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山東省勝利油田東營市河口區仙河光明幼兒園
【摘 要】本文從三個方面淺談愉悅情緒對培養幼兒良好性格的重要性,并特別指出培養幼兒良好的性格,應該從注重幼兒的愉悅情緒開始,這項工作應放在幼兒的一日生活的每個環節,并貼近幼兒生活,在幼兒的生活和學習當中進行觀察和研究,從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經驗以及心理特征等客觀方面出發,對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的形成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幼兒;愉悅情緒;教育
前言
在十六年的幼教工作實踐當中,我試著從觀察幼兒的情緒入手,初步地研究愉悅情緒對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的重要性。黃春明先生曾在《孩子成長的七大教育》中明確指出:“孩子需要培養幽默感,這是氣質教育。”培養幼兒的樂觀情緒,不僅有助于孩子活潑開朗、豁達樂觀的性格培養,也將有利于增強幼兒的交往能力,對幼兒社會性技能的發展和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也將起到積極的作用。通過對幼兒的觀察進行嘗試性的淺析:
一、年齡越小幼兒的愉悅情緒越表現為無意識性,因此要尊重幼兒年齡特點,發現幼兒的幽默潛能
我2005年帶托班的時候,幼兒的年齡大都在三歲前,對于剛入園的孩子來說,新環境造成的陌生感常常令孩子非常依賴老師,其中有三個小朋友都喜歡讓抱著,常常爭著坐在我的腿上,有一次,跑的慢的幼兒發現我的腿上已經坐了兩個小朋友,奇怪地問我:“老師,你那個腿呢?”我不禁啞然失笑,從孩子童趣的語言里可以看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幽默是無意識的,表現出幽默的無意性,也凸顯了幼兒具有幽默的潛能。
我還發現,隨著年齡的發展,幼兒也會逐漸理解成人語言中的幽默,并以此為經驗,說出幽默的語言,并逐漸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如:一次早飯前,玉玉小朋友因為剛來園一個勁的哭,嘴里還不停地念叨著:“我要媽媽,我要媽媽!”旁邊的嘉琪小朋友竟然不屑地說道:“哭什么哭,你媽媽又沒有死!”我驚的張大了嘴巴,我想,這大概是在家哭的時候,媽媽對她常說的話吧,真是說者無心,聽著有意啊,也由此看出,成人的言談舉止中要注意淡化和摒棄庸俗趣味的內容,保留善意、正面的幽默成分,因為從嘉琪無意識的幽默中可以看出,幼兒在生活中,會運用語言中的經驗,又在生活中無意識的表達出來。
二、有意識地創造寬松的交流環境,在幼兒一日生活中適時融入愉悅成分
在觀察中還發現,,興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形成兒童早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基礎,因此在工作中,我利用幽默、詼諧的音樂作品、童話故事、兒歌等都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把這些作品中許多幽默的情節和語言充分挖掘來提高幼兒對幽默的欣賞能力。比如,《小狗抬轎》《小老鼠打電話》等音樂作品中的滑音、半音階和倚音都能表現出非常豐富幽默的音樂形象。還比如:在故事《豬八戒吃西瓜》的故事當中,當孩子們聽到豬八戒摔跤的情節中,都會忍不住大笑;在游戲音樂《小炮兵》中,每當孩子們發出“哄哄哄”表示放炮的聲音時,也會不約而同地笑起來。它們之所以受到孩子們的喜愛,是因為這些因素都符合兒童的幽默心理,能引起他們的共鳴,在孩子們的笑聲中,我強烈地感受到幽默給孩子們帶來的快樂。因此要充分發揮文學藝術作品在培養幼兒幽默感方面的應有功能,善于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觀察幼兒的幽默行為和幽默語言,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幽默帶來的輕松和快樂。在給幼兒講故事《沒有牙齒的大老虎》時,老虎吃糖粘住了牙齒,以及后來老虎被迫拔牙時,我做出著急痛苦的樣子,很多孩子都笑了,這說明孩子們理解了故事內容,并做出了相應的反應:再比如,在故事《愛逞能的小青蛙》中,當孩子們聽到小青蛙用力鼓肚子,最后只聽“嘭”的一聲時,孩子們也笑了。而且我還發現,孩子們在一起游戲或者交流時,也常常會運用這些看到的或者聽到的以引起同伴的笑聲和注意,我認為這就是培養孩子們幽默感的契機。
三、對孩子初步表現出的幽默感要注意培養和引導,建立更為和諧、融洽的師幼關系以及幼兒間的關系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好情緒可以帶給其他人愉悅的感受,壞情緒也好像可以傳染一樣,會影響周圍人的情緒,所以,性格樂觀有幽默感的人易于為他人所接納,且交往能力強、自信心強,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比較好的人緣,并且有較強的號召力和組織能力,對幼兒也是如此,具有幽默感的孩子性格活潑開朗,總是能獲得同伴的認可和喜歡。在教學工作中,幼兒教師每天要處理教育教學中不斷涌現的矛盾,若一味地說教或者直接告誡的方式,孩子們難以真正的接受,效果也不一定好,不如運用幽默詼諧的方式讓孩子自己理解。在教學活動《我喜歡的車》中,問孩子什么纜車,石振宇毫不猶豫的說:“就是懶人坐的車!”我忍俊不已,但是我沒有說:“不對,如何如何-----”而是說:“如果那種車坐上去就是懶人,那誰會坐呢?”孩子們立刻就明白這不是正確答案,當我拿出圖片再說明的時候,孩子們聽地認真極了………。還有一次,賈珍華和梁旭然總會為座位的空間擠來擠去,賈珍華卻對梁旭然幽默地說,“你再擠,我就成肉夾饃了”,調皮的梁旭然第一次害羞地讓開了搶來的位置,這說明,賈珍華利用從成人那里學來的幽默語言,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加以運用這種經驗,從而避免了一場沖突,展現了幽默在人際交往中獨特的作用。張曉杰是一個可愛又調皮的孩子,他如果碰到爭搶玩具的情況,情急之下就會大打出手,這不,為了跟瑞瑞搶一個玩具坦克車互不相讓,他急中生智,拿起身邊一個玩具火車給瑞瑞,還一邊商量地語氣說“你玩這個不行嗎?”可人家根本不吃那一套,把火車丟在一邊,繼續搶,要是往常他就開始打了,我開始有點緊張,打算隨時沖上去制止,但是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他張開嘴巴沖著瑞瑞的耳朵使足了力氣發出“啊!”的大叫聲,瑞瑞松開坦克就捂耳朵,這招還真靈,玩具立刻落入他手,他還頗有成就感地說到:“反正我沒打你,我吵死你!”然后迅速逃離現場,瑞瑞則一臉的無所謂:“根本吵不死。”旁觀的我不禁啞然失笑-----。我欣喜地發現孩子們正在初步運用幽默——這一人際交往的潤滑劑來解決問題,碰到困難或挫折時,總是能較輕松巧妙地克服不愉快情緒,對于同伴的錯誤,也能保持比較寬容的態度,并很快忘記煩惱,把對抗和不快融入會心的微笑中去,使師幼關系以及幼兒間的關系更為和諧、融洽。
四、結束語
在這個充滿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時期,正面、樂觀的情感教育以及富有幽默感的環境對促進幼兒心理健康、培養幼兒的良好的社會性發展、個性形成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也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重要條件。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挖掘童趣,無論家庭、幼兒園、社會都應將培養幼兒愉悅貫穿于孩子的生活中,讓快樂點綴孩子的生活,通過成人的引導和生活環境中潛移默化的作用,促進幼兒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和健康發展,教育是興國之本,更好的促進幼兒的發展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幽默感的培養也應如此,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幼兒參與二十一世紀的激烈競爭奠定堅實的基礎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外國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