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延坡,羅全民,徐星光,田大忠
(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新疆采油廠,新疆 焉耆 841100)
楊歡
(長江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張國威,肖娜
(長江大學石油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100)
春光油田春10井區熱采水平井層間竄封堵劑研制及其性能評價
劉延坡,羅全民,徐星光,田大忠
(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新疆采油廠,新疆 焉耆 841100)
楊歡
(長江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張國威,肖娜
(長江大學石油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100)
基于春光油藏基本特征研究及水平井水竄特征分析,針對春光油田因地層易出砂,大部分熱采井下有機械防砂管柱等現狀,結合封堵調剖劑可注入性和封堵能力,合成了一種新型地下交聯凝膠竄封堵水體系。該體系以丙烯酰胺和N-N二甲基雙丙烯酰胺為原料,通過實驗對其配方進行逐級優化。結果表明,凝膠竄封堵水體系具備良好的長期穩定性、抗溫耐鹽性、抗剪切抗壓性、封堵能力。2015年至2016年凝膠堵水劑應用于春10Ⅱ2-9-3H井,實施多輪次調堵施工工藝后,日產液量、含水率和日產油量體現出逐漸穩定趨勢,效果顯著,滿足春10井區熱采水平井層間竄封堵技術要求。
封堵劑;熱采水平井;水竄;凝膠體系;封堵性能
春光油田稠油熱采地質儲量2177×104t,主要投入開發的有沙灣Ⅱ1、Ⅱ2、Ⅱ3和白堊系,共2個單元,4個層系,該區塊具有“深、稠、薄、松”等特點,開發難度大[1]。春光油田超稠油2012年開始試采開發,截至2016年底投產135口(沙灣組投產84口,白堊系投產51口)。春光油田熱采井目前存在諸多問題,如層薄、汽竄現象日益嚴重及水平段長,平面物性差異大,儲量動用不均等[2]。
春10井區內有部分井生產時出現汽竄現象,汽竄井從動態特征上反映為注汽壓力下降,注汽量不變或上升;開采周期內含水率快速上升或直接水淹,采出液溫度較低;開采周期動液面上升[3,4]。通過分析每口井的汽竄生產特征,可以將汽竄井按開發動態特征進行分類,便于研究分析汽竄原因。注汽過程中,注汽壓力反映了地層吸氣能力的高低,注汽壓力的下降表明地層存在竄通或破裂;受組分PVT特性的影響,注汽壓力下降的同時會伴隨蒸汽干度的提高[5,6]。開采周期中,主要從含水率和能量水平判斷竄通的可能性:產液量上升明顯的同時動液面維持高位,表明油井獲得地層能量補充,出現竄通;含水率迅速上升,維持高位,表明水層竄通。
基于油藏開采現狀及熱采水平井層間汽竄、水竄特征分析,針對春光油田因地層易出砂,大部分熱采井下有機械防砂管柱等現狀,結合封堵調剖劑可注入性和封堵能力,首先以丙烯酰胺及N-N二甲基雙丙烯酰胺為原料研發了凝膠竄封堵劑;再對其穩定性、成膠性能、抗剪切性及抗壓性能進行了評價;最后應用于現場施工。
1)實驗藥品 丙烯酰胺,N,N-亞甲基雙丙烯酰胺,緩聚劑RET-1,增效劑SY,改性劑MOD-1,引發劑INI-E,乳化劑,煤油,甲苯,氯化鈣,氯化鈉;試劑均為工業品,由河南油田分公司新疆采油廠提供。
2)實驗儀器 精密增力電動攪拌器(D90),數顯恒溫水浴鍋(HH系列),數顯六速旋轉黏度計(ZNN-D6S),恒溫磁力攪拌油浴鍋(HH-SJ)。
2.1 成膠性能評價
根據春10井區的地層水組成,在室內配制模擬地層水。凝膠竄封堵劑體系配方為1.41%~6.69%丙烯酰胺+0.05%~2.7%引發劑INI-E+0.23%~0.25%增效劑SY+0.46%~4.6%緩聚劑RET-1+0.19%~0.47%改性劑MOD-1+0.03%~0.08%N,N-亞甲基雙丙烯酰胺(配方中的百分數為質量分數。下同)。在成膠性能(濃度篩選)評價實驗中,考察了包括Ca2+質量濃度、溫度、pH值等因素,因此所形成的體系配方適用于該油藏條件。
2.2 凝膠體系靜態性能評價
1)穩定性評價 實驗溫度設定在100~126℃,水樣礦化度為60000mg/L,根據體系的黏度及成膠時間評價其穩定性。
2)Ca2+質量濃度對成膠性能的影響 分別配制6種模擬底層水,在200mL地層水樣品中分別加入6、8、9、10、12g氯化鈣,再向地層水樣品中加入凝膠竄封堵劑體系,混合均勻后放置在120℃烘箱中。
2.3 凝膠體系抗剪切性能
在反應釜中加入地層水和凝膠竄封堵劑體系,反應至150℃,成膠,測定凝膠體系初始黏度,再將該凝膠攪拌2h,測定攪拌之后凝膠體系的黏度,考察其抗剪切性能。
2.4 凝膠體系抗壓性能
在反應釜中加入地層水和凝膠竄封堵劑體系,通入一定量N2,升溫到150℃,測其在不同壓力條件下的體系黏度及其成膠時間,表征體系抗壓性能。
3.1 凝膠體系的配方優化

表1 丙烯酰胺質量分數對成膠性能的影響(100 ℃)
3.1.1 丙烯酰胺對成膠性能影響
丙烯酰胺的質量分數決定凝膠相對強度和成膠時間,也控制堵劑費用。若是丙烯酰胺質量分數過少則反應過慢,反之則反應過快且生成的產物性能差[7]。實驗配方:1.41%~6.69%丙烯酰胺+0.94%引發劑INI-E+0.24%增效劑SY+1.65%緩聚劑RET-1+0.28%改性劑MOD-1+0.05%N,N-亞甲基雙丙烯酰胺。體系中不斷增加丙烯酰胺的質量分數,成膠情況如表1所示。隨著丙烯酰胺質量分數的增加,成膠的時間變短,交聯后形成的凝膠更緊密,成膠黏度增加,當丙烯酰胺質量分數在4.12%~6.69%范圍內體系黏度達到最佳。
3.1.2 引發劑對成膠性能影響
實驗配方:地層水+0.05% N, N-亞甲基雙丙烯酰胺+4.12%丙烯酰胺+0.05%~2.7%引發劑+0.28%改性劑MOD-1+0.24%增效劑SY+1.65%緩聚劑RET-1。由表2可知,使用引發劑INI-E (乙醇溶液)、INI-E(甲苯溶液)時,體系黏度較高,但由于甲苯溶液有毒,推薦使用INI-E (乙醇溶液)。

表2 引發劑類型對成膠性能的影響(100 ℃)
引發劑用量過少則導致成膠時間增加,引發劑用量過大則導致體系反應熱劇烈,破壞凝膠體系網絡結構。相關文獻[8]研究表明,堵劑黏度隨引發劑用量增加呈現拋物線變化趨勢,即在最佳引發劑用量時體系黏度達到最大值,圖1為引發劑質量分數對成膠結果的影響。引發劑INI-E(乙醇溶液)質量分數越大,就會導致生成的自由基變多,在緩聚劑量一定的時候,成膠時間越短。確定引發劑質量分數范圍為0.94%~2.50%。

圖1 引發劑質量分數對成膠性能的影響
3.1.3 改性劑MOD-1對成膠性能影響
改性劑的作用表現為接枝聚合時,在聚丙烯酰胺鏈上生成交聯點,進而形成空間網絡。凝膠體系交聯密度取決于改性劑用量,改性劑用量增加,交聯密度變大,交聯位點之間聚合物分子量減小,凝膠體系網絡彈性減弱,堵劑吸水量減小;改性劑用量較少時也呈現相同的現象[9]。實驗配方:地層水+0.05%N, N-亞甲基雙丙烯酰胺+4.12%丙烯酰胺+0.94%引發劑INI-E(乙醇溶液)+0.24%增效劑SY+1.65%緩聚劑RET-1 +0~0.47%改性劑MOD-1。表3為改性劑質量分數對成膠性能影響結果。可以看出,加改性劑會對凝膠脫水時間產生影響,但改性劑的質量分數基本上對成膠時間無影響,確定改性劑質量分數范圍是0.19% ~ 0.47%。

表3 改性劑對成膠性能的影響(100℃)
3.1.4 緩聚劑RET-1對成膠性能影響
實驗配方:地層水+0.05% N, N-亞甲基雙丙烯酰胺+4.12%丙烯酰胺+0.94%引發劑INI - E(乙醇溶液)+0.28%改性劑MOD-1+0.24%增效劑SY+0~4.46%緩聚劑RET-1。緩聚劑RET-1質量分數分別取0%、0.46%、1.05%、1.65%、4.46%,研究緩聚劑RET-1對凝膠體系成膠性能的影響如圖2所示,緩聚劑RET-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長成膠時間,但緩聚劑RET-1質量分數的改變對成膠時間影響較小,但對凝膠的黏度則有一定影響。成膠后將玻璃瓶倒置,會出現有少量凝膠掛在底部和上層液面之間,在其間生成一層膜,凝膠和玻璃瓶之間形成凹液面。由圖3可知,緩聚劑RET-1越多,顏色越深。有增效劑存在時,RET-1質量分數范圍為0.46%~4.46%可將體系成膠時間從2.5h延長至10h以上。

圖2 緩聚劑RET-1質量分數對成膠性能的影響

圖3 緩聚劑RET-1質量分數對凝膠竄封堵劑顏色的影響
3.1.5 增效劑SY對成膠性能影響
實驗配方為:地層水+0.05%N, N-亞甲基雙丙烯酰胺+4.12%丙烯酰胺+0.94%引發劑INI- E(乙醇溶液)+0.28%改性劑MOD-1+0~0.25%增效劑SY+1.65%緩聚劑RET-1。增效劑SY對成膠性能影響如表4所示,不加入增效劑SY時,緩聚劑RET-1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延緩成膠作用,但體系成膠時間較短。當緩聚劑RET-1與增效劑SY同時存在的條件下,可以大幅度延緩成膠時間,當增效劑SY質量分數為0.23%~0.25%時比不加入增效劑SY時的體系成膠時間增加1倍多。

表4 增效劑SY質量分數對成膠性能的影響 (100 ℃)

表5 溫度對成膠性能的影響
3.1.6 溫度對成膠性能影響
表5為溫度對成膠性能的影響。當溫度小于60℃時,體系成膠時間超過15h,體系黏度為0mPa·s;當溫度達到120℃時,成膠時間為5h,繼續升高溫度,當溫度達到200℃時,成膠時間急劇下降至0.4h,體系黏度趨于穩定,有利于實現蒸汽驅封竄。
3.2 凝膠體系靜態性能評價
評價體系配方:地層水+4.12%丙烯酰胺+0.94%引發劑INI-E(乙醇溶液)+0.24%增效劑SY+1.65%緩聚劑RET-1+0.28%改性劑MOD-1+0.05%N,N-亞甲基雙丙烯酰胺。
3.2.1 穩定性
凝膠體系穩定性實驗結果如圖4所示,分別測試了0~90d的凝膠強度,隨著時間的增加,凝膠強度是不斷增強的,凝膠體系在80d內不脫水,強度基本穩定,80d后強度開始下降,說明該凝膠體系穩定性可以持續80d。
3.2.2 pH值對成膠性能的影響
pH值對凝膠體系成膠性能影響結果如圖5所示。隨著pH值降低,成膠時間減少。當pH值由7降至3時,成膠時間由6.5h降為5h,但當pH值由3降至1.5時,成膠時間急劇減少,縮短為1h。此外,pH值對體系黏度也存在極大的影響,當pH值由7降至5.5時,體系黏度上升至19.5×104mPa·s,再隨著pH值降低,體系黏度下降明顯,當pH值為1.5時,體系黏度下降至7×104mPa·s。

圖4 穩定性實驗結果

圖5 pH值對成膠性能的影響
3.2.3 Ca2+質量濃度對成膠性能的影響
Ca2+質量濃度對凝膠體系成膠性能影響結果如圖6所示。Ca2+質量濃度在4000~14000mg/L范圍內,對凝膠成膠時間的影響很小,成膠時間在8~12h之間。但Ca2+質量濃度對成膠后體系黏度影響比較大,當Ca2+質量濃度為12000mg/L時,體系黏度高達19×104mPa·s,隨著Ca2+質量濃度繼續增大,體系黏度又急劇下降至8×104mPa·s。
3.3 凝膠體系抗剪切性能
移取成膠溫度為150℃的凝膠,首先測定凝膠體系初始黏度,然后將該凝膠置于不同轉速下攪拌2h,測定凝膠黏度,實驗結果如圖7所示。隨著剪切速率增大,凝膠體系黏度逐漸降低,當剪切速率為11000r/min,其黏度還可以達到6×104mPa·s,說明其內部網架結構牢固,不易受到剪切力的破壞,表明該堵劑完全可以起到封堵的效果。

圖6 Ca2+質量濃度對凝膠體系成膠性能的影響

圖7 剪切速率對凝膠體系黏度的影響
3.4 凝膠體系抗壓性能
壓力對凝膠體系成膠時間與體系黏度的影響結果如圖8所示。在0~10MPa范圍內,隨著壓力的增加,體系成膠時間可以控制在6~8h之間,隨著壓力的增加體系黏度先上升再下降,當壓力為6MPa的時候,體系黏度達到最大,為18.2×104mPa·s;當壓力為10MPa的時候,體系黏度下降至12.5×104mPa·s。
3.5 長填砂管封堵物模實驗
水驅填砂管的壓力為0.0063MPa,測得填砂管的滲透率約為8000mD,注入0.8 PV改性水凝膠之后,放置48h,成膠,水驅。封堵物模實驗結果如圖9所示,水驅一段時間之后,壓力從1MPa快速升到5.2MPa,此時對應填砂管的滲透率由8000mD下降至100mD,說明該凝膠體系具備良好的封堵效果。

圖8 壓力對凝膠體系性能的影響

圖9 長填砂管(1.5 m)封堵物模實驗結果
2015年開始對春10Ⅱ2-9-3H井實施耐溫凝膠堵水,由于水竄現象會隨著開發時間的延長而加劇,現場進行多輪次調堵,生產曲線見圖10。第一階段2015年5月~2015年7月,共注入凝膠竄封堵劑330m3,采油61d,增油降水效果明顯,但持續時間短且下降速度快。第二階段2015年8月~2015年11月,共注入凝膠竄封堵劑280m3,采油73d,日產油量和含水率又快速提升,穩定時間較第一階段長,平均日產油量為7.72t。第三階段2015年12月~2016年4月,共注入凝膠竄封堵劑265m3,采油115d,平均日產油量5.50t,平均含水率87.3%,措施后日產液量、日產油量和含水率體現出逐漸穩定趨勢,效果顯著。

圖10 春10Ⅱ2-9-3H井生產曲線
1) 根據凝膠體系配方優化結果,確定交聯凝膠堵水體系配方:地層水+4.12%丙烯酰胺+0.94%引發劑INI-E(乙醇溶液)+0.24%增效劑SY+1.65%緩聚劑RET-1+0.28%改性劑MOD-1+0.05%N,N-亞甲基雙丙烯酰胺。
2)凝膠堵水體系具備良好的長期穩定性、抗溫耐鹽性、抗剪切抗壓性能。長填砂管(1.5m)封堵物模實驗表明該凝膠堵水體系具備良好的封堵能力。
3)耐溫凝膠堵水劑應用于春10Ⅱ2-9-3H井,實施多輪次調堵施工工藝后,日產液量、含水率和日產油量體現出逐漸穩定趨勢,效果顯著。
[1]顧宇鵬, 徐星光, 朱佳生, 等. 春光油田稠油熱采水平井防砂工藝優選及參數優化研究[J]. 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 2016,36 (11): 116~117.
[2]武雅黎, 姚振, 李洲, 等. 春光油田熱采井雙空心桿蒸汽循環降黏工藝研究[J]. 石油地質與工程, 2016, 30(3): 134~136.
[3]龍衛江, 梁超賢, 百宗虎, 等. 中深薄層邊際稠油油藏開發動用研究——以春光油田春10井區為例[J]. 石油地質與工程, 2015,29 (1): 108~109.
[4]羅全民, 王若浩, 方舒, 等. 春光油田超稠油熱化學輔助吞吐技術應用研究[J]. 石油天然氣學報(江漢石油學院學報), 2014, 36(7): 137~139.
[5]任家敏. 春光油田淺薄層稠油水平井排 601-平 1 井完井技術[J]. 內蒙古石油化工, 2011,21 (3):115~117.
[6]楊振峰, 吳楠, 肖學, 等. 準噶爾盆地春光油田原油類型差異性分析[J]. 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 11(5): 1~4.
[7]曹正權, 姜娜, 陳輝, 等.聚丙烯酰胺/水溶性酚醛樹脂反相乳液水分散液的成膠性能[J]. 油田化學, 2008,25 (1): 63~66.
[8]Zhu T, Tiab D. Improved sweep efficiency by selective plugging of highly watered out zones by alcohol induced precipitation[J]. Journal of Canadian Petroleum Technology, 1993, 32(9): 37~43.
[9]劉錦霞, 趙夢云, 趙青.高溫下PAM/PEI 體系延緩成膠技術研究[J]. 油田化學, 2010,27 (3): 279~283.
[10]李宏嶺, 侯吉瑞, 岳湘安, 等.地下成膠的淀粉-聚丙烯酰胺水基凝膠調堵劑性能研究[J]. 油田化學, 2005, 22(4): 358~361.
[11]張繼紅, 岳湘安, 侯吉瑞, 等.低溫調堵劑 SAMG-Ⅰ 的巖心封堵特性[J]. 油田化學, 2005, 22(3): 245~247.
[編輯] 帥群
2016-08-1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574197);中國石油科技創新基金研究項目(2015D-5006-0206).
劉延坡(1975-),男,工程師,現從事稠油熱采工藝研究;通信作者:楊歡,yanghuan76@yangtzeu.edu.cn。
TE357
A
1673-1409(2017)11-0063-06
[引著格式]劉延坡,羅全民,徐星光,等.春光油田春10井區熱采水平井層間竄封堵劑研制及其性能評價[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7,14(11):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