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樣做幼兒教師
2

山東省利津縣第一實驗幼兒園郭靖
讀了葉圣陶老先生的《如果我當教師》感受頗多,回顧自己十幾年來的工作經歷,我一直要求自己——做幼兒喜歡的老師、做讓家長放心的老師、做對工作負責的老師、做智慧的老師。
1.做幼兒喜歡的老師:孩子們在幼兒園時老師就是媽媽,所以,老師的一舉一動在他們眼里都是愛的表達。每次接手新班,我都要求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記住每個孩子的乳名、了解他們的喜好,我帶著他們唱歌、跳舞、做游戲,像媽媽一樣照顧他們,讓孩子覺得幼兒園里有喜歡他的老師和他喜歡的老師,這樣,孩子們才會高高興興地來幼兒園,而我也就慢慢成了他們的郭媽媽。孩子們在園里時總會制造出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如有的孩子把大便拉在褲子里,我發現后不但不會批評訓斥,幫他用溫水清洗身體再換上干凈的衣服之后,還會安慰他說:“寶寶是肚子不舒服,不要緊的。”等到家長來園接孩子時,看到我連孩子的臟衣服都洗干凈了,亦是滿心感激。就這樣,我用自己的愛心和童心贏得了孩子們喜歡和家長的信任。
2.做讓家長放心的老師:老師就是為家長和孩子服務的,“細致處見真情”是我對家長工作的感受。小班開學初為了讓家長更多地了解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也為了讓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我設計了“致幼兒新生家長的一封信”——我們全班老師都會像媽媽一樣呵護您的小寶寶,不會吃飯的孩子我們會喂他,不肯睡覺的孩子我們會哄他……這一封信無疑讓家長放心了許多,一下子拉近了家園之間的距離,正如葉老先生所說:“我還要作做小朋友家屬的朋友,對他們的親切和忠誠和對小朋友一般無二。”為此,我積極改變家長會老師一言堂的做法,多次組織“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互動式家長會,跟家長們交流溝通、相互學習。
3.做對工作負責的老師:我認為“教育”這個詞兒,往精深的方面說可以寫成鴻篇巨著,可是淺白地講,養成好習慣也能說明它的含義——無論什么樣的行為,如果只出現一兩回,而不能持之以恒,那都是表演;無論怎樣有價值的知識,如果只掛在口頭上而不能徹底消化、舉一反三,那就是語言的游戲。幫助幼兒養成好習慣,要從最細微的事物入手,首先是養成幼兒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規,這是正常教養秩序的保證。在培養幼兒常規等方面,我和班里的其他老師達成共識,在我們的統一要求、嚴格管理下,孩子們逐漸明白了什么應該做、什么不該做,常規就是他們自覺的行為。另外,我們還利用“值日小班長”“我做小老師”等活動為載體,積極創設條件吸引幼兒參與班級管理,滿足幼兒心理需要,活躍氣氛,強化民主管理氛圍。
4.做智慧的幼兒教師:幼兒教師的工作光榮而艱巨、繁瑣又細致,但仔細體味又覺得有無窮的樂趣。當我因某個孩子的調皮而生氣時就會想起葉老先生的話:“我是一個好好的人,又怎么能對著他們有這種可厭的表現呢?一有這種可厭的表現,以前的努力不是根本白費了嗎……”每當我這樣想,懲罰的手就再也舉不起來了。根據經驗觀察和剖析,他們的頑皮和愚笨總有一個或多個原由,找出原由再加以對癥的治療,哪里還會有頑皮的、愚笨的小朋友?這樣想一想,我即使再沖動也能立刻調整情緒回到心平氣和,再沒有用打一下這樣的手段來出氣的念頭了。

《如果我當教師》中葉圣陶從不做“學究式”的概念推演和“書齋式”的坐而論道,而是深入植根中國教育實踐的土壤,始終從教育教學實際出發,不斷提出、探索和回答教育現實中的重大問題。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教學經歷,從教學活動到編輯出版多種深受歡迎的教科書和中學生課外讀物,從學校微觀教改到關注全局教育問題,70年的教育生涯,使葉圣陶對教育教學獲得了一般人難以比擬的豐富實踐體驗。
我始終堅信——高尚的師德是一面飄揚的旗幟,是做好幼教工作的前提,廣博的師愛是維系師幼之間感情的紐帶,教師只有把愛無私地播撒到每一個孩子的心田,讓他們切實感受到來自老師的暖融融的愛,才會讓孩子們對老師產生由衷的敬意,才會樂于接受老師的教育。
讓我們每一位教師都來傾注愛,像母親對孩子、像瀑布對小溪,全身心地去愛孩子,讓我們用愛為孩子撐起一片成長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