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談王石谷《水竹幽居圖》的畫理畫法"/>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顧文彬偏愛王 石谷
——兼談王石谷《水竹幽居圖》的畫理畫法

2017-06-05 14:15:23謝曉婷
中國書畫 2017年2期

◇ 謝曉婷

顧文彬偏愛王 石谷
——兼談王石谷《水竹幽居圖》的畫理畫法

◇ 謝曉婷

蘇州顧氏過云樓舊藏《趙天裕、柯九思、趙原、顧安、張紳、吳鎮六家墨竹》卷(元《七君子圖》卷)和王翚《水竹幽居圖》卷兩幅珍貴書畫于蘇州博物館建館50周年(2010)之際正式被我館收藏,實乃蘇州文物史上的一段佳話。王翚(1632—1717),江蘇常熟人,字石谷,號耕煙散人、劍門樵客、烏目山人、清暉老人。幼年嗜畫山水,運筆構思,迥出時流。王鑒見其畫甚驚異,收為弟子,親自指授,又引謁王時敏。時敏挈之游江南北,盡得觀摩收藏家秘本,畫大進,后遂為一代大家。論者稱其能以南宗筆墨寫北宗丘壑,冶各家技法為一爐。曾奉圣祖詔主繪《南巡圖》。身后所畫益為世所重,當時有“畫圣”之稱。從學弟子頗多,稱“虞山派”。世稱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為“四王”。

在過云樓第一代主人顧文彬的收藏中,王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從《過云樓書畫記》及《過云樓日記》中可見一斑。顧文彬曾多次在日記里提及王翚畫作的收藏情況〔1〕,現摘錄如下:

同治九年二月十二日,午刻,請如冠九、彭芍亭、盛旭人,出所藏四王卷冊,與館九觀。

同治九年閏十月初二日,以十二金得石谷臨米軸卷于隸谷齋。

同治十年六月十九日,惟南田《十萬圖》冊乃真跡至佳者,與我家藏石谷《十萬圖》,結構題詞皆同,是對臨本,兩美相合,大是奇緣,以百元得之。

同治十年六月廿五日,得鄭朗亭回信,其寄來書畫照碼六折乃肯售,擇其精者八種:……石谷仿董軸二十二元……

同治十二年六月廿六日,蔡淥卿托人攜示石谷大堂軸,紙白板新,《仿北苑〈萬壑松風〉》,本身雙題,氣魄雄偉,蓋杰作也。聞以八十金得之,有此等售主,頗覺礙手。

同治十二年六月廿七日,陸先生攜示石谷《臨北苑〈萬壑松風〉》大堂軸,上有雙題,極出色,惜已為蔡淥卿以八十金購去。

同治十二年九月初八日,閱三兒攜來近夕所得米元章小楷《千文》、蘇東坡《祭黃幾道文》、俞紫芝《蘭亭》、王石谷山水冊、王雅宜書畫袖卷。

同治十三年九月廿一日,駿叔至蔡淥卿觀其所藏,購得王石谷《臨北苑〈松風〉》大軸。

光緒元年五月初二,此行購得……王石谷兩軸……四百余元。

光緒元年十月廿五日,汪琴霞攜示王石谷山水四段卷,有惲南田、史遠公、周而衍題,……皆佳。

光緒元年十月三十日,以六十元得石谷卷,分四段山水,四十二歲作,有惲題。

光緒三年三月十八日,香嚴、清卿同作主人,在網師園招飲。……余以石谷《秋山圖》卷、石濤書畫卷囑清卿篆書觀款。

光緒六年三月十一日,有盛寅谷與程小廬顧訪,持示石谷山水軸(有朱竹垞、王麓臺兩題)惲南田荷花軸,索價兩百元,余還八十元,相懸殊甚,只得任其攜去,然頗惜之。

《過云樓書畫記》著錄的王翚畫作在其整個明清畫類收藏序列中排名第三,僅次于沈周和文徵明〔2〕,為13件,其中卷5,軸5,冊3。館藏《水竹幽居圖》卷即為顧文彬的一件重要藏品,曾被顧氏贊謂“寥天仙籟”。

王翚《水竹幽居圖》卷引首為手繪百花箋,紙亦古舊。畫面以平遠法展開江南柳塘小景,湖面靜闊,岸邊茅屋、小橋,遠處山嶺隱現,溪水迂回,繞坡入湖。前景坡岸上高柳成行,隨風輕拂,后坡上修竹一字排開,與柳枝相與掩映,透過竹林溯溪而望,可以目送平坡直到無垠,給人留下無限遐思。整幅畫面墨筆淡描,端雅洗練,饒有韻味。過云樓主顧文彬(1811—1889)在《過云樓書畫記》中對此畫有著這樣一段描述:“水墨寫,緣坡修竹成林,中有茅屋三椽,環以短籬,所謂水竹幽居也。門前白水,側近橋梁,有釣者持竿而過;迤西側高柳兩行,新稊間之,綠絲散風,碧陰滿地,與波光筠翠相無盡。”〔3〕

[清]王翚 《水竹幽居圖》題跋

[清]王翚 水竹幽居圖34cm×170cm 紙本墨筆 蘇州博物館藏鈐印:王翚之印(白) 正叔(白) 壽平(朱) 吳平齋審定真跡(白) 江上笪氏圖書印(朱)

畫竹的起源很早,起先“竹”只是作為配景出現在繪畫中,唐代開始“竹”成為獨立題材,但以勾勒填色為主。到了宋代畫竹從勾勒法向墨筆法轉變,技法也日趨成熟,涌現出蘇軾、文同等一批畫竹名家,他們在筆墨、構圖和意境等技巧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宋人筆下的墨竹,法度嚴謹,形神兼備,他們常以竹子的各種姿態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這種獨特的風格開創了宋代畫竹的新風,也影響了歷代諸多的畫竹名家,元《七君子圖》首幅“渭川之竹”作者趙天裕和王翚同樣受到宋代畫風影響。壬子(1672)年,石谷正值不惑之年,恰是他刻力法古之時。細看圖中修竹,與“渭川之竹”相較,采用的應都是南宋畫竹的成就。但是兩幅畫的不同還是一目了然,王翚畫的枝葉已多了些書法的意味,更趨圖式化、定型化,不像趙天裕那樣更多地把寫生的技巧和臨摹的功力融合為一,枝葉也畫得參差洊密〔4〕。趙天裕的“渭川之竹”,筆墨清晰,意境深遠,雖落款未署年,但從其繪畫風格考量,可推測為活動在宋末元初的一位畫家。王翚的《水竹幽居圖》卷,以宋人筆意繪制出一幅江南水鄉美景。這一時期的王翚經常臨摹歷代名作,掌握了各家所長,并加以發揮。兩件作品在繪畫風格上有著傳承,在構圖和技法上有著創新。王翚在畫中自題:

壬子八月,余過毗陵,江上笪先生亦至,同客楊先生竹深齋。抵掌十日夜,明窗凈幾,伸紙抽毫,談討古今,商論丘壑。有正叔惲子,時來參語,譏彈得失。凡所謂三品六法,頗能析入淵微,與先生齊契密證,傾倒極歡,恨相知晚也。此卷用宋人意畫水竹幽居,先生見而悅之,因取奉贈,且共訂他時結塵外之游,聊以此為先談。先生其許我乎?

由此可知,此幅佳作應是一次文人雅集的成果。文人雅集何時始,已不可考。東晉王羲之曾與二十余位文人聚會,這便是書法史上有名的“蘭亭之會”,也因此留下了王羲之那篇著名的《蘭亭序》。六朝時還有“竟陵八友”,同時也誕生了最有名的一部文選—《昭明文選》。到了唐代,王勃的《滕王閣序》也是在文人雅集中寫就的,而且初出茅廬、當仁不讓。還有些雅集比如宋代王詵、李公麟、蘇軾、米芾的“西園雅集”,明代畫家謝環等人的“杏園雅集”等。藝術家們借雅集之機,談詩論畫,交流經驗,增進了解,更有人即興揮毫,共同創作。壬子年的這次聚會,已知的風流雅士有王翚、笪重光(1623—1692)、惲壽平(1633—1690)、楊兆魯(1618—1676)等。據楊兆魯《自敘年譜》載:“(壬子)七月,虞山王子石谷來,先下榻于遂初堂。八月望后,潤江笪同年在辛來,下榻于近園之安樂窩,與石谷盤桓兩月。石谷畫《雪山圖》《云泉春曉圖》二大幀,又寫《江山覽勝》《重巒疊翠》兩長卷,臨唐宋元冊二十二葉。在辛書圍屏八幅《近園記》,題畫卷數十種。”〔5〕是年,已知天命的江上先生正主持風雅,石谷和南田均在不惑之年。三人修禊于近園主人楊兆魯府邸,“談討古今,商論丘壑”。宋人佳作必定已深入王翚肺腑,那一時之快意情景正如阮元(1764—1849)在其后題跋中所述“名流相遇,浹髓快心”。這次雅集還有一個“他時結塵外之游”的約定,于是十五年后的一天,三人重聚,王翚作《毗陵秋興》卷,笪、惲唱和,又回到當年的快意時光。

阮元曾負責編修《石渠寶笈續編》,在內府諸多名畫中,也曾閱覽過石谷與南田合作之佳構,因“末屬二款并無題句”,遂“深以為憾”,今見《水竹幽居圖》卷二人題跋、詩句俱在,不禁歡喜,也和一首〔6〕:

秋雨秋煙澹一湖,湖邊柳色接平蕪。

余家萬柳塘前樹,仿佛當年入畫圖。

清溪環繞野人家,修竹成叢瘦柳斜。

山外澹煙籠一抹,幽居端合靜無嘩。

可見,《水竹幽居圖》卷令人閱后欣喜的不只是因為這是一次文人雅集之后的快意之作,也不只是因為這是王翚全力“用宋人意,畫水竹幽居”的即興佳作,更在于南田那七首絕句。石谷與南田的交往有據可查應在石谷25歲,二人在毗陵唐氏(唐宇昭,1602—1672)半園書齋斟茗快談,并仿柯九思《樹石》,石谷補竹坡。此后,二人常常相聚,交往甚密,并在之后的三十年里一直保持著這種友好關系。王翚自畫起家,稱不上文采斐然,但有了“毗陵六逸”之一的南田,此卷即成為詩、書、畫合一的佳作。與一生一帆風順的石谷相較,南田的命運似乎更增添了一絲凄苦。從孫惲鶴生《南田先生家傳》云:“翁生而敏慧,眉目秀朗。父遜庵授之書,上口即能解義,八歲詠蓮花成句,驚其塾師。……翁方十余齡隨父崎嶇閩嶺,流落相失。……翁之淡靜高逸,蓋本家學為多。”〔7〕出身書香門第的南田只因父輩的政治活動而遭牽連,早年顛沛流離,并為他人收養。這一段經歷在南田的記憶里應該是深刻的,雖然之后他與其父得以團聚,回歸故里,但他詩文中的哀愁依然可見。畫中題跋:

看泉身似未離山,柳路斜通竹澗潭。一片微茫寒翠合,此中風月異人間。吹笙天畔起秋煙,曉隱烏皮思渺然。何必桃花方易世,碧云高臥已忘年。柳外叢篁聲細細,竹間楊葉影絲絲。瑤風不散神靈雨,如在清都宴坐時。柴門臨澗板橋西,千尺瑯玕翠欲迷。我自草堂無怨鶴,不須珠樹借鸞棲。漁浦如聞水鳥呼,石淙風雨坐披圖。當時廣樂玄池會,飄渺冷風勝此無。蕭寥殘葉鄉音寒,汀溪上空煙不斷。青盡溪煙入詩卷,秋聲長向畫中聽。竹閣熏香過夜分,□吟秋雨隔窗聞。應知御史霜豪健,更翦溪籘破白云。

七首絕句中,除了描繪畫卷之境外,更以笙簧之聲、叢篁之聲、水鳥之聲、秋雨之聲及桃花之色、碧云之色、瑯玕之色、殘葉之色等進一步豐富了畫卷的意境,給人以美感。雖是一幅水墨,卻平添出如許聲音、如許顏色,觀者在欣賞之余似有余音繞梁之感,又平添出千幅萬幅畫面的想象。難怪乎時人贊南田詩曰:“吾愛南田客,吐詞比瑚璉。文選理精熟,謫仙分氣炎。托諷多微辭,潔身竟無染。可惜盛名下,詩為丹青掩。”〔8〕七首絕句除兩首在南田《甌香館集》中能尋覓外,其余五首皆只在畫中所見,可據此補缺,因此又為此卷畫作增添了亮麗的一筆。

近兩個世紀后,顧文彬手持此卷,愛之甚切,認為“石谷寫圖,格韻絕高,檀欒嬋娟,玉潤碧鮮。想見非不食,實非鹓雛不擾其間也”〔9〕。怡園主人顧文彬與狀元潘世恩之子,無心仕途、生性散淡的潘曾瑋(1818—1886)會文談讌之時,曾以此卷相示,“季玉亦出石谷仿天游、云西二段卷相抗,觀卷中江上跋語,知為同時所作”〔10〕。這是文人間的又一段佳話。此幅畫作在咸豐乙卯(1855)年的一個夏天曾被后任蘇州知府的吳云(1811—1883)所見,吳云精于鑒賞,金石古玩無所不涉及,對書畫倍加愛惜,觀后情不自禁地在畫卷后按南田原韻題詩數首。那時的吳云初涉政壇,意氣風發。庚申(1860)之變后,《水竹幽居圖》卷又一次回到時任蘇州知府,聽楓園主吳云的案頭,當時舊稿詩文“無片楮存”的吳云再次展開此卷,看到自己十三年前的詩文,回憶當日的快意時光,有的不是王翚十五年后朋友聚會的歡愉,更多的是悲涼滄桑之感,自嘆“年老氣衰”。

王翚畫竹頗有特色,他高超的繪畫才能可從竹上得到充分表現。《水竹幽居圖》卷中的竹子竹竿修長挺拔,竹葉集中在上部,有意形成上部茂密,下部空疏的長短疏密對比竿下面挺直,上面稍有彎曲,彎曲的方向偏向一邊,顯現一種凌風之態和反彈之勢。竹葉向上伸展,不完全照自然生長狀態,而是以畫面要求聚散,以顯示出一種蓬勃的生機,表達出畫家作畫時的愉悅心情。史載王翚畫竹師王紱(1362—1416),濃淡枯濕,風晴雨露,變化無窮。可見摹古大師王翚之所以被人稱為“畫圣”,主要還是緣于其集眾家之大成,不拘泥于個人古法。王紱曾引東坡論畫竹:“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極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11〕又曾引李衎曰:“茍能就規矩繩墨,則自無暇類。何患不至,縱失于拘,久之猶可達于規矩繩墨之外,若遽放逸,則恐不復可入于規矩繩墨而無所成矣。故學者比自法度中來:一位置,二描墨,三承染,四設色,五籠套。五事殫備而后成竹。”〔12〕當然“成竹在胸”論和畫竹之法度被王翚所推崇。

《水竹幽居圖》卷后十五年,王翚赴壬子之約,在楊兆魯之近園盤桓后,“往來金閶玉峰間,每深風月之事,輒以囊中小冊寄興,并囑南田細為題識”〔13〕。館藏王翚《山水冊頁》(十幀)即為此次游歷之作。十幀冊頁皆畫湖山小景,或擬米氏云山,或取富春一角。時得房山之蒼茫,妙寓倪迂之清逸,其摹擬宋元,心思所至,左右逢源。其中最后一幀的水墨坡竹,已與此前《水竹幽居圖》卷有了些差異,竹竿部分縮短,但是竹葉的撇法和向上伸展的姿態與前類似,應是構圖需要,也想必是依了王紱之畫竹需自法度中來之言,這又是另一段佳話了。

與少年不得志,晚年不如意的南田相比,石谷的一生可謂一帆風順,這首先源于他左右逢源的性格。王翚一生交友甚多,既有笪重光、惲壽平般的文人墨客,也有徐乾學、納蘭性德般的政客,更有唐宇昭、周亮工般的收藏鑒賞家,還有王鑒、王時敏兩位恩師,他們都為王翚的一生平添出許多助力。其次,在于他對自身創作的不懈努力。常年的經驗積累使王翚在藝術創作上能突破南宗北宗,“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這并不是每一位畫家都能突破與企及的。觀后之虞山畫派,雖從者甚多,但幾無一人能及王翚之高度。

王翚的一生應是由畫工逐步成長為文人畫家的一生,其詩文雖不如南田般出彩,但其對藝術的自省與頓悟,常年藝術創作中不斷的自我探尋和與諸如笪重光、惲壽平等藝術家的交游闊談,以及終其一生對古賢技法的追求,不僅豐富了王翚的藝術閱歷和人生閱歷,也是他成為文人畫家的一個重要原因。王翚晚年總結自己六十余年的繪畫經歷,有著準確的評價:“然自少而壯壯而老,其間師法有淵源,獎成有知己,邀恩有先資,烏可忘其所自歟?憶自童子時,即嗜翰墨,得古跡真本輒摹仿數紙,必得其神也。每欲出以就正有道而未敢也。”〔15〕想必晚年的王翚也在感嘆如不在年少時多多摹古,雖窮其一生也定達不到之后的成就吧。

甚為喜愛王翚畫作的顧文彬在他的一生中“見石谷卷軸,先后以百十計”。他認為王翚《水竹幽居圖》卷“全用宋賢意法,不揉以元明及本家筆致。若是卷之純粹以精者,殆不數覯”〔16〕。不僅如此,晚年的顧文彬常常與好友吳云、沈秉成、李鴻裔等詩酒唱和,聽曲拇戰,“真率會”“消寒會”“蝴蝶會”一時名目眾多,似乎也在不經意間延續著王石谷、笪重光、惲南田他們當年時而三五雅集的風流韻事。

[明]陳洪綬、胡華鬘 梅竹山水合冊之一、之二21cm×19.9cm×2款識:華鬘。鈐印:悔遲(白) 弗遲(白) 白生(朱) 青園(白) 胡氏(白) 華鬘(白)

(作者單位:蘇州博物館)

責任編輯:歐陽逸川

注釋:

〔1〕(清)顧文彬《過云樓日記》,文匯出版社2015年版。

〔2〕沈周為14件,文徵明為16件。

〔3〕(清)顧文彬《過云樓書畫記》卷六,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4〕范景中《蘇州博物館藏文人墨竹》序,文物出版社2011年版。

〔5〕轉引自劉鵬《〈真跡題跋錄〉與王翚〈臨《富春山居圖》〉第一本》,《國家博物館館刊》2016年第3期。

〔6〕《水竹幽居圖卷》后題跋。

〔7〕惲鶴生《南田先生家傳》,《甌香館集》卷首,光緒七年刻本。

〔8〕莊嵋生《讀“六逸”詩有感》,趙震輯《毗陵事錄》卷一,1923年鉛印本。

〔9〕《過云樓書畫記》卷六。

〔10〕《過云樓書畫記》卷六。

〔11〕王紱《書畫傳習錄》,盧輔圣主編《中國書畫全書》,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年,第3冊,第141頁。

〔12〕王紱《書畫傳習錄》,盧輔圣主編《中國書畫全書》第3冊,第141頁。

〔13〕館藏《金閶玉峰山水冊頁》題跋。

〔14〕王翚《清暉畫跋》。

〔15〕王翚《清暉贈言》,盧輔圣主編《中國書畫全書》第7冊,第815頁。

〔16〕《過云樓書畫記·續記》,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66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亚洲v日韩v欧美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一级| 精品日韩亚洲欧美高清a| 国产精品免费p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免费看片| 2019国产在线|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91精品国产一区|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 国内精品小视频福利网址|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精品福利视频网|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国产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国产女人在线|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亚洲免费毛片| 亚洲天堂免费|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亚洲综合狠狠|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欧美日韩专区| 亚洲最新网址|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一本二本三本不卡无码|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午夜日b视频| 国产后式a一视频| 欧美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91成人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亚洲不卡av中文在线|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在线观看的黄网|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国产va视频|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无码高清专区| 五月天婷婷网亚洲综合在线| 免费黄色国产视频|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 69av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99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 欧美区国产区|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 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麻豆精品在线|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综合网久久|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的视频网站|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亚洲va欧美ⅴa国产va影院| 欧美a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