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我省《關于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明確了我省老區開發建設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老區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壯大,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老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發展實現同步增長,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在2018年我省現行標準下老區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老區脫貧奔康成果,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得到根本解決,老區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以重點區域、重點人群、重點領域為突破口
《實施意見》要求,要按照區別對待、精準施策的原則,以重點區域、重點人群、重點領域為突破口,加大脫貧攻堅力度,帶動老區全面振興發展。
要以支持有貧困人口的老區鎮為重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加快老區小康建設進程。把有貧困人口的老區鎮作為老區開發建設的重中之重,民生政策向貧困老區優先覆蓋,重大項目向貧困老區優先布局,盡快增強貧困老區發展內生動力。
同時,要以扶持老區鎮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重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增進老區人民福祉。以老區鎮內建檔立卡的98.3萬貧困人口為重點對象,采取超常規舉措,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老區人民與全省人民一道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
《實施意見》還指出,要以集中解決突出問題為重點,圍繞薄弱環節精準發力,全面推動老區開發開放。要圍繞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選準主攻方向精準發力,結合老區特色資源、區位優勢、氣候環境,因地制宜推進老區發展特色產業。
2018年底基本實現老區貧困村通客車
在加快交通基礎設施方面,《實施意見》指出,要繼續加快深茂鐵路、廣梅汕鐵路龍湖南至汕頭段增建二線(含廈深鐵路聯絡線)、梅州至潮汕客專等項目建設。要完善城鄉交通運輸網絡和設施建設,加快老區鄉鎮客運站場建設,提高老區行政村班車通達率,2018年底基本實現老區貧困村通客車。
在水利基礎設施方面,《實施意見》強調,重點支持韓江高陂水利樞紐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加快老區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力爭2018年實現村村通自來水。加大老區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災害防治等項目支持力度,統籌推進中小型灌區改造、農村中型及重點小型機電排灌以及“五小水利工程”等農田水利設施建設。
《實施意見》還指出,要支持老區加快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寬帶鄉村”工程,加大網絡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2020年“一村一站”規范化建設達到100%
我省將從加快改善老區辦學條件,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社會保障水平、促進基層文化發展等方面入手,全力促進老區民生改善,大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實施意見》提出,要盡快補齊老區教育短板,增加公共教育資源配置,逐步消除大班額現象,優化農村義務教育布局,確保老區適齡兒童和少年都能接受良好的義務教育。實施“希望鄉村教師”計劃,招募山區志愿者面向老區中小學生開展義務支教活動,并形成志愿服務老區長效機制。
在醫療衛生方面,加強老區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標準化建設。實施“廣東省醫療衛生強基創優”行動計劃,重點提升老區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到2017年,全面完成老區鄉鎮衛生院改造建設任務,“一鎮一院”標準建設達到100%;2020年,“一村一站”規范化建設達到100%,每個鄉鎮衛生院各配有1名以上全科醫生,實現老區群眾常見病不出鎮。
另外,《實施意見》還對保護老區生態環境、建設宜居美麗鄉村提出了明確要求。如要求老區在2018年年底前基本建成老區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要求老區實施改水改廁、雨污分流工程,推進人畜分離治理,全面建立村莊保潔制度。要求大力開展老區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到2018年80%以上老區自然村完成綜合整治任務。
高度重視老區開發建設工作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把加快老區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把扶持老區人民脫貧致富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
要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調、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積極整合各級財力和各類資源,推動老區加快發展。
加強對各地老區建設促進會的指導,給予必要的支持。
加大財政投入力度
加大對老區轉移支付力度,省級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各類涉及民生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進一步向貧困老區傾斜,省實施十件民生實事的項目和資金適當向老區傾斜。老區轉移支付資金專項用于加強老區專門事務工作和改善老區民生,不要求縣級財政配套,不得為其他專項資金進行配套。資金重點支持革命老區加強革命遺址保護、革命紀念場館、烈士陵園的建設和改造,以及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公益事業和鄉村道路、飲水安全等設施建設維護等事務。
加強規劃引導和重大項目建設
加快落實老區已納入省、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各專項規劃的重大項目和政策。推動重大基礎設施、產業項目在符合條件的前提下優先向老區安排。建立老區重大項目審批核準綠色通道。大力支持符合條件的老區建設項目申請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建設基金、國家和省有關產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對于欠發達革命老區上報的潛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按規定審核后將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省PPP項目庫管理。根據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的要求,由省有關部門會同有關市政府編制支持海陸豐等欠發達革命老區加快發展實施方案。
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延長農業產業鏈,讓農戶更多分享農業全產業鏈和價值鏈增值收益。支持老區特色農產品品種保護、選育和生產示范基地建設,積極推廣適用新品種、新技術,打造供港和供珠三角肉菜果生產基地。充分挖掘老區山林資源,支持老區積極發展木本油料、特色經濟林產業和林下經濟,扶持發展森林旅游康養業。加強農產品加工技術創新,促進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加工協調發展,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扶持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示范縣、示范園區和示范企業,加大培育輻射帶動力強的林農業龍頭企業,培育連片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逐步形成縣城或區域農業產業帶。積極發展特色農產品交易市場,鼓勵大型零售超市與老區合作社開展農超對接。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強農村電商人才培訓,鼓勵引導電商企業開辟老區特色農產品網上銷售平臺,加大對農產品品牌推介營銷的支持力度。
發展紅色文化旅游
加強紅色旅游資源整合,加大宣傳力度,高起點扶持老區建設一批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和線路,優先支持老區創建國家級旅游景區。加強旅游品牌推介,著力開發紅色旅游產品,培育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旅游節慶活動。大力弘揚老區精神,選擇一批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革命遺址作為中共黨史教育基地和黨建教育基地,每年組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青年學生參觀學習,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加大革命遺址保護力度,對革命遺址、文物、史料、紀念館、紀念碑等,加強搶救、整理、保護和維修工作。
加快改善老區辦學條件
盡快補齊老區教育短板,增加公共教育資源配置,逐步消除大班額現象,優化農村義務教育布局,支持貧困老區加快改善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強化師資力量配備,確保老區適齡兒童和少年都能接受良好的義務教育。加大對老區支教力度,增加對口幫扶學校數量。實施“希望鄉村教師”計劃,招募山區志愿者面向老區中小學生開展義務支教活動,并形成志愿服務老區長效機制,推進職業教育資源向老區傾斜,支持貧困老區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辦好一批中等、高等職業學校。繼續實施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專項計劃和訂單定向培養農村衛生人才計劃,重點暢通老區農村學生就讀渠道。逐步建立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農村學前教育成本分擔機制,加強規范化鄉鎮、村級幼兒園建設。
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加強老區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標準化建設,支持老區實施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特設崗位計劃。實施“青春扶貧·健康同行”計劃,組織青年衛生計生志愿者通過送醫送藥等方式,為老區人民提供義診、體檢、衛生健康及食品藥品安全知識宣傳等志愿服務。實施“廣東省醫療衛生強基創優”行動計劃,重點提升老區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到2017年,全面完成老區鄉鎮衛生院改造建設任務,“一鎮一院”標準建設達到100%;到2020年,“一村一站”規范化建設達到100%,每個鄉鎮衛生院配備有1名以上全科醫生,實現老區群眾常見病不出鎮。
建設宜居美麗鄉村
科學編制老區縣域鄉村建設規劃和村莊規劃,提高村莊規劃覆蓋率和鄉村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實施改水改廁、雨污分流工程,推進人畜分離治理,全面建立村莊保潔制度。大力開展老區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到2018年80%以上老區自然村完成綜合整治任務。大力推進老區農村危房改造,多渠道籌集資金幫扶貧困戶解決住房安全問題,2018年年底前全面完成老區農村現有危房改造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