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立



摘 要:河道一直是江南城市賴以發展的最重要的自然條件。社會的快速發展中,依水而建的城市及居民們似乎逐漸遺忘他們身邊的河道。為了喚起人們對江南城市市中心河道的回憶、重現河道歷史景觀,本文首先通過對于樣本河道的研究分析現在江南城市市中心河道的不良狀況,然后將樣本河道引入因子評價模型中得出影響河道的關鍵因子,再將關鍵因子二次分析、歸納、總結,得出最適宜著手設計改建的關鍵因子,由此提出了“引人治水”的河道改建設想,提高人在河道中的參與度,通過“人親水”的方法改善河道現狀。
關鍵詞:江南市中心;河道評價模型;關鍵因子
Abstract:River has always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natural term which cities in JiangNan rely deeply on. Dur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cities constructed beside rivers and their citizens seem to forget the rovers around them gradually. In order to arouse peoples memories toward rivers interweaved in the city center as well as the historical scene, firstly we dispose negative conditions of city center rivers by analyzing five samples, and then bring those samples into determinant evaluation model to bring up the determinants. Based on the determinants we have got, we propose a theory called “tame a water by introducing people into it”, that is to say , ameliorate river condition by raising peoples engagement.
Key word: center of cities in JiangNan; determinant evaluation model; determinant
1.引言
自秦誕生繁華至今的江南一直以水聞名,城內城外的棋盤式水系縱橫交錯,當街浣衣,小橋流水成為無數江南人的回憶。隨著城市的擴張和時代遷徙,城市的河道也逐漸從本來的運輸、商市、清潔等功能轉向景觀生態功能。主流河道在景觀基礎設施的改造下成為濱水景觀,而數不清的支流卻淪為市中心雞肋式的水系,甚至逐漸在人們視野中消失,面臨被填埋的命運[1]。
面對如此命運,面對將歷史厚重的市中心水系視而不見的城市和城市人群,我們不禁疑惑,造成江南市中心水系憑空消失的原因是什么?現有的解決方式是否合理?如若不合理,那亟待發現的解決方式又是什么?
關于合理地研究河道本身,國內外專家學者提出了很多建立河道因子評價模型的手法。基于此,筆者搜集了近5年(2010-1014)的河道評價標準規范及論文共54篇。通過對論文的分析歸納最終形成適宜本研究河道因子評價模型的河道形態、可達度、視覺景觀條件、區位條件、存在感[2-6]五大因子量化評價標;以及最常見具可行性的模糊綜合評價法,專家指標權重法,疊加法與量化法[7-10]等因子評價方法。
為了達到最合理化的研究結論,筆者首先篩選出貫穿全文的5個代表性江南中心河道樣本與研究對象,在此基礎上對整個江南市中心水系的景觀現狀(以消極現狀為主)進行分析,通過將樣本河道套入評價模型,我們得出一系列基本因子,二次分析后得出最終的影響要素。而通過將最終影響要素套入現有的市中心河道解決方案,我們證明了現有方案的不合理性進而提出了本文的合理化的解決理論。其中在發現問題與分析問題部分使用了實地調研與問卷調查的形式,佐以量化分析以及SD分析法。
2.代表性研究樣本的選擇
江南地區河道星羅棋布,為了高效合理地得出調研結論,我們決定選擇5個最具代表性的河道樣本貫穿全文的分析。結合引言以及對于“地理均好性”的考慮,我們提出了三個選擇標尺:歷史,河道區位與城市地理位置。
首先是歷史。所選擇的河道必須是具有歷史文化性[11-13]。江南城市中心的河道大多由來已久,文化氛圍濃厚,將其輕易填埋改道是有悖于歷史道德的。但任其廢棄更是有礙于城市景觀。具有悠久歷史文化以及錯綜復雜的河道結構的江南水系景觀已是城市規劃發展的棘手處;其次是區位。所選擇的河道必須位于市中心。依水建郭是古代選城擇址的傳統方法,這就使得如今的城區市中心的規劃中避不開水系的干擾,許多細小支流在廢棄后仍舊遺留在城區,成為了城市政府發展規劃的棘手處;最后是城市地理位置。五個河道的城市應該均勻分布與江南地區的版圖范圍內,以體現均好性,保證研究結果的普遍代表效果。
結合以上的選擇要求,我們在江蘇地區最終選擇了常州采菱河、秦淮河青溪、蘇州干將河、無錫梁溪河與揚州玉帶河這五條河道。
3.江南中心河道現狀及成因分析
3.1 江南中心河道現狀
首先是水質。樣本河道的水質問題[14]有:1、水體富營養化,河內藻類橫生,濃綠,惡綠,違背江南常景;2、水體直接被污染,生活用水、未處理雨水、交通污水、工業污染直接進入河道;3、生活垃圾大面積覆蓋河面;其次是河岸。樣本河道的護坡形式都是相似的。我們在江南地區經常可以看到河道斜相切裹上簡單的覆土,植上灌木喬木;有的直接以石質圍河,下設行道供人行走河岸被植被隱藏在快速車道邊;最后是護坡[15]。建國以來河水與人的分離過程完全體現在河岸的分離過程上。幾十年建設中河岸向兩側推移并且架設了圍欄,人為的加大了河面與行道面的高差,使道路脫離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