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河
下午四點,到了吃點心時間。“咦,空氣中似乎飄著奶油蛋糕的味兒!”弟弟自言自語道。接著,他的鼻子猛地吸了幾下,閉上雙眼,臉上露出一副陶醉的表情。
媽媽開始分發(fā)蛋糕了。他謹慎地接過來,往嘴里猛地一塞,鼓著腮幫子大嚼特嚼起來。沒幾下,他自己的那份就吃完了,便開始東張西望。突然,他似乎發(fā)現(xiàn)了什么,起身徑直朝我走來。望著我手里的紙杯蛋糕,他眨巴著眼睛,撒著嬌說:“求求你,給我一點兒蛋糕嘛!寶寶餓!”唉,誰讓我天生就心軟呢,經(jīng)不住他的感情攻勢,只好掰了一小塊給他。他一塞,一吞,咂吧了兩下,說:“嗯,真好吃!”我原以為他會知足了,沒想到他卻如法炮制,不知不覺中又從我手里“騙”走了好幾塊蛋糕,前前后后加起來比我吃的還多呢!(江蘇陳宣昊《貪吃的弟弟》)
“丁零零……”上課了,這節(jié)是作文課,只見芒果老師穿著筆挺的西服,顯得神采奕奕。同學們可喜歡作文課了,個個坐得端端正正。
芒果老師清了清嗓子,開講了:“這次習作是半命題作文
‘ 的弟弟(或妹妹),因此寫作前首先要——”
“將題目補充完整。我覺得橫線上應(yīng)填寫一個最能表現(xiàn)弟弟(妹妹)性格特征的詞語,比如可愛、聰明、調(diào)皮等。”機靈的咪咕第一個發(fā)言。
“既然它是表現(xiàn)弟弟(妹妹)的性格特點,那全文就應(yīng)該緊緊圍繞這個詞語來寫。”接著,聰明的米樂回答道。
“說得很好!那么,怎么樣才能表現(xiàn)好弟弟(妹妹)的性格特點呢?現(xiàn)在大家先來說說下面這個習作片段寫得好不好。”說著,芒果老師出示了下面一段文字:
“片段主要是通過吃蛋糕這個事例來表現(xiàn)弟弟‘貪吃的特點,但事例描寫得并不具體,內(nèi)容顯得很空洞。”福妞首先發(fā)言。
“片段中只是簡單地交代弟弟吃蛋糕‘很快‘特別快,但沒有具體寫是‘怎樣快的,缺少必要的描寫。”米樂附和道。
“可不是嘛!因為‘很‘特別等詞語都是一些抽象、概括性的詞語。雖然文中反復(fù)說弟弟貪吃,是一個典型的‘小吃貨,但他的這個特點就好像被小作者直接‘喊出來一樣,太沒有表現(xiàn)力了。”好感情用事的咪咕憤憤地說。
“是啊,在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點的時候,不能用抽象的話來代替具體的描述,不能用一些概括性的詞語把人物的個性特點直白地‘喊出來。請看修改好后的習作——”
“啊!事例寫得太具體了!吃蛋糕前‘鼻子猛地吸了幾下、開吃時‘大嚼特嚼,吃完后‘東張西望和‘撒著嬌的央求,這些生動的動作、神態(tài)描寫,活靈活現(xiàn)地塑造了弟弟這個‘小吃貨的形象。‘如法炮制的小伎倆,更是表現(xiàn)了弟弟‘貪吃的特點。”米樂邊點評邊發(fā)出贊嘆。
“雖然看不到一個‘貪吃‘吃貨這類的字眼,但我們卻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弟弟‘貪吃的特點!”福妞也發(fā)出了自己的感嘆。
“所以說,我們要通過具體的事例和生動的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而不能把它直白地在文中‘喊出來!”芒果老師再次強調(diào)。
“知道了!”同學們的聲音很是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