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曉瑩



一戶一方 因戶施策
“以前,我靠外出打零工來支撐家里的生活開支,收入不高也不穩定。現在,通過‘產業到家 牽手媽媽巾幗脫貧行動,我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創業就業。”田陽縣橋馬片區巾幗扶貧蛋雞養殖基地的合作貧困戶羅美秋不僅收入增加了,而且還能在家照看老人和小孩。
2015年以來,廣西各級婦聯組織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全力推動以牽手貧困婦女“勵志脫貧”“能力脫貧”“創業脫貧”“巧手脫貧”“互助脫貧”“健康脫貧”“暖心脫貧”等“七個牽手”為主要內容的“巾幗脫貧行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實施精準幫扶,探索出一條幫助婦女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信心+技能”比金子更有效
用方言表演戲劇,自編自導自演《總書記的話兒記心上》《人民富裕跟黨走,永遠不忘黨的恩》等節目……田林縣“媽媽宣講團”經常用這些喜聞樂見的形式,將黨的好政策和婦女創業的成功經驗傳遞給當地農村婦女,鼓勵她們返鄉創業。
自治區婦聯啟動“巾幗脫貧行動”以來,發動各級婦聯廣泛通過宣傳教育,引導婦女堅定脫貧志向。
光有信心還不夠,得要有脫貧致富的能力才行。為此,全區各級婦聯動員、引導、組織貧困婦女積極參與各類實用技術技能培訓,通過加強技能培訓,實現“能力脫貧”。
一輛輛家政培訓“大篷車”進村(社區),組織貧困婦女參加家政服務技能培訓,推動她們實現轉移就業。
“我通過‘大篷車免費參加培訓并考取國家職業資格證,又經‘金繡球巾幗家政聯盟推薦上崗,實現就業,終于有穩定的收入了。”南寧市邕寧區那樓鎮羅馬村婦女黃雪伶脫貧在望。
“幫助婦女提振脫貧致富的信心、獲得技能,這比僅送資金這樣的幫扶更有效。”自治區婦聯發展部負責人介紹,在全區各級婦聯的幫扶下,不少像黃雪伶這樣的農村貧困婦女很快實現了就業,大踏步邁向小康。據統計,2015年以來,家政培訓“大篷車”進村(社區)972次,培訓婦女6.64萬多人次,100%推薦就業,帶動1.67萬名建檔立卡貧困婦女就業。
產業發展鼓起婦女“錢袋子”
百色市田東縣林逢鎮東養村有一位女能人陸秀緞,由她牽頭成立的合作社吸收農村貧困婦女就業,目前已脫貧95戶,今年底預計新增脫貧103戶。
在崇左,當地婦聯帶領貧困婦女大力發展火龍果、葡萄種植。收獲的季節里,漫山遍野,紅的是火龍果、紫的是葡萄,產業收益明顯。不僅如此,該市還帶動廣大婦女群眾發展鄉村旅游。
隨著“婦”字號基地的發展,廣西特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種類不斷豐富:南寧市的特色菌菇、河池市的優質蠶繭、來賓市的瑤醫瑤藥、崇左市的綠色肉牛等等,這些都讓貧困婦女的“錢袋子”鼓了起來。截至今年9月底,自治區婦聯共投入資金960萬元,示范帶動全區創建縣、市、區、全國四級巾幗科技示范基地2623個,輻射120多萬婦女創業就業,帶動11.2萬名建檔立卡貧困婦女增收脫貧。
“我們主要依托‘婦字號基地、‘金繡球家政聯盟以及互聯網作為載體,發展優勢農業產業,打造特色產業以及發展農村電商產業這‘三大產業,助力建檔立卡貧困婦女精準脫貧,從源頭上解決‘三留守問題。”自治區婦聯負責人介紹說。
暖心關愛為她們排憂解難
婦聯組織作為婦女群眾的“娘家”,深知貧困婦女沒有身心健康,脫貧致富無從談起。今年開始,自治區婦聯實施為全區54個貧困縣的女性免費檢查乳腺癌和宮頸癌,大力提高婦女健康水平;組織開展婦女身心健康教育咨詢等服務,幫助留守婦女提高精神疾病預防意識和防治能力。
此外,全區各級婦聯還以“婦女之家”“兒童之家”為陣地,整合組織各種力量廣泛開展家庭教育、和諧家庭建設、婦女兒童權益維護、留守兒童關愛、文體娛樂等活動,讓貧困婦女感受到來自“娘家”的溫暖和關愛。
隨著全區“產業到家 牽手媽媽”巾幗脫貧行動的深入實施,婦聯組織的影響力、號召力不斷增強。
“婦女脫貧了,可以說,脫貧攻堅任務就完成了一半。”在八桂大地上,這樣的聲音越來越響亮,“巾幗脫貧”已經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與此同時,婦女對婦聯組織的認同感、信任感不斷提升,婦聯組織作為黨和政府聯系婦女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日益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