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文
《昆蟲的私生活》這本書從科學的維度,對于我們認識昆蟲世界打開了一扇門。它并不是童話文學之類的書籍,其文字表述嚴謹,數據引用有根有據,同時也不乏詼諧幽默。《昆蟲的私生活》用7個章節的篇幅,描述并分析昆蟲的基因組、昆蟲的個性生活、昆蟲的繁衍、昆蟲的語言鮮為人知的一面。閱讀此書,可以說是一次昆蟲世界的傳奇旅程,向我們長期以來的固有觀念提出了質疑,其中包括合作、家庭忠誠和性格的本質等。
閱讀本書,不禁會思考這些問題:盡管昆蟲的大腦通常只有一顆罌粟籽大小,但它們的行為卻非常復雜。它們是如何完成一些看上去像人類活動的事,比如展現個性、使用語言和照顧后代,但途徑卻與人類迥然不同?如果世界上最小的動物們看似和人類一樣能嫻熟地完成復雜任務,那人類巨大的腦袋有何用處?也許是昆蟲太多太普遍的原因,昆蟲種類悄無聲息地滅絕,并沒有受到人類的關注。
昆蟲是人類的朋友還是敵人?這個話題一直爭論不休。當然,判定昆蟲有益或者有害,都是基于人類自身利益的考量。盡管生活中諸如蒼蠅、蚊子、蛀蟲、臭蟲等之類的昆蟲令人生厭,但是有相當部分的昆蟲,具備很多人類學習的精神品質,蘊含著巨大的精神正能量。比如螞蟻,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昆蟲,它們的足跡遍布世界任何一個角落。再如蜜蜂,只要有花的地方就有小蜜蜂的身影。根據測算,蜜蜂釀造一公斤蜂蜜,需要飛行36萬~45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赤道飛行8~11圈。
《昆蟲的私生活》這本書凝聚著一位女科學家對昆蟲研究領域多年的思考。對于昆蟲的態度,筆者不贊成用敵人或者朋友這兩種涇渭分明的態度視之,自然界既然容納了昆蟲,人類就不應該抱以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