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君燕
小事情莫隨意放大
◎文/張君燕
有一次,宋太宗宴請大臣們。殿前都虞侯孫守正喝得酩酊大醉,竟然與殿前指揮使王榮各論戰功,爭執起來,很失禮儀。宋太宗身邊的侍臣看不下去了,不滿地說:“皇上,他們二人違背了朝廷禮儀,在您面前如此失禮,分明是不把您放在眼里,實屬大不敬。”宋太宗擺擺手說:“這不過是宴席飲酒,就如一家人般醉酒嬉鬧,可以不分君臣。休要渲染放大!”第二天,孫守正和王榮酒醒后,自知失禮,便一同向宋太宗請罪。宋太宗聽后,大笑著說:“朕昨天也喝得大醉,難道你們在暗示朕也失禮不成?小事情莫要渲染放大,否則定會害人害己啊!”
請人來飲酒,就很難避免酒后失態的情況發生。臣子醉酒,和家人醉酒一樣,以平常心待之,決不輕易上綱上線,特別是不把無足掛齒的小細節渲染放大,宋太宗此舉則彰顯了他的大度和英明,所以他在位期間,政通人和、國泰民安。
錢端升是中國著名法學家、政治學家、社會活動家。新中國成立后,他先后擔任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法學院院長、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首任院長等職。一次,錢端升和學生們討論問題忘記了時間,耽誤了一個學校會議。晚上,一名學生找到錢端升,緊張地說:“錢先生,不好了,你沒去開會,學校領導要處罰你了。”錢端升問:“你為什么這樣說呢?”學生答:“我剛剛路過校長辦公室,無意中聽到他們提到了你缺席會議的事情。”在場的其他同學聽了都很激動,嚷嚷著要去校長辦公室,替錢先生討個說法。錢端升搖搖頭說:“只說你看到的,別把你的猜測加進去。”后來,學生們才知道,學校領導十分尊重錢端升的意愿,允許他不參加學校會議,絲毫沒有處罰他的意思。
日常生活中,人們總是容易把主觀猜測與事實弄混,習慣把看到的和猜測的一起說出來,無意中產生了很多誤會。所以,“只說自己看到的”,不隨意放大事實,則能有效地避免誤會,也能讓自己變得更理性、更讓人信賴。
求賢若渴的谷歌負責人佩奇,非常欣賞獲得斯坦福大學碩士學位的皮查伊的才能,曾表示:“谷歌歡迎你隨時加入,我一定第一時間接待。”不久,皮查伊還真有了加盟谷歌的想法。一天,皮查伊和朋友路過谷歌公司,便撥打了佩奇的電話,然而打了好幾次都無人接聽。“可能佩奇正在忙吧。”皮查伊說。而當他們走入對面辦公樓時,卻無意中看到佩奇正坐在玻璃窗前打電話。皮查伊的朋友撇著嘴說:“如果佩奇剛才在忙,那現在拿到手機應該第一時間給你回電話,但他卻在和別人通話。由此可見,他一點都不重視你,甚至是不尊敬你。你還是再考慮一下要不要加入吧。”皮查伊笑了笑說:“為什么要讓他第一時間回我電話呢?也許他正忙著一件工作,不想思維被打斷;也可能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打電話正是為了完成這件事。所以,這件小事不能說明他不重視我,更和尊敬扯不上關系。”于是,皮查伊照樣加入了谷歌。
如果皮查伊和那個朋友的想法一樣,把小事放大,繼而否定佩奇對人才的誠心和尊重,那么皮查伊就不會成為如今的谷歌CEO。
在人際交往中不隨意將小事情放大,不僅是一種處世的智慧與胸懷,更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既留給別人理解、挽救的余地,也給自己更多的人脈和機會,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工作學習的良好氛圍,在個人發展上自然會獲得更大的空間。
本欄編輯/李勝基 郵箱/gcdyls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