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金融報》6月2日文章,原題:中國畢業生薪酬下降16%中國大學畢業生的數量創下新高,但他們的薪酬水平卻直線下降。這對中國年輕的精英群體而言并非好消息,但或許會有助于決策者努力推動經濟向高科技產業和服務業轉型。
招聘網的數據顯示,今年中國大學畢業生的月均收入下滑16%,為4014元,這已是連續第二年下降。中國教育部預計,今年將有795萬名大學生畢業,幾乎相當于瑞士總人口。
由于工資和其他成本上升,中國正喪失在低端行業的競爭力。而受過高等教育、薪酬較低的畢業生大軍有可能會助力北京的決策者們推動中國經濟向飛機、機器人、研發等高科技行業和服務業轉型。專家說,這是中國的新競爭優勢。當你走進中國的銀行,甚至連柜臺人員都是高素質的。政府握著一手好牌。
但這同時也帶來負面影響。隨著原有經濟驅動力消逝,消費者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引擎。而低收入將成為消費者們的阻力。
薪酬下行的壓力,還可能溢出到中國邊界以外地區。耶魯大學的史蒂芬·羅奇認為,技術驅動的服務業全球化令專業工作在世界各地無障礙流轉。中國畢業生在全球市場或許更具吸引力,因為其收入不及美國畢業生的1/6。總部位于洛杉磯的人力資源公司光輝國際上月發布報告稱,今年美國大學畢業生的薪酬上漲3%,達創紀錄的49785美元。
盡管起薪較低,中國畢業生今年卻更難就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發言人在最近的新聞發布會上說,一些新的、升級后的領域長期缺少技術工人,而年齡偏大、無技能的工人和大學畢業生難以就業。盡管如此,中國在今年第一季度仍創造出334萬個工作崗位。照此速度,有望超過政府今年創造1100萬個崗位的目標。但對畢業生而言,預期薪酬與實際薪酬之間的差距在不斷拉大。▲
(王曉雄譯)
環球時報2017-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