融模式在主要功能、核心邏輯以及發展階段等各方面各不相同,但都蘊含了金融的核心功能、金融的契約內涵、金融的內外風險等金融基本屬性,而且還具備互聯網的資源開放、成本集約、渠道自主等特點,密切了互聯網企業之間、金融企業之間、金融與互聯網企業之間以及線上與線下的競爭與合作,助推跨界融合。
(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1.第三方支付交易額爆發式增長
自從1998年北京首信、網銀在線等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出現,經過多年的發展,第三方支付公司開始步入持牌經營階段。目到現在已有200多家第三方支付企業獲得了央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有第三方支付的身影,第三方支付市場整體呈現繁榮增長態勢。易觀國際統計數據顯示,自2008年至今,第三方互聯網支付總金額由2356億元飛速躍進到2011年的2.16萬億元,僅2012年上半年就實現了1.55萬億元的總支付金額。
2.理財業務迅速發展
理財業務手段層出不窮,余額寶作為一個新興的具有代表意義的組合營銷產物,對于商業銀行帶來巨大的沖擊,引起業內和眾多學者的高度關注和討論。
余額寶是支付寶公司與天弘基金公司合作,針對支付寶賬戶備付金推出的一項增值服務,相當于“支付寶+貨幣基金”組合營銷的產物,為客戶搭建了一條便捷、標準化的互聯網理財流水線。實名證認的支付寶用戶可以把支付寶備付金轉入余額寶,快捷的購買天弘基金公司嵌入到余額寶內的增利寶貨幣型理財產品,從而獲得相對較高的收益。同時,余額寶內的資產保持流動性,客戶隨時能用于網上購物、支付寶轉賬等,不影響客戶的購物體驗。
3.眾籌融資業務正在興起和發展
最初意義上的眾籌即人們可以同時采取多種投資手段支配剩余消費但從投資角度講,眾籌即眾投,是一種C2I消費投資模式,支持者利用消費剩余進行投資,從而創造更多的財富。
目前,這種新型項目融資網站業務在中國也逐步興起和發展,2011年7月份成立的“點名時間”網站已發起項目80余個,已結束項目50余個,成功項目近30個,成功率在55%。眾籌網站所帶來的顛覆效應及其明顯——項目融資不用再緊盯專業投資銀行,眾籌已成為許多公司利用創意贏得資金的一種炙手可熱的方式,成功掀起了一場去精英化的大眾融資革命。
互聯網金融憑借時間和成本優勢迅速崛起,逐漸侵蝕其傳統業務,給商業銀行帶來強烈的生存危機。

表1 金融模式系統
(一)互聯網金融弱化了商業銀行的中介角色
互聯網技術降低了信息獲取成本和交易成本,分流了商業銀行融資中介服務需求。商業銀行一直作為資金供求的信息匯集中心而存在,但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信息的傳遞方式和傳播途徑,為金融交易儲備了大量的信息基礎。
互聯網技術改變了支付渠道,嚴重沖擊了商業銀行支付中介地位。商業銀行作為支付服務的中介,主要是依賴于在債權債務的清償活動中人們在空間上的分離和在時間上的不吻合。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在相當程度上沖擊著商業銀行的支付中介地位[2]。
(二)互聯網金融沖擊商業銀行融資格局
在當前利率市場化改革局勢下,傳統的融資方式已經難以順應潮流和滿足企業需要。互聯網融資平臺借助大數據挖掘、分析和運用技術,整合外部資源搭建的電商融資平臺、P2P融資服務平臺,準確鎖定并細分目標客戶群,減少客戶開發成本,沖擊傳統銀行的零散營銷模式,減小了中小企業獲得信貸資金的難度。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和個人信貸業務已經成為各商業銀行重要的發展方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將大大弱化商業銀行的融資中介作用,加速金融脫媒。
(三)互聯網金融沖擊商業銀行服務模式
商業銀行“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模式需要進一步完善,這是一個客戶主動尋找終端的時代,而當前的互聯網金融具有尊重客戶體驗、強調交互式營銷、主張平臺開放等新特點,且在運作模式上更強調互聯網技術與金融核心技術的深度整合。這些比商業銀行更能滿足客戶需求。商業銀行要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就不能只是簡單的網點替換,要充分認識和利用這種技術、這種渠道,把互聯網金融當做是一種思想。
(四)互聯網金融沖擊商業銀行盈利方式
網絡借貸將影響商業銀行的利差收入。放開存款利率,銀行的息差將進一步縮小。而網絡借貸因其能為沒有得到正規金融機構覆蓋的個人或企業籌措資金,加之成本低,這必將在小微企業和個人借貸領域與商業銀行形成競爭,必定會真正觸動商業銀行的核心利益,嚴重影響商業銀行的生存。
第三方支付服務內容的不斷增加將影響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以支付寶、財付通為首的互聯網第三方支付企業獲得牌照后,支付業務已涵蓋到許多方面,而且支付業務已開始由線上走向線下,如果第三方支付線下POS收單業務一旦成熟,將大大影響商業銀行的POS刷卡手續費收入。此外,基金也成了第三方支付企業的業務新領域,多家機構已通過了證監會審批,獲得了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
客觀上,互聯網金融的行業標準和產業格局尚未形成,互聯網企業涉足金融態勢沖擊傳統商業銀行,多形式的互聯網金融逐步顯示對傳統金融模式的替代效應,但是短期內互聯網金融新勢力的變局尚不會顛覆傳統銀行業。從長遠看來,移動互聯交易規模的日益壯大以及監管的日益嚴格,互聯網金融勢力也必將逐步完善信用創造和融資服務這兩項銀行核心功能,從而對傳統銀行業產生根本和深刻的影響。
(一)提高基于時代的金融認識,革新金融理念
在大數據時代和移動互聯潮流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已經勢不可擋,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商業銀行最需要的不是革新技術,而是革新理念,提高自己作為傳統金融對于這個時代發展新興產物的認識。銀行管理者要轉變幾十年來早已習慣的封閉、獨享市場、居高臨下的理念,要樹立互聯網時代的平等、開放、分享之類的理念。由于種種原因,互聯網金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不可能將傳統商業銀行擠出市場取而代之,但是會逐漸滲透到銀行的核心業務,這是大勢所趨,是時代發展的要求,銀行應該很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不能去變革,就只能等別人來革自己的命。要有這種危機意識,要改變目前相對遲鈍、相對零散的應對狀況,要把發展互聯網金融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來實施,以理性和開放的姿態,作出科學決策、實現發展轉型[3]。
(二)重視客戶體驗,打造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模式
互聯網金融的便捷性與大眾性特點使得客戶享受到了全新的體驗,互聯網技術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改變了客戶的消費習慣和消費結構,商業銀行應該順應時代潮流,加快轉型,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銀行經營管理經驗,打造智慧銀行,重塑業務流程,高效配置資源,敏銳洞察引領客戶需求,不斷提升客戶體驗,為客戶提供隨時、隨地、隨心的金融服務。在產品開發設計時,應通過數據分析、真是測試等手段,根據客戶的消費習慣,以方便客戶最基本要求,開發出更多的適合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的金融產品,在不影響風險控制的前提下,盡量減少現有業務的一些不必要的環節。
(三)加強與互聯網等平臺的合作,發展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在龐大的電子商務交易中,商業銀行處于最末端的支付結算位置,與客戶的溝通也僅限于付款,其最需要的客戶交易信息被第三方平臺屏蔽,使其遠離了交易的核心,這對于商業銀行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商業銀行要加強與互聯網社區、電子商務等企業的深度合作,建立自己的電商平臺,通過電子商務交易掌握客戶的交易信息。按照“便捷、安全、融合”的原則,創新多賬戶、多載體、多渠道、多模式的支付應用,讓客戶享受隨時、隨地、隨心的支付體驗。
互聯網金融作為一個開放的體系,單個行業無法為整個互聯網產業鏈提供全部的金融服務。商業銀行要增強客戶黏性,就要不斷創新業務模式。一方面,要推進與戰略伙伴的深度合作和業務聯盟,聚合信息服務提供商、支付服務提供商、電子商務企業等多方資源,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務平臺,滿足客戶多樣化金融需求;另一方面,要整合上下游資源,打通全流程的業務鏈條,為客戶提供資金流、信息流服務以及全場景金融解決方案,建立合作共贏、互補發展的共生關系。
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興的的金融模式以其強大的社會沖擊力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金融浪潮,對傳統商業銀行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和沖擊,但是由于其發展的不完善性,監管政策尚不明確,互聯網金融的侵蝕態勢還未達到傾覆傳統商業銀行并取而代之的程度,所帶來的壓力和危機感從很大程度上給商業銀行敲響了警鐘,要想不被當代金融潮流的發展所淘汰,就得從思想和理念上進行轉型發展,運用互聯網金融邏輯思維,構建全新開放的商業銀行網絡運營體系,以全系統數據營造良好的金融體系,聯合互聯網品牌企業以及眾多金融服務需求的客戶,在“競合”關系的維系中,共同筑造互聯網金融新藍圖。
[1]張海超,張瓊丹,張義奎等.分析“余額寶”的發展模式及對銀行金融的沖擊[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39(6).
[2]鄭霄鵬,劉文棟.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沖擊及其對策[J].現代管理科學,2014(2).
[3]邱峰.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沖擊和挑戰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3(8).
趙娜(1987-),女,漢族,山西太原人,山西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