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鋒濤+李紅遠+歐陽婷+蘇小華
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
【摘 要】剖析了《工程制圖與CAD》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當前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對教學的新要求,提出該課程教學的一些改革措施。基于“實踐+實訓”的教學方法,對工程管理及工程造價等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供教學方案。
【關鍵詞】工程制圖與CAD;轉型發展;應用型
前言
《工程制圖與CAD》是土木工程專業的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看懂和繪制施工圖,并熟練應用CAD技術是現階段工程師必備的基本能力[1]。為了適應行業發展的需求,很多高校開設了《工程制圖與CAD》這門課程。由于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學時和手段沒有傳統課程那樣系統和完善,直接導致學生只會完成一些簡單的線、面、體的繪制,當繪制一套完整的施工圖時,就覺得無從下手。在當前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背景下,為培養出應用型的技術人才,實現“與行業無縫對接”目標。本文就《工程制圖與CAD》課程,通過在實際教授過程中所運用的 “實踐+實訓”教學方法提出建議和舉措。
一、《工程制圖與CAD》課程的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不夠貼近實際應用
目前,市面上很多教材側重于CAD軟件的本身功能的應用,缺少與實踐工程相貼近的教材,在內容上面沒針對性,所以,在教材選擇上,應該選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材。
(二) CAD軟件的版本更新快
新的版本在軟件功能上不斷的完善,在界面上也有了較大的變化。選擇一個成熟穩定的版本是很有必要的。目前,AutoCAD2008版本和AutoCAD2014使用的比較多,對于在校學生均可以采用[2]。
(三)課程內容涉及知識點多,課時較少
例如:工程造價專業的課程安排為32學時,其中16學時為理論課,16學時為上機課。由于授課對象均為低年級學生,專業知識涉及很少,但是一套完成的施工圖,涉及很多專業知識,如果只是“比葫畫瓢”,平、立、剖面圖的空間關系不對應,建筑構件的認識不全,學生僅僅是達到了一個描圖員水平,與應用型高校培養的目標相背離,這樣的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
(四)學生易產生應付心理
《工程制圖與CAD》課程面對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習慣了高中時代的“題海戰術”,面對實踐操作有一個適應的時間,一開始,提不起興趣,后期就很難有積極性,對課程產生應付心理。
(五)其他課程使用CAD軟件連續性不夠
CAD是一種繪圖工具,長期練習會對各種命令和操作比較熟悉,使用起來得心應手,但是,在后面的課程里涉及不多,就容易生疏,過一個學期,學生基本上把一些常用的命令和操作忘記了一多半。在后面的學習的課程中,其他教師在相關課程里面利用CAD進行課程設計和實訓的要求不多。
二、基于“實踐+實訓”的教學改革措施
實踐模擬教學[3]是以實踐工程為教學材料,把實踐工程中,工程師面對的任務和問題,引入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設定任務的模式,對具體工程進行分析,經過學生的分析和討論,并最終形成解決方案的一種教學方法。
實訓模式教學是帶著實踐模式的任務,針對相關聯的專業課程進行集中實訓,對所學習知識進行整合,提出和制定解決問題的步驟,利用理論知識和軟件,以效果圖和圖紙的形式作為作品提交。
“實踐+實訓”是以上兩者教學模式的結合,重在通過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啟發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興趣、獲得適合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構建專業知識系統化的框架。
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實踐+實訓”教學方法在《工程制圖與CAD》的教學中,應對《工程制圖與CAD》課程存在的問題具有良好的效果。
三、“實踐+實訓”的教學方案
(一)工程制圖原則與CAD軟件介紹
一套完成的圖紙,從軸線、字體到建筑構件,在繪制的過程中都需要按照規范標準繪制[4],對于AutoCAD軟件使用,課堂上把所有的功能和命令進行介紹講解,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必要的。針對建筑工程類專業的特點,介紹常用的繪圖方法和命令,通過一套建筑圖紙的繪制,不斷擴充命令操作。循序漸進的把一套建筑圖的平、立、剖面圖繪制出來。
(二)結合其他軟件
在實踐工程中,工程師繪制圖紙所利用的軟件,大多是在AutoCAD的平臺之上搭建的其他軟件,例如天正建筑,建筑設計Arch等,這些軟件里有固定的模塊,比如:樓梯,門窗、墻體等,可以提高繪圖的效率,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由于學生接觸實踐項目不多,面對二維CAD圖紙,要在腦海里呈現三維建筑物,具有一定的困難,往往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對應不上,繪制出的圖錯誤百出。結合BIM軟件Revit Architecture建立三維模型,幫助學生構造空間關系,有利于前期構件關系的對應。
(三)有淺入深,構建知識系統化框架
在每學期,針對相關聯的專業課程進行集中實訓,例如:《房屋建筑學》和《施工管理》等以CAD和BIM等工具為線,串聯其它專業課,提高學生知識系統化構建的能力。
四、結束語
在當前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背景下,本文針對《工程制圖與CAD》這門課,嘗試提出“實踐+實訓”的教學方法,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以激發學生主動性為出發點,不在局限于課程本身或者是AutoCAD軟件上,而是以具有操作性和實踐性課程貫穿于專業整個過程,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的創造能力,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具備構建本專業知識系統化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方天培. 計算機在建筑業中的應用與發展[J]. 建筑技術,1997,28( 7) : 498 - 500.
[2]鈕鵬,王曉初,周樂,張莉莉.地方高校轉型發展背景下基于任務驅動模式的CAD教學改革[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1):5-8.
[3]楊磊,牛君彥.《建筑CAD》課程 “案例+任務”教學模式研究[J].河北北方學院報,2012,28(26):42-44.
[4]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房屋建筑制圖統一標準.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1年2月
基金項目:
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轉型發展專項項目(2015ZXZD007) 。
作者簡介:
劉鋒濤(1984—),男,河南魯山人,工學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土建類專業的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