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哲,1933年出生,遼寧省蓋州市人,中共黨員。曾任沈陽鑄造廠副總機械師、設備分廠廠長,沈陽市勞模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經理,先后兼任沈陽市、遼寧省職工技協副主任。1979年、1989年,他兩次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曾當選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代表。
1950年,張成哲進入沈陽鑄造廠當鉗工。他愛學習、肯鉆研,利用一切業余時間搞技術革新,1956年才23歲便已成為全國機械工業先進生產者。他曾在20世紀60年代研制“六〇大”暖氣片機械化造型生產線,70年代研制自動化軸流式回轉前爐,80年代研制鑄鐵管漂浮檢驗機,填補了國內鑄造行業的多項空白,創造和節約價值達幾千萬元,被譽為“活著的孟泰”。
張成哲還是沈陽市群眾技術協作活動第一批積極分子,并兼任遼寧省、沈陽市技術協作委員會副主任。在那個連肚子都填不飽的年代里,他拖著浮腫的雙腿東奔西走,先后幫助蘇家屯區30多家中小型企業和鄉鎮企業解決了技術難題,救活了普蘭店鑄造廠等三家企業。他參加省內技術協作大會戰十幾項,為省內外近百家中小企業無償解決技術難題250多項,在廠內外共參與完成革新項目785個,填補國內、省內空白18項,節約各種原材料幾千噸。1997年3月,退休后的張成哲創辦了沈陽勞模物業公司,組織了104名離退休勞動模范和200余名下崗工人,承擔起橫跨市內5區、全長37.4公里的新開河看護保潔工作。從那時起,這位老勞模又找到了新的人生舞臺。2003年,70歲的張成哲再次光榮地被遼寧省人民政府破例授予“遼寧省特等勞動模范”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