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偉
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根據大連市委組織部的安排,作為大連市總工會的扶貧干部,我被派到莊河市長嶺鎮長嶺村駐村扶貧,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一年多的駐村扶貧工作,給我的人生增添了一段難得的經歷,令我終生難忘。
走進村,走近心
我是一名軍轉干部。對我來說,從部隊到工會,從工會到農村,每一次變化都是人生角色的重大轉換。我從沒在農村待過,這次到農村工作的確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因此,從駐村的第一天起,我就把熟悉這片土地作為精準扶貧的第一要務,并暗下決心:身在哪兒,心就在哪兒,只要肯干,總能趟出一條成功的扶貧路。
走訪之前,我特意制作了“第一書記”連心卡,卡片上寫著“走進村(戶)察實情,創新發展,走訪村民辦實事,促和諧”,卡片上標明我的姓名、工作單位和手機號碼,在入戶走訪中發給村民,以便大家隨時跟我聯系。走訪期間,我每天要走兩個村民組,每組走訪10到12戶。拜訪老黨員、老模范,走訪困難戶、富裕戶、上訪戶,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切實摸清村情民意。一個風雪天,我騎著借來的電動自行車在山里迷了路,不小心摔傷了,左額的傷疤至今還清晰可見……
為了培養村里的致富帶頭人,駐村不久,我就組織村里的55名黨員到莊河市的七頂山和東馬屯考察學習蔬菜、果樹栽培技術,幫助村民轉變發展思路,提高致富本領。
只為百姓“淘金”,不為自己“鍍金”
任村第一書記的實踐使我感到:作為駐村扶貧干部,要只為百姓“淘金”,不為自己“鍍金”。我知道,原來機關的工作方法未必適合農村基層實際工作,不能憑主觀、想當然,要做一些實實在在利于百姓的事。
2016年春節期間,我的“娘家”——大連市總工會,將“春風行動”送溫暖送到了長嶺村,提供了價值4萬元的幫扶物資;依靠莊河市總工會、市場監督管理局投資10萬元,用于村里的“農民工培訓基地”改造,并配備了桌椅板凳、講臺和多媒體教學設備等必要的設施和器材,為農民科技培訓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積極溝通協調,爭取到了投資430余萬元的修路工程項目,該項目已于去年8月份竣工;積極促進了長嶺村建設土地流轉160余畝,完成了開發商和3個自然屯26家租戶15-20年的合同簽訂手續,為村民又創造了一個增收點;“六一”期間,發動大連市“好月嫂”愛心團隊,為長嶺村26名留守兒童和其他家庭貧困孩子,送上價值1萬余元的100套服裝;聯系大連肛泰肛腸醫院到村里開展義診活動;支持黨員創業,幫扶3名有創業意向的黨員申請貼息貸款15萬元;溝通大連對外貿易學院為村里捐贈價值3.5萬余元的書籍……
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只要第一書記能夠做到感情到位、幫扶到位,工作積極主動,扎實肯干,一定可以大有作為。現在,我雖然離開了長嶺村,但那段和鄉親們朝夕相處的日子,仍使我難以忘懷。更為重要的是,走進村、走進民心和走進企業、走近職工的實踐,都告訴我們: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作者系大連市總工會農民工工作部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