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關鍵技術創新引發玉米生產方式變革
龍口市是山東有名的糧食高產區,由于人均耕地面積少,精耕細作一直是龍口市的傳統。在2010年前后,全市90%的面積采用小麥套種玉米的方式進行玉米生產,較好地解決了龍口市小麥玉米周年積溫不足的問題,高產穩產效果顯著。隨著農業水源日趨短缺,玉米粗縮病、薊馬等病蟲害逐漸加重發生,套種玉米明顯表現為澆水難、病蟲害重,產量低而不穩的局面。
自2010年開始,龍口市多點開展套種改直播試驗研究,取得明顯的節本增產效果。但由于缺少配套玉米播種機,玉米播種質量難以保證,田間缺苗斷壟問題突出,套播改直播推廣速度緩慢。

2013年,當地農技人員與參與農戶一道,在原有玉米單粒精播機的基礎上,加裝了自制開溝犁,實現了開溝、施肥、播種、噴施除草劑等作業一次完成,同時將套種播種的地表施肥變成地下施肥,改條播為單粒精播,達到了提高肥效、省種、省間定苗工序的節本效果。此外,開溝播種將原來套種玉米的畦灌改為溝灌,在節約用水量的同時,也減少了灌溉用工,極好地解決了玉米畦灌澆水速度慢、費水費時的問題,顯著提高了玉米大田整體抗旱灌溉能力。
經過3年的試驗示范,形成了較完善的玉米開溝單粒精播技術,高產田玉米667平方米產量可達900千克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節本增產增收效果。多年多點的試驗示范結果表明,開溝單粒精播比套種每667平方米節省用種量1千克左右,灌水量和灌溉時間減少一半以上,增產5%左右,667平方米節本50~60元,節本增收100元左右,受到廣大農戶的歡迎。2016年,該技術在全市擴大到6000多公頃,占龍口市玉米種植總面積的70%左右。隨著機械質量的改善,全市玉米生產將全部改為直播,玉米開溝單粒精播技術也將在膠東地區大面積應用推廣。
(趙淑鳳 龍口市徐福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張建朋 龍口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