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瑛(江西省上饒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西 上饒 334000)
精神病科護理不良事件原因及對策分析
徐美瑛
(江西省上饒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西 上饒 334000)
目的 探討精神病科護理不良事件原因及對策。方法 選取68例護理不良事件作為研究對象,對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狀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統計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狀況及原因,總結出護理不良事件的護理對策。結果 68例護理不良事件中無傷害21例,輕中度損害39例,重度損害8例。輕中度損害發生率與無傷害、重度損害相比明顯較高。護理不良事件中他人攻擊發生率為33.8%,墜床、跌倒發生率為17.6%,自傷發生率為11.9%,走失發生率為11.9%,用藥錯誤發生率為5.9%,壓瘡發生率為2.9%,猝死發生率為2.9%,異物吞食發生率為4.4%,自縊發生率為2.9%,疾病發作發生率為2.9%,噎食發生率為2.9%。其中他人攻擊發生率與墜床、跌倒發生率相比明顯較高。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原因包括風險意識較低、風險意識較低、責任心較低、服務態度較差、護理素質較低、溝通能力較差、組織管理較差、基礎設施缺乏、護理工作安排不合理、患者病癥較為復雜、護理工作流程混亂、規章制度要求較低、團隊協作較差、醫護溝通較差、知識培訓較差。其中風險意識較低發生率與溝通能力較差相比明顯較高。結論 精神病科護理中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原因較多,臨床需根據實際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臨床護理效果。
精神病科;護理不良事件;原因;對策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提升,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療時,更加注重護理舒適度,這也對醫院臨床護理過程提出更多要求[1]。護理人員的護理效果直接影響著患者的治療效果,當前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不僅影響患者生命安全,也導致護患矛盾加大,影響醫院長久運作[2]。此次研究中對精神病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狀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原因及對策,以保證患者治療效果。以下進行具體報道。
1.1 臨床資料 2014年1月~2015年12月江西省上饒市第三人民醫院精神病科發生的68例護理不良事件作為研究對象,對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狀況進行回顧性分析,涉及的68例患者中男41例,女27例;患者年齡26~74歲,平均年齡(47.2±5.7)歲。患者疾病類型分類:腦器質性精神障礙11例,情感性精神障礙18例,精神分裂癥32例,精神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4例,其他疾病3例。精神病科護理人員32名,均為女性,年齡19~48歲,平均年齡(30.4±6.2)歲;護齡1~17年,平均護齡(4.6±2.5)年;學歷:中專17名,大專11名,本科及以上學歷者4名。
1.2 方法 精神病科相關人員需組織成立護理管理委員會,相關護理人員需在發生護理不良事件后及時上報,并由護理管理委員會定期組織護理,對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經過、結果、原因等進行綜合討論分析,將所有研究結果進行記錄,并存檔保存。
1.3 觀察指標 統計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原因,并統計護理不良事件患者損傷程度狀況:無傷害:護理不良事件未對患者造成身體損害;輕中度損害:護理不良事件引起患者出現輕微傷害,生命體征輕度改變,需進行簡單的處理治療;重度傷害:護理不良事件引起患者出現嚴重機體損害,引起患者出現生命體征明顯改變,需進行急救或導致患者出現永久性相關功能喪失、引起患者死亡等[3-4]。
2.1 護理不良事件患者損傷程度對比 68例護理不良事件中無傷害21例,輕中度損害39例,重度損害8例。輕中度損害發生率與無傷害、重度損害相比明顯較高。
2.2 護理不良事件發生類型 護理不良事件包括他人攻擊、墜床、跌倒、自傷、走失、用藥錯誤、壓瘡、猝死、異物吞食、自縊、疾病發作和噎食。其中他人攻擊發生率與墜床、跌倒發生率相比明顯較高。見表1。
2.3 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原因分析 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原因包括風險意識較低、風險意識較低、責任心較低、服務態度較差、護理素質較低、溝通能力較差、組織管理較差、基礎設施缺乏、護理工作安排不合理、患者病癥較為復雜、護理工作流程混亂、規章制度要求較低、團隊協作較差、醫護溝通較差、知識培訓較差。其中風險意識較低發生率與溝通能力較差相比明顯較高。見表2。
護理不良事件是影響患者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嚴重時甚至會引起患者死亡。此次研究對精神病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狀況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當前引起精神病科不良護理事件的原因較多,其不僅包括個人因素,也包括系統因素。因此,臨床對精神病科患者護理時,需針對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原因,采取針對性對策,以減少不良事件發生狀況[5]。根據此次研究,總結出在精神病科進行護理時,需注意以下幾點:(1)加強護理人員的護理安全意識,科室需加強對護理人員相關知識教育,提升護理人員素養,在出現不良護理事件時,及時上報,提升護理人員自身安全理念,促進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以患者為中心;(2)規范科室護理管理:科室需不斷建立健全護理管理相關內容,制定相關管理條例,嚴格執行,提高護理人員的執行意識;(3)加強護理人員培訓:科室需加強護理人員相關護理知識培訓,提升護理人員護理水平,提升護理人員責任心及應急處理能力、業務素養等;(4)加強科室相關設施引進:科室需加強對先關基礎設施管理,及時根據需求狀況引進相關設備,并加強對科室內相關設施的定期檢測和維修,保證急救有效性;加強病房管理,對于病情嚴重患者采取隔離治療,避免患者之間病情相互影響。(5)重點監護:精神病科患者常存在一定的意識障礙,護理人員需加強科室環境護理,消除科室內安全隱患;對于病情較為嚴重患者,護理人員需加強對患者嚴密監控,避免患者走失、自殘、攻擊他人等,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安撫,并及時觀測患者言行舉止;減少護理人員交接時間,加強夜間對患者的巡視,適當增加巡查人數,避免交接班時出現護理漏洞,導致不良護理事件的發生[6]。
綜上所述,精神病科護理中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原因較多,臨床需根據實際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臨床護理效果。

表1 護理不良事件發生類型總結(n)

表2 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原因總結(n)
[1] 肖愛祥,林建葵,韋紅梅,等.精神科護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對策[J].現代臨床護理,2012,11(11):11-13.
[2] 范翠玲,魏艷琴.精神病科護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民康醫學,2015,27(9):107-109.
[3] 顏美霞,王穎昭,李金惠,等.精神科155起護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對策[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6):281-282.
[4] 楊金花,王世茹,陳慧雯,等.精神科護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20):175-177.
[5] 嚴芳,王劍英,李栓榮,等.精神科護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3,10(18):698-700.
[6] 郗小玲.精神科病房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原因及管理對策[J].中國民康醫學,2011,23(17):2211-221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0.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