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競萌,包家明,賈云華,韓海英,王撬撬,柯羽婷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醫學院,浙江杭州310015)
本科護理新生專業穩定性干預控制策略設計與應用研究
陳競萌,包家明,賈云華,韓海英,王撬撬,柯羽婷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醫學院,浙江杭州310015)
目的通過特定的干預控制策略提高護理院校本科新生的專業穩定性。方法采用自身對照研究的方法,對445名護理專業新生進行專業穩定性干預控制前后對照試驗,比較專業幸福感、專業滿意度、專業穩定性等變化。結果干預前后學生的專業幸福感、專業滿意度、專業穩定性等方面有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結論采用專業穩定性干預控制策略對提升本科護理新生專業穩定性具有積極推進作用。
護理本科;新生;專業穩定性;干預d oi:10.3969/j.i ssn.1671-9875.2017.05.028
隨著我國高等護理教育快速發展,本科護理畢業生批量步入職場,促進醫療事業的發展。但同時,受多種因素影響,本科護理畢業生臨床工作穩定性相對缺乏,職業倦怠現象突出。本科護理院校同樣存在新生專業思想不穩定、一志愿率低等現狀,在當今大健康產業快速發展時期,這一現象引起了社會的關注[1-2]。因此,護理專業思想穩定性的培育成為高等護理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內容[3]。本研究通過護理新生專業穩定性干預控制策略的設計與實踐,以期提高新生的專業幸福感、專業滿意度和專業穩定性,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選取本校2012~2015年度(共4屆)445名護理本科新生作為研究對象。男15人,女430人;年齡18~20歲;來自城市134人(30.1%),城鎮200人(44.9%),農村111人(24.9%);報考護理專業為一志愿148人(33.3%),二志愿73人(16.4%),三、四、五志愿147人(33.0%),專業調劑77人(17.3%);選擇護理專業的理由為喜愛專業74人(16.6%),認為有發展前景30人(6.7%),認為容易就業261人(58.7%),其他理由80人(18.0%)。1.2干預控制方法運用系統管理理論、管理控制技術理論、職業認同等理論[4-7],建立新生專業穩定性評估機制、確立干預控制目標、制定并實施干預控制方案、評價干預控制方法4個主要控制環節[6-7]。
1.2.1 新生專業穩定性評估機制自行設計問卷,內容包括新生專業認知、專業幸福感、專業滿意度、專業穩定性、職業發展5個維度45條目。分2個階段進行調查分析,首次為新生入校的第1周,第2次為對同一批新生第一學期末進行調查。
1.2.2 確立干預控制目標設計總目標及分目標,總目標為通過干預控制措施,提高護理新生專業幸福感和專業滿意度,實現專業穩定性。分目標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學期初期)強化對護理新生專業的內涵、專業價值的教育,提高其對專業的認識,穩定專業思想;第二階段(學期中期)在專業思想穩定的基礎上提升新生專業滿意度、專業學習的興趣,降低轉專業率(本學期中期有一次轉專業機會);第三階段(第一學期末)新生具有專業幸福感和專業歸屬感,樹立良好的學風。
1.2.3 制定并實施干預控制方案干預控制方案主要包括了新生的專業認識破冰活動、專業入門教學、干預質量控制等。
1.2.3.1 新生專業認識破冰活動設計系列專業體驗活動,通過新生與在校的學長、畢業的學長,以及與資深專業人士的當面交流和引導,深入了解、體驗護理專業的學習、工作特性、工作價值、職業發展等。破冰活動第一學期安排3~4次,首次安排在入校第2周,最后一次安排在第一學期結束前,保持必要時間跨度,通過活動給新生有充分的思考、觀察時間來重新審視護理專業,提升新生的專業滿意度和專業幸福感。
1.2.3.2 以專業核心價值為導向的入門教學專業入門教學是群體性干預的重要環節,也是早期穩定專業思想,提高新生專業幸福感的關鍵點。本研究第一學期設置16學時專業入門教學,教學內容包括護理專業深層的內涵、護理專業定位、護理專業價值體現、護理對人類健康的貢獻、護理專業發展前景等。特別設置了8學時的專業價值教學內容,以案例形式展示護理專業的服務價值、知識價值、技術價值、藝術價值[8]。
1.2.3.3 目標性控制管理建立目標性管理控制體系,確保干預控制方案的有效性。組建新生管理委員會:由護理學院院長、基礎護理教研室主任、新生班主任、學工辦組成新生管理委員會,管理委員會主要工作任務為定期召開會議,定期走訪寢室/教室,了解/分析新生專業思想動態、學習狀態,制定/修訂管理制度,討論干預控制實施效果及存在問題等。制定目標性管理制度,包括新生班主任管理制度,新生班委管理制度,新生班會制度,轉專業管理制度,問題學生匯報制度,院/系領導走訪寢室制度等。目標管理實施策略:分階段進行目標管理,第一階段,新生入校的第1個月,由班主任對新生專業穩定性作全面的了解,并與院長共同制定對應的干預細則;第二階段,新生入校第2個月至學校第一次學校開放轉專業時間(本校為入校后第8周),由院長、班主任、學工辦共同進行群體性與個體化目標管理,制定相應干預細則;第三階段,第1次轉專業后到第一學年結束前由班主任、學工辦對個別轉專業未成功或專業思想不穩定的新生進行個性化目標管理[9]。
1.2.4 評價干預控制方法主要是分析目標達成度和評價指標的實現。本研究主要通過干預控制過程、干預控制最終效果進行階段性評價。評價指標包括新生專業幸福感、專業滿意度、專業穩定性(轉專業率)等主、客觀指標。
1.3 效果評價方法參照郝玉芳等[10]的護生職業認同問卷、劉玲等[11]的護士職業認同評定量表,研制包括專業認知、專業幸福感、專業滿意度、專業穩定性、職業發展5個維度45條目的新生專業穩定性評估問卷,問卷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評分,即每項按1~4分計分,“非常滿意”4分,“滿意”3分,“不滿意”2分,“非常不滿意”1分。邀請5位專家對問卷進行內容效度(CVI)檢驗,結果為0.96;選擇符合研究標準的40名學生進行問卷內部一致性檢驗,Cronbach’sα系數為0.755;后經重復測量,所得重測信度為0.820,測評工具結構合理,所得數據可靠。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由研究者親自發放問卷,使用統一指導語向調查對象說明調查的目的、意義等,當場發放問卷,調查對象以獨立無記名方式填寫后當場收回整理。
1.4 統計學方法所有資料建立數據庫,統計學分析采用S P SS 19.0軟件包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以及符號秩和檢驗。
2.1 干預前后問卷發放及回收情況干預前后均發放問卷445份,回收有效問卷445份,回收有效率100%。
2.2 干預前后護理新生專業穩定性情況見表1。

表1干預前后護理新生專業穩定性情況(n=445)人(%)
3.1 通過干預可提高護理新生的專業幸福感和專業滿意度專業幸福感及專業滿意度是新生專業學習的核心動力,也是影響專業穩定性的主要因素,更是入職后職業穩定的重要保障[6-7]。本研究通過實施干預控制方法,特別是通過新生專業認識破冰活動、以專業價值核心為導向的入門教學活動,讓護理新生充分感受護理專業價值及護理專業對人類健康的貢獻,提升新生的專業滿意度及幸福感[12]。從表1統計結果顯示,通過干預控制策略的實施,新生的專業幸福感上升,專業滿意度上升,為專業穩定性奠定基礎。
3.2 護理新生的專業穩定性應引起足夠重視
護理本科生的專業思想穩定有助于今后為護理行業輸送更多優質的畢業生,但是由于受社會、家庭、個人及招生平行志愿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高等護理院校本科新生一志愿率普遍較低,新生入校后普遍存在專業思想不穩定,特別是一些綜合性大學,入校后有再次選擇專業(轉專業)的機會,影響護理新生的專業穩定性,潛在導致學生專業學習倦怠及日后護理隊伍的穩定性[7,13]。本研究通過干預控制4個主要環節,特別是通過目標性控制管理,達到滿意的效果。表1統計結果顯示,通過干預控制新生的專業穩定性上升,說明通過干預控制方法及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護理新生的專業穩定性。因此,護生的大學培養過程中,應在不同階段及時采取相關干預措施,如定期的專業思想引導、講座、職前教育等,使護生對護理專業的認同感不斷加深,專業穩定性不斷提升。
[1]陳杰,路潛,英圣艷,等.護士職業認同感、工作壓力和滿意度及離職意愿調查[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6):43-46.
[2]郭曉玲,吳敏,李愛芹.護士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現狀的調查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6,4(4):291.
[3]熊靜.護理學學生專業思想穩定性的調查與思考—以武漢科技大學為例[J].科教導刊,2013,1(1):237-238.
[4]D ia n e L H.Le a d e r s h i p a nd n ur s i n g ca r e ma n a g e m e n t[M].Am e r ican:Saunders,2009:320-350.
[5]吳黛舒.管理的教育之道[J].教育發展研究,2012,1(4):6-9.
[6]Sa b a t i n o L,S t i e v a n o A,Rocco G,e t a l.T h e d i g n i ty of th e n ur s i n g profession[J].Nursing Ethics,2014,21(6):659-672.
[7]A nd r e w D R,B urr J,B u s hy A.N ur s e s's e l f-co n c e pt a nd p e r c e i v e d quality of care:a narrative analysis[J].Journal of Nursing Care Quality,2011,26(1):69.
[8]程克堅,范春艷,高霞.基于實踐探索的高校生涯教育課程體系構建[J].教育發展研究,2012,10(3):69-73.
[9]S h a k e s p e a r e P,W e bb C.P r of e ss io n a l i d e n t i ty a s a r e s o ur c e fo r talk:exploring thementor-student relationship[J].NursInq,2008,15(4):270-279.
[10]郝玉芳,劉玲,劉曉虹.在讀護生職業認同研究[J].心理科學,2008,31(5):1154-1157.
[11]劉玲,郝玉芳,劉曉虹.護士職業認同評定量表的研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3):18-20.
[12]史秋衡,郭建鵬.我國大學生學情狀態與影響機制的實證分析[J].教育研究,2012,5(2):109-121.
[13]Ra v a r iA,M i r z a e i T,K a z e mi M,e t a l.J o b s a t i s fac t io n a s am u l tidimensional concept:a systematic review study[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Epidemiology,2012,1(2):95-102.
G424.1
A
1671-9875(2017)05-0483-03
陳競萌(1987-),女,碩士,講師,現工作單位廈門大學醫學院.
2016-11-16
包家明,浙江大學城市學院醫學院
杭州市特色專業建設項目,編號:20141201
杭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項目編號:G16J C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