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商業大學
【摘 要】《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管黨治黨理論和實踐創新的重要成果,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遵循。高校紀委要在全面從嚴治黨中找準職責定位,加深對全面從嚴治黨內涵的深刻認識,全面履行黨章賦予的職責,就必須首先學好用好黨規黨紀。高校紀委作為學校黨內監督的專責機構、管黨治黨的重要力量,就必須全面履行職責,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用擔當作為詮釋對黨的絕對忠誠。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全面從嚴治黨;高校紀檢工作
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對云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時提出,黨員領導干部要“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深入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全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工作走向深入、要求黨員干部要自覺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是重點著眼于解決“忠誠”、“干凈”的問題。《條例》的出臺則是著力對黨員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要“擔當”提出了明確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說,深入學習貫徹《條例》本身即是體現了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的政治擔當。
一、黨內問責的歷史發展脈絡
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問責工作,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使問責概念逐步清晰、內容逐步明確、程序逐步嚴密。這個過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一)十八大以前,主要體現為“追責”
1945年,黨的七大黨章規定,“黨的全國代表會議,有權撤換個別不能履行自己責任的中央委員及候補委員,并有權補選部分候補中央委員。”
1982年,黨的十二大黨章規定,“堅決維護黨的紀律,是黨的每個組織的重要責任。黨組織如果在維護黨的紀律方面失職,必須受到追究。”這是黨的文獻第一次明確提出責任追究的概念。
1998年11月,中央頒布實施《關于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明確了責任內容,專設了責任追究一章,規定了責任追究的7種情形。
2000年12月,江澤民同志在十五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強調,“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對出現的重大腐敗問題,不僅要追究直接責任人的責任,還要追究不盡職盡責或領導不力的領導干部的政治責任。”
2004年10月,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上《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提出,“依法實施問責制”。這是黨的文獻第一次出現問責制的表述。
2005年1月,胡錦濤同志在十六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指出,“建立健全干部監督管理的各項制度”,“依法實行質詢制、問責制、罷免制。”
2009年6月,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實行黨政領導干部問責的暫行規定》。這是黨內法規中首次提出問責的概念。
2010年3月,《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責任追究辦法》頒布實施。
(二)十八大以來,加大對“兩個責任”的問責
2012年11月,中央紀委向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強調,“把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與黨政領導干部問責制結合起來,加大對違反責任制行為的追究力度。”
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制定實施切實可行的責任追究制度”,“完善選人用人專項檢查和責任追究制度,著力糾正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風。”
2014年1月,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三次全會工作報告強調,“要分清黨委(黨組)、有關部門和紀委(紀檢組)的責任,制定切實可行的責任追究辦法,加大問責工作力度,健全責任分解、檢查監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鏈條,有錯必究,有責必問。對發生重大腐敗案件和不正之風長期滋生蔓延的地方、部門和單位,試行‘一案雙查,既要追究當事人責任,又要追究相關領導責任。”
2014年10月,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糾錯問責機制,健全責令公開道歉、停職檢查、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罷免等問責方式和程序。”
2015年1月,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五次全會工作報告強調,“沒有問責,責任就落實不下去。今年開始,尤其要突出問責,堅持‘一案雙查,對違反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組織紀律,‘四風問題突出、發生頂風違紀問題,出現區域性、系統性腐敗案件的地方、部門和單位,既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又嚴肅追究領導責任。”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六次全會上指出,“任何地方、部門、單位,發生了黨的領導作用不發揮,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走樣、管黨治黨不嚴不實、選人用人失察、發生嚴重‘四風和腐敗現象、巡視整改不力等問題,就要抓住典型嚴肅追責。”
2016年1月,十八屆中央紀委第六次全會工作報告指出,“問責一個,警醒一片,沒有問責就難有擔當,黨的責任重如泰山。有權必有責,失責必追究。要把問責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研究制定《中國共產黨黨內問責條例》。”
(三)《條例》出臺,形成系統的問責制度
2016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條例出臺后,中央各部委、各地區在處理違規違紀問題中,堅持失責必問、問責必嚴,積極運用《條例》開展問責,并對相關案例進行了通報,《條例》成為全面從嚴治黨制度利器。
二、學好用好《條例》,以問責倒逼高校全面從嚴治黨責任落實
(一)聚焦《條例》四大看點
《條例》總結起來就是四句話:覆蓋各級黨組織,瞄準“關鍵少數”;6種問責情形,體現紀法分開;7種問責方式,可以合并使用;規定問責時限,實行“終身問責”。
(二)聚焦《條例》執紀重點
落實《條例》就是要加強黨的領導,強化擔當,敢于亮劍;就是要我們把自己擺進去,認清責任、守住底線、擰緊“發條”、勇于擔當;就是要繃緊作風建設這根弦,扼牢權利“任性的手”;就是要用問責壓實責任,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就是要把紀律挺在前面,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就是要善于運用“四種形態”,堅決扎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
(三)聚焦實際
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縱深發展背景下,《條例》的頒布實施,可謂國之利器、黨之利器。準確理解并深入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內涵、新要求,做好高校紀檢工作,為學校事業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就必須學好用好這一制度利器。
1.學好《條例》,加強宣傳,融會貫通。
高校各級黨組織要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通過有層次、有重點、有節奏的宣傳,統一思想、凝聚共識、依規治黨、普及制度。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條例》,把管黨治黨的責任擔當起來,勇于鐵面問責,發揮震懾警示效應,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
2.用好《條例》,以上率下,層層傳導。
高校雖然具有黨建基礎扎實、黨員素質較高的特點,看似“太平”。但仍必須逐條對照《條例》規定,深入查擺班子和個人存在的問題,及時自查自糾,切實增強黨員干部責任意識,激發干事創業的動力和熱情。建立責任清單,傳導壓力,抓好落實,嚴防“水流不到頭”的情況出現。各級黨組織、黨員領導干部都要有明確的責任清單,一旦失責,就要對照責任清單追究責任。對各級黨組織和主要負責人來說,如果對本單位、本部門發生的失責行為不追究,學校黨委就要追究其“不追責”的責任。高校紀檢工作部門要聚焦監督執紀問責,落實黨內監督專責責任,讓失責必問倒逼履職到位。做到問責一個、警醒一片,讓失責必問成為一種常態。
三、抓好制度落實,用擔當詮釋忠誠
《條例》固然是重器,但擔當問題并不會自動解決。高校紀委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高校反腐敗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全面從嚴治黨任務依然艱巨繁重。要不斷深化落實“三轉”,聚焦監督執紀問責,履行好監督專責,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認真學習貫徹落實《條例》,以問責利劍倒逼責任落實,高校紀委要從自身做起。不斷加強自身隊伍建設,敢于擔當,善作善成,真正做到失責必問、問責必嚴,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不斷取得全面從嚴治黨新成效,用擔當作為詮釋對黨的絕對忠誠。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公報》,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2017年1月8日載
[2]《圖解黨內問責歷史沿革與發展脈絡》,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2016年7月21日載
[3]《王岐山同志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用擔當的行動詮釋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2016年7月19日載
[4]《全面從嚴治黨重要的制度遵循》,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2016年7月18日載
[5]《“利劍”向何方 “板子”怎么打?》,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2016年7月17日載
[6]《用擔當精神貫徹落實問責條例》,《中國紀檢監察》,2016年第14期載
作者簡介:
穆颯莎(1985年2月- )、女、天津商業大學、300134、助教、助理政工師、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