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的故事:
文靜是甘肅定西一個小鎮上的學生,她所在的學校由于地處貧困地區,每年都會收到大量捐助。剛開始,同學們感到很新奇,都會寫感謝信,可時間一長,似乎就習慣了。
又是新學年開學,新來的班主任李柯看到文靜熟練地給同學分發受捐助的圖書和文具,問: “那你們有沒有對這些捐贈人表示過感謝呢?”大家都愣住了。
下午,李柯帶著大家,買了50斤粉條,到了鎮上的郵局,分成了五份禮物,并且寫了五封感謝信分別寄給了幫助過他們的5家單位。等干完這些事情,天已經擦黑了,文靜和同學們都沒有想到寄一份禮物會這么麻煩。
第二天上課時,面對已經深受觸動的孩子們,李柯動情地說道:“我們寄這小小的禮物況且如此麻煩,那么他們持續不斷地對我們進行捐助,又耗費了多少精力和時間呢?”
教室里瞬間變得安靜起來,大家突然發現,自己原來遺忘了一些很重要的東西!此后的日子里,同學們自發組織起來,定期給捐助的愛心人士寫信表達感謝和匯報自己學習情況。如今這個班上的很多同學都如愿考上了大學,同時他們的心底也將永遠牢記老師的提醒,別忘了感謝那些幫助過你的人們! (郭龍)
故事的哲理:
當我們常常以為很多美好的事物和感情是理所當然時,它們往往就會急速離開。做企業如同做人,回饋本來就是一種最好的溝通和投入,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源源不絕的成長推動力!(摘自《中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