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經濟作物推廣站 曲奕威 任春玲 姜玉忠
河南省花生成本調查和發展方向淺析
河南省經濟作物推廣站 曲奕威 任春玲 姜玉忠
隨著河南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印發河南省推進種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項行動方案(2016-2018年)的通知》(豫政﹝2016﹞75號),提出了要大力發展“四優四化”目標,即優質小麥﹑優質花生﹑優質草畜﹑優質林果。此方案主要是為了擴大農產品有效供給,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河南省花生種植面積和產量一直處于全國第一位,2016年種植面積達112.8萬hm2,產量達510萬t,是河南省除小麥﹑玉米之外的第三大作物。由于近兩年國家調減“鐮刀彎”地區玉米面積,加之取消了國家玉米臨時收儲政策,河南省玉米面積也面臨一定的下降壓力,作為同屬秋收作物的花生自然而然承擔了一部分玉米調減下來的種植面積,呈現出一定的增長趨勢。“十三五”是我國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和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沖刺階段,農民收入的穩增長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種植花生的效益將成為河南省農民增收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表1可知,河南省花生生產平均產值為1 998元/667 m2,在正陽﹑蘭考﹑鶴壁等效益較好或產量達到340 kg/667 m2的市縣,每667 m2收入2 500~3 000元,最高能達到3 182元/667 m2,收入最低的三門峽市每667 m2收入也在1 200元左右,原因主要是三門峽市每667 m2產量較低,在200 kg左右,造成收入低于全省其他地區。從收購價格來看,花生收購價基本在6~6.5元/kg,與常年收購價格相近,說明供需較穩定。種子﹑地膜﹑農藥﹑化肥﹑機械﹑灌溉等生產成本(不計人工折價)基本在400~780元/667 m2,平均成本559元/667 m2,其中種子成本若將其按3年平攤,平均總成本僅有419元/667 m2。在花生副產品即花生秧和花生殼利用上,各地市情況不盡相同,如在產業鏈較長的正陽﹑方城﹑鶴壁等市縣,花生秧畜用化程度較高,特別是正陽縣的君樂寶乳業對當地花生秧的收購利用,大大增加了副產品的價值,僅花生秧一項每667 m2增收200~300元。

表1 田間調查與考種統計
從效益上看,花生平均效益在1 439元/667 m2,效益較好的市縣為豫北﹑豫東﹑豫南,如正陽﹑祥符區等優勢區縣效益均達到1 500元/667 m2,鶴壁﹑蘭考由于收購價格和單產較高,效益最高達到2 500元/667 m2。從而可得出,影響河南省花生收益的主要因素是單產和收購價格。另外,隨著我國農村土地“三權確立”,為進一步土地規模化經營鋪平了道路,由此我們對各地土地流轉租金進行了調查,發現各地土地流轉租金差距較大,從350~1 200元/667 m2不等,過高的土地流轉成本是否會影響規模化生產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利潤,還需要政府和市場進一步調節。

圖1 含人工成本的生產成本圖
我們將人工折價計入花生生產成本(圖1)可知,種子成本占28.23%,人工成本占24.75%,人工和種子成本占據花生生產成本的52.98%,其后依次是肥料20.47%﹑機械14.18%﹑農藥8.07%﹑灌水2.82%﹑地膜1.48%,可見發展花生輕簡節本技術十分必要。如果不考慮人工折價成本(如圖2),成本最大的是種子成本占37.52%,其次為肥料27.2%﹑機械18.84%﹑農藥10.72%﹑灌水3.75%和地膜1.97%。隨著不斷推廣化肥﹑農藥減施技術和綠色高效生產技術,農藥﹑化肥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其中,占主要的種子成本來看,一次性平均投入210元/667 m2,高的能達到300元/667 m2,平均占總成本的1/3以上;若按照3年平攤種子成本到每年,種子成本則占生產成本的16.67%,均是花生種植中農民投入較大的一塊,主要原因是花生用種量大,繁殖系數較低僅有20。特別是近幾年,高油酸﹑高蛋白﹑商品性好的花生新品種常常出現種子資源不足等情況,影響了新品種的推廣和花生效益的提高。

圖2 不含人工和土地成本的生產成本圖
河南省花生未來發展的大方向是實現花生的布局區域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發展產業化,著力補充科技短板﹑降低生產成本﹑促進農機農藝融合,實現花生的綠色高產高效生產。同時,根據花生的生長特點和發展前景,我們認為花生還有以下4個具體的發展方向:
(一)高油酸化
高油酸花生即油酸含量高于72%,油酸含量與橄欖油相當的花生品種,主要優點是其不易氧化酸敗,貨架期是普通花生的2倍;如果經烤﹑炸等簡單加工,高油酸花生的貨架期是普通花生的5~10倍。這不僅大大增加了加工企業的效益,也大幅度提高了花生產品的食用安全性,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因此,發展高油酸花生是必然的發展方向。
(二)匍匐型化
河南省主要的花生品種豫花﹑開農等系列主要是直立型花生,側枝長一般在46 cm左右,而匍匐型花生品種側枝長可達90 cm,使得匍匐型花生的用種量可降低2/3,美國﹑阿根廷的匍匐型花生用種量甚至僅為我國花生用種量的1/8,而河南省的花生生產的種子成本占37.52%,若采取匍匐型花生,僅用種量這一項便可降低花生生產成本25%以上,是最直接的降成本﹑提效益的方法。同時,花生的繁殖系數也將大大提高,不僅解決種源緊張問題,而且能平抑種子價格,進一步降低花生種植成本,加快花生的種植發展。
(三)食品化
現在市場上商品化程度較高的主要是花生食用油,如魯花﹑金龍魚﹑福臨門等花生油制品,花生榨油也是最大的市場拉動。但現有的花生莢果市場收購價穩定在6元/ kg,而經過初步精選的食用花生米價格在11元/kg,作為堅果出售的價格在23元/kg,經過食品企業加工成為M&M豆(瑪氏)的價格在106元/kg,從而我們能看出,花生作為食品來銷售,其產品價值將成倍增長。由于花生油作為食用油容易受到大豆油﹑調和油等價格沖擊,造成收購價格波動,花生食品化后花生制品的替代性降低,更易形成穩定的消費需求拉動,同時相較已形成市場格局的食用油品牌來看,花生食品品牌較易培育。
(四)專用化
花生的產業化離不開企業與生產基地銜接,高油酸花生將來無疑是企業青睞的產品,但從生產到加工的各個環節都面臨混雜和品質下降的風險,如何保證優質專用花生的品質純正將是關鍵。另外,專用化不僅體現在品質上,還體現在不同企業對花生加工規格的要求上,如美國瑪氏對花生的規格要求是每盎司40~50粒,但中糧等企業對花生的要求則不盡相同,形成了一個很好的需求互補。對于生產基地來說,自己生產的高品質花生能最大限度滿足不同企業的需求,解決了產銷問題;對于企業來說,有保證的高品質貨源,降低了產品的品質風險,實現了品質對品牌和信譽的支撐。因此,花生生產采用“專種﹑專管﹑專收﹑專儲﹑專運﹑專加工”的基地+企業模式是花生產業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