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聞新 劉釗
旋轉的地球
□ 聞新 劉釗
地球就像宇宙飛船,依靠自身的旋轉運動和有限資源來支撐人類生存。如果地球停止運轉,它將沒有夏天和冬天、沒有白天和黑夜。地球的運動屬于復合式的運動,這是因為它包含兩種不同的運動,一個是自轉,另一個是繞太陽公轉。

回歸年、普通年和閏年的關系
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需要365.24天,比人類規定的年多四分之一天。這樣每過四年就會多一天。所以天文學家就把這多出的一天放在閏年里,把閏年的閏日加在2月的最后一天。因此,凡是閏年的2月都是29天。如果不這樣規定,大約在780年后,元旦將會同夏至碰在一起。規定閏年的目的是建立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匹配關系。
緯度是一個角度,其范圍從赤道的0度到南北極的90度。在地球上,緯度相同的連線或其平行線,是一個與赤道平行的大圓。通常緯度與經度一起使用,以確定地表上某點的精確位置。GPS或北斗導航儀器輸出的數據就是地球當前位置的經度和緯度。

太陽光線與緯度
在地球表面不同的緯度上,所接收到的太陽輻射能量是不同的。在地球低緯度的地區,太陽光線輻射幾乎是直射的,這時太陽輻射的能量被集中在地球上的一個小區域內,所接收到的太陽能量不會被擴散很多。在地球高緯度的地方,因為這時太陽射線以一定的角度照射到地球表面上,所以太陽光線就會斜射在地球上,照射面積比較大,接收到的太陽能量被擴散很多。

地球的形狀
地球并不是一個正球體,因為地球自轉改變了它的形狀。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曾指出,地球由于自轉軸旋轉,因而不可能是正球體,而只能是一個兩極壓縮,赤道隆起,像橘子一樣的扁球體,但當時很多人反對牛頓的觀點。后來,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派出兩個遠征隊,去實測子午線的弧度,證明了牛頓的扁球理論是正確。
在赤道上,地球的直徑是12756千米,比從北極到南極的直徑長42.4千米。在赤道上,地球自轉的線速度是45米/秒,而在兩極處,因為地球的周長比較小,所以自轉的線速度就比較小。地球有一個自轉軸,地球每天從西向東旋轉,這就是人們每天看見太陽從東升起的原因。
太陽帶給地球光和熱,太陽輻射的強度決定地球表面某一范圍(或區域)的溫度。太陽垂直照射時,單位表面積接受的輻射量大,氣溫高。太陽傾斜照射時,單位表面積接受的輻射量小,氣溫就低,沒有陽光照射時,氣溫會持續下降。

太陽照射強度決定地球的季節
當地球北極傾向太陽時,太陽光的直射點在北半球,北半球接受的輻射量大,氣溫高,就是北半球的夏季。而在南半球,太陽是斜射地面的,單位表面積接受的輻射量小,氣溫就低,就是南半球的冬季。當地球的南極傾向太陽時,因為同樣的原因,南北半球的季節恰好相反。
反之,假設地球自轉軸不傾斜,則地球上一年中每天的正午太陽高度都不變,每天接收的太陽輻射都一樣,氣溫也都一樣,就不會有四季的區別,每個地方就只有一季,赤道和南北緯30度以內的地方永遠是夏季,南北緯60度以上的地方永遠是冬季。如果地球自轉軸不傾斜,太陽直射點固定在赤道,地球各地區受熱常年不變,氣候基本不改變,如果那時還有四季之分的話,從赤道向兩極的氣候變化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太陽周年視運動,實質是地球公轉運動的一種反映。
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是橢圓形的,所以地球與太陽的距離不總是相等。每年的1月份,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最近,大約為147496千米,也稱為近地點。每年的7月份,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最遠,大約為152501千米,也稱為遠地點。

在軌道上運動出現四個季節
假如3月21日,你站在赤道上,太陽正好在你頭頂的正上方,其白天和晚上的時間相等,所以稱這一天為春分。而6月21日稱為夏至,這一天太陽會直射到北半球,正好是北半球的夏天,同時也是北半球全年最長的一天。在9月21日,北極沒有黑夜,整個24小時都是白天。
當春分過去6個月之后,9月22日,也稱為秋分,與春分一樣,太陽正好在你頭頂的正上方,這一天的白天和晚上時間相等。再過3個月之后,12月21日,也稱冬至。由于地球的轉軸傾斜而致,冬至太陽光直射到南半球,這是南半球最長的一天,也是北半球最短的一天。冬至時南極沒有黑夜,而北極則沒有白天。

地球自轉軸的周期性變化幅度
地球繞軸旋轉(想象一根棍子,穿過南北兩極),但地軸不是直立,它在一個角度傾斜。這個角隨時間變化,目前已知地軸傾斜有周期性的變化,約4萬年的周期變化,幅度從22.1度到24.5度,目前的傾斜度是23.5度。如果傾角增加,則夏季變暖,冬天變冷。此外,地球軌道的橢圓的偏心率大約以10萬年左右的周期在變化。
由于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地球的自轉軸受到日、月引力的影響,而在空中做錐形運動,也就是物理學上所謂的進動現象。進動就是歲差,兩者名詞不同,歲差則是天文學的名詞進動造成歲差。地球歲差的周期大約是26000年左右,歲差現象使地軸在黃道打轉,造成春分點平均每年后退50弧秒。今天太陽運行,每月所在的黃道十二星座,與3000多年以前發明的占星術中太陽所在的星座已經不同。北極星也逐漸移動,14000年后,織女星將成為北極星。
與進動有關的一種運動,稱為章動,它是在進動過程中,地球自轉軸輕微抖動的現象。這兩種運動,都是因為地球自轉軸傾斜,以及因為自轉所造成的形狀改變所產生。
下期預告:時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為了得到準確時刻,國際上規定了幾種時間系統。下期題目為“時間系統”,將介紹真太陽時與平太陽時、世界時與地方時、歷書時、原子時、力學時,以及建立時間系統涉及到的人文事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