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試點農產品質量追溯民眾舉報有獎
國家農業部日前印發《“十三五”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規劃》(簡稱《規劃》)提出,將健全完善制度機制,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修訂;構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選擇蘋果、生豬、生鮮乳等農產品統一開展追溯試點;依法推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和實名購買;同時,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資打假舉報投訴獎勵制度等,以確保公眾“舌尖上的安全”。
——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修訂
《規劃》明確,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修訂,盡快實現與新的《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有機銜接。不斷完善農業投入品、畜禽屠宰、監督抽查、質量追溯、風險評估、生產經營主體責任等法規制度,配套制定相關實施細則和管理規范。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2016年12 月1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農業部在《食品安全法》修訂以后,正在抓緊研究修改《農產品質量安全法》。2016年12月31日印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和2017年2 月14日印發的《“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均提出“修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要求。
——蘋果、生鮮乳等農產品開展追溯試點
陳曉華在上述發布會上表示,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其中很重要的一環,是要實現農產品的可追溯,建立可追溯制度。將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修改過程中,把實現產品可追溯作為重要內容加以考慮和建議。
《規劃》提出,實施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建設項目,完善追溯管理核心功能。選擇蘋果、茶葉、生豬、生鮮乳、大菱鲆等農產品統一開展追溯試點。優先將國家級和省級龍頭企業以及農業部門支持建設的各類示范基地納入追溯管理。
——高毒農藥要定點經營和實名購買
十二五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和風險隱患仍然存在,農獸藥殘留超標和產地環境污染問題在個別地區、品種和時段還比較突出。
按照官方目標,力爭通過5年努力,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主要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系統性、區域性的問題隱患得到有效解決,違法違規行為明顯遏制,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規劃》提出要嚴格投入品監管。深入開展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和獸用抗菌藥治理行動,實施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計劃,推行統防統治、綠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養殖和高效低毒農獸藥使用等質量控制技術。嚴格農業投入品登記許可制度,依法推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和實名購買,指導農資生產經營者建立電子化購銷臺賬。
——未來民眾舉報投訴有獎勵
《規劃》明確,將構建農資打假省際協調聯動網絡,實行假劣農資案件線索共享、案件通報、聯防聯控,強化大要案件查處。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資打假舉報投訴獎勵制度,暢通投訴舉報渠道。
同時,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和農業征信體系建設,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數據庫,完善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公開、應用機制。鼓勵相關行業協會開展信用評價和行業自律,引導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生產經營者自覺遵守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
未來要強化生產督導巡查。根據風險監測和日常巡查情況實施風險分級管理,對違法主體增加抽檢頻次,情節嚴重的列入黑名單實行聯合懲戒。
(李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