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說,要過節!于是有了很多節日。
互聯網上最無中生有又牛氣沖天的節日當然是光棍節。這個據說起源于南京大學學生宿舍的節日本來應該屬于那些找不到女朋友、激蕩著青春荷爾蒙的青年學生們,而歡度的姿勢無非就是彈彈吉他唱唱歌、喝喝啤酒擼擼串,直到2009年,被馬云的魔棒一指成了淘寶上每年最瘋狂的促銷季,于是光棍節成了中國最大的網購狂歡,短短幾年時間已經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狂熱的促銷季,其2016年雙十一的銷售額達到令人瞠目的1 203億,怎能不讓人眼紅心熱!雙十一雖然好,可惜一年只有一次,于是不甘寂寞的互聯網公司們紛紛開始自己的造節運動。
4月里,率先開始節慶促銷的是小米,他們的節日叫米粉節。米粉節起源于2012年4月6日,當時2歲的小米在798的D-Park舉辦第一屆屬于自己的米粉節,從那時起,小米就開始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年度網購狂歡。今年小米7歲了,清明假期剛過的4月6日凌晨,雷軍就在自己的微博上開始了煽情的造勢:“七年前的今天,十來個人一起喝碗小米粥,一家叫“小米”的小公司就在中關村開始創業了。”這一天是小米的7歲生日,雷軍和他的同事們把“米粉節”作為感恩用戶、慶祝生日的最重要活動, 4月6日到9日,小米商城多款商品5折銷售,并送出1億元紅包。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米粉節期間,小米用來促銷的產品可謂價格便宜量又足,平時難以買到的機型如小米MIX也擺出了放量任意購狀態,顯然小米亟待用米粉節來完成一次業績的沖刺。不僅如此,與之前最大的不同,今年的小米更重視線下的銷售,這次的米粉節活動就是線上和線下聯合開展的,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承載著小米業務轉型的重任。從節日的成交額來看,今年的米粉節營業額達到了13.6億,雖然超越了去年小米在雙11的成績,但是與2016年米粉節期間18.7億的銷售額對比卻下降了27%,業績不能算令人滿意。
無獨有偶,就在米粉節剛剛結束的幾天之后,另外一個互聯網公司樂視網在開始忙活自己的人造節日。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媒體上關于樂視資金緊張的報道不絕于耳,處于風口浪尖的樂視更需要一個實實在在的業績來提振士氣,穩定股東和團隊的信心。樂視的購物節選在了4月14日,這看起來并不是傳統意義上適合做大事的日子,但樂視偏向虎山行,硬是把這一天過成了“紅色414 生態電商節”。盡管名字有點繞口,但樂視干起來可絕不含糊,在4.14當天,樂視全生態銷售達到了21.7億元,其中樂視超級電視38.6萬臺,超級手機44.7萬臺,會員收入5.8億元。不過,細心的人還是可以看到數字背后的微妙變局。2016年的4.14,樂視打出了霸氣的口號——“硬件免費日”,只要用戶購買一定金額的會員費,就可以免費獲得相應金額的電視等智能硬件,瞬間引爆了媒體和消費者的熱情,也引得業界一片嘩然。在當時的激進策略下,樂視在2016年4.14創造了23.6億的銷售業績,其中會員收入更是達到令人瞠目的20.2億。但今年,樂視的補貼力度小多了,于是銷售數字也出現了一定的滑坡,不但電視和手機的銷售數字同比下降,更值得注意的是會員收入同比也大幅下滑。這不禁讓人想起了當年的質疑:沒有了硬件補貼,會員服務的吸引還有多大?
電商造節的目的越來越單純,就是一場徹徹底底的促銷,得失只有自己知道。但就業績而言,無論小米的米粉節還是樂視的電商節,與去年同期對比都出現了下滑,要知道對互聯網公司而言,最重要的可是未來的趨勢!如果趨勢逆轉,如何去維護高高在上的估值?
也不是各個節日都不行,再看一個不一樣的。知道黃小廚嗎?這是影視明星黃磊基于網絡視頻創造出來的一個美食服務品牌,這幾年風頭越來越強勁,從去年開始走到了線下。4月22和23日,在北京一個并不算熱鬧的購物中心頤堤港門前的廣場上,演員黃磊和他的團隊熱熱鬧鬧辦了一場“黃小廚Noob集市”,用最傳統的趕集模式把一些有創意、有想法的餐飲服務品牌聚集在一起,在為粉絲打造一個好吃、好玩、有趣的生活方式和社交平臺的同時,也為合作伙伴提供了與用戶面對面交流、進行品牌展示與體驗的平臺。今年已經是黃小廚Noob集市開張的第二年,在2016年里黃磊帶著一批餐飲美食合作伙伴已經和他的粉絲們熱熱鬧鬧玩了一年,從北京到上海,最后到廣州,幾乎場場人滿為患。今年黃小廚Noob集市北京站的門票已經飆到100元一張,然而兩天里居然還能聚集近萬名粉絲,可見這個人造集市是多么受年輕人的喜愛。
都在抱怨線上缺流量,線下缺人氣。其實人沒走,人氣也還在,問題是你會不會做。幾年下來的涸澤而漁,讓互聯網最初的紅利迅速消耗殆盡,為了熱鬧而造節、為了便宜而促銷的模式馬上就不靈了,年輕人越來越在乎自己真實的感受,既要買的便宜也要買的開心,既要虛擬空間的便捷和高效,也渴望真實世界里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看看黃小廚的集市上那些開心的“菜鳥”們你就會明白,春天的周末里,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窩在家里網上,也別太在意網購的便捷與高效,其實人的很多時間就是用來揮霍和浪費的,否則生活的本質何在?
不妨直言,天貓的雙十一也即將走入瓶頸。2017年,是不是一個新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