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其俊
高職院校數控實訓教學接軌企業的實踐與探索
顧其俊
(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杭州310053)
由于目前職業院校與企業合作的體制機制尚未充分建立,管理運行機制僵硬,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不能適應社會需求,加之大部分教師缺乏一線生產經驗,專業素質也不能滿足人才培養需求。為培養學生成為企業所需要的員工,嘗試建設數控實訓室接軌企業平臺的模式,提高數控實訓室對學生的實踐教學水平,強化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職業素養,從而提高學生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
數字化制造平臺;6S管理;雙師型;實踐
近幾年,高等職業教育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正走在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發展道路上。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面向基層、面向企業一線崗位的技術應用型及管理型的人才,因此實踐能力的培養就尤為關鍵。學生在高等職業院校獲得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綜合能力,其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該學校人才培養的水平。
隨著中國制造2025目標的提出,當前高職院校數控實訓還是以單一的傳統教學方法為主,學校缺乏符合現代先進制造業需求的數字化教學和實訓環境,為了滿足社會對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機械制造高級人才的需求,提高學校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建設與企業接軌的具有先進水平的數字化教學系統是非常必要的。這樣既可以增加學生對企業現狀的了解,讓學生在學校里就知道制造業企業目前的發展進度,在學校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與國內一流企業采用同等數字化制造模式的實訓車間里學習,這不僅可以提升學校數控實訓基地的硬件競爭力,還讓學生接觸到企業數字化制造的前沿思想和應用軟件,在接軌企業的環境中獲得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在學校所掌握的信息化技術與企業的信息化技術同步,促進學生知識、技能、職業素養協調發展,實現從學校學生到企業員工的自然過渡,大大減少了學生到達企業的適應期,對學生將來畢業就業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數字化制造已經成為先進企業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和發展方向,也是學校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職業院校現在缺乏符合現代先進制造業需求的數字化教學和實訓環境,因此建立學校數字化數控實訓平臺,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推行“教、學、用”多媒體一體化數字化制造教學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數字化數控加工平臺(見圖1)是通過數字化制造的理念將設備的教學訓練、生產加工、工具檢測、維護保養等各個環節進行數字化智能管理,可以實現實訓教學共同體成員間的信息共享,支持師生進行多條件查詢,相關實訓的數據統計,實訓過程中教學文件的實時錄入,學生可以從加工剛開始的程序編輯與管理學起,之后再學習程序傳輸、刀具管理、機床監控、考試管理等眾多其它環節,還對學生加工過程中的質量數據進行收集、分析[1]。在該平臺上學生可以預先通過網絡查看到本次實訓的安排;實訓時自己所操作機床的車間位置以及這次實訓的目的、任務和要求;觀看與本次實訓相關的多媒體課件和教學演示視頻、課后網絡答疑;下載老師布置的學習資料以及提交實訓報告等。這種規范化、多樣性的動態管理使得實訓車間人與設備的調配更加合理,設備管理更加有序,設備的利用率更高。該平臺的建設更有利于對學校教學質量的監督和評價、有利于提高師生的工作效率和學習效率,真正實現科學的實訓車間管理。
圖1 數字化數控加工平臺
職業教育在國家大力發展的背景下,各高職院校對數控實訓室的建設都非常積極,但是在管理與內涵建設上卻比較輕視,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習,畢業后便無法適應企業嚴格的工作制度與管理模式——“6S”管理。因此,應當將現代企業的管理理念引入到教學中去,通過實訓來塑造學生認真嚴謹的敬業精神,培養學生勤奮、守紀、務實、節儉的職業素養[2]。
在學生技能培養上高職院校現在都非常重視,它是學生能否順利就業走向工作崗位的前提。實訓教學過程中如果結合了現代企業的6S管理新觀念、新技術,通過對實訓工作現場的規范,營造與企業相類似的工作環境,培養學生良好的工作習慣以及文明禮貌,認真做事,遵守規定,加強團隊意識,自覺維護實訓環境的整潔。讓學生在學校就了解了企業的管理制度,這就縮短了畢業學生到企業后的工作適應期,有利于提高學生就業穩定性。在實施“6S”管理時素養是其中的核心部分,通過在學校標準化、制度化的實訓,培養學生良好的個人修養和職業道德,使學生養成懂得規范并且執行規范的良好習慣。在具體推行中堅持,堅持,再堅持是實施“6S”管理最重要的原則,只有上上下下堅定不移地推行,才能取得管理上的突破與成功。首先應明確目標與責任,將“6S”管理納入崗位責任制,使每個部門和人員都有明確的崗位責任和工作標準,要全員參與、專人負責、明確責任到人;其次要嚴格、認真做好檢查、評比和考核工作,要讓學生主動感受到壓力從而形成自覺行動和習慣,有助于推進“6S”管理的實施;最后要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要提高實訓教學的工作效率,創造安全、舒適的實訓環境,減少浪費,降低成本。要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來提升“6S”管理水平。
高職院校數控實訓的教師,直接從學校的學生角色轉變為實訓教師角色的比較多,這些教師本身具有較高的理論基礎,但是由于沒有經歷企業生產實踐,使得這些教師對設備的操作及企業生產的實際情況本身都不很清楚,因此在教學中就不可能將企業所希望達到的技能和要求教給學生了。通過校內接軌企業生產實際基地的建設,一是可以讓學校實訓教師有身臨企業現場實際的感覺,從而達使老師明確培養目標;二是可以將企業中較為優秀的專家級的數控技能人員作為學校的兼職實訓教師,學校數控實訓老師可從兼職老師身上取長補短,從而進一步提升學校數控實訓教師隊伍的水平。通過接軌企業的方式,使本校的原有實訓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學習和了解企業生產一線的實際情況,提高本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建立實訓教師定期到企業學習的長效機制[3]。此外,通過該方式,還可以發現更多企業優秀技術人才,嘗試建立一種兼職教師聘任制度,使我校實訓室的師資水平更加優越。
嘗試建設數控實訓室接軌企業平臺的模式,旨在有效提高我校數控實訓室對學生的實踐教學水平,強化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職業素養,從而提高學生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進一步提高我校數控設備的合理利用,為對其他職業院校的發展方向提供積極地指導作用。
[1]郭偉鋒.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的可持續發展研究[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4,12(1):137-139.
[2]楊碩.實訓教學與學生就業探究“6S管理”的應用探討[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4):18-23.
[3]項楊雪.基于知識三角的高校協同創新過程機理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3.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NC Practic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U Qi-jun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Hangzhou Zhejiang 310053,China)
Due to the current system of occupatio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cooperation has not been fully established,rigid management mechanism,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can not meet the social needs,and most of the teachers lack of production experience,professional quality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personnel training. How to train the students to become the enterprise needs of employees,try to build NC training room standards enterprise platform mode,to improve students’practical teaching level of NC training room,strengthen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y and occupation accomplishment,so as to improve their competitiveness in the job market.
digital manufacturing platform;6S management;double division;practice
G642.0
A
1672-545X(2017)02-0241-02
2016-11-13
浙江省高校實驗室研究項目(YB201637)
顧其俊(1973-),男,江蘇人,中級,碩士,研究方向:數控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