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無論是歷史還是當今,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中華民族的哲學思想對經營管理的影響都隨處可見,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去挖掘傳統思想,古為今用,對現代戰略人力資源管理者進行啟迪和指導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順于道而守正;企業戰略管理;無為而治;天地人和
一、前言
“順于道而守正”的哲學思想實質上向我們闡明了萬事萬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其深刻內涵可以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實踐,其對事物規律性的認識對現代戰略管理者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二、“順于道而守正”思想應用的背景
“順于道而守正”思想對當今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其思想的應用具有現實性與可行性,我們可以從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與內部需求兩個方面來看。
1.“順道而守正”思想與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
在早些年的經濟體制中,強調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政府對市場經濟起控制的作用,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們發現,其實市場經濟是有規律可循的,政府過多的干預反而不利于市場經濟的發展,這種市場經濟的規律就是“道”。這實質上吻合了“道法自然”①的“無為”經濟,這里的“道”是指市場規律。
2.“順道而守正”思想與企業內在要求
一個合理的企業運行模式是企業高效完成目標的內在要求,解決現有的企業問題也離不開一個良好的企業運行模式,這些都是當代管理者困惑的問題,這在我國的古代學者那也也許可以找到答案。
他們的管理經驗可以為后人所借鑒,例如有關戰略的歷史著作《孫子兵法》對管理者管理企業的管理方式方法的指導,孔子“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為現代企業可能出現的員工不忠誠問題提供指導。
三、“順于道而守正”與戰略管理者選、用、育、留人藝術
1.任人唯賢的選人之道
選擇好企業的人員就如同戰役中的良駒,對整個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是“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②。在現代社會中“官二代”、“富二代”這些群體引起我們關注,先天優勢資源的占有使他們看似更容易得到社會優質資源,但是如果在企業招聘過程中明確用人標準就會最大程度上增加公平性。
其次是任人不避親,不避仇。雖說現代社會是人情社會,但一名優秀的戰略管理者不應該因個人情感而偏袒某名候選人,同樣,也不應該因個人恩怨將一名優秀的候選人拒之門外。
2.知人善任,揚長避短用人之道
知人善任,首先要做到知人。企業的領導者在選人的過程中要注重方法的使用,不僅要識別出員工所要表現出來的技能,還要看出他們身上想要隱藏的東西,綜合的運用多種招募方法對人員進行整體的判斷。
其次要做到善任。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有自身的不可取代性,領導者需要去發現每個人身上的閃光點,將人才放在最合適的崗位上才能創造出最大的效益。
3.百年樹人,高瞻遠矚育人之道
樹人是一個長期艱苦的戰略過程,對于新入職的員工來說,他們對企業的文化,經營理念,績效標準等都不夠了解,管理者不應操之過急,追求新成員能為企業創造巨大的利潤,新員工做好培訓是關鍵。
4.賞罰分明,剛柔相濟留人之道
古代學者就怎樣留住人才,減少離職率,保持企業內部人員結構的穩定方面也有詳細的研究。
首先是賞和罰要分明。賞罰應該以全面的績效考核為基礎,績效考核的結果將作為激勵的依據,這啟示現代管理者在管理中要做好正負激勵,一方面鼓勵那些符合組織目標的行為重復發生,另一方面對那些不利于組織目標實現的行為進行懲罰。
其次是剛柔相濟。孔子曰:“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③這也說明了應主張道德感化和制度約束兩手并用,最大限度的考慮人的滿意度,剛柔并濟。
四、“順于道而守正”與企業管理策略
1.“和”是做好管理的必經之路
任何的社會組織要想長久發展表現要做到“和”,對于企業的管理也不例外。
老子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④就說明事物在相互不統一的環境下會有矛盾、分歧,從而顯現出相互之間的對立,他們相輔相成又彼此和諧。
“強強聯手”可以讓企業更有生機,這種聯合不是數學上的簡單相加,而是有機融合,發揮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最大效用。
2.“無為”管理,無限效益
老子思想中一個重要的觀點是“無為而治”⑤,這里的無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的等待,而是以“無為”的形式去有所作為,是一種及其高超的管理方法。
2004年12月,張瑞敏在海爾創業20周年紀念會上談到海爾之所以取得成績,說是因為海爾把握住了規律,這個規律的第一條就是無為和有為的關系。張瑞敏稱:“無為和有為的關系,不光對企業,對所有部門都一樣,其實是非常關鍵的”。
3.不爭而勝的企業競爭原理
老子的“不爭而善勝”⑥,蘊含著豐富的競爭原則,有很多值得現代管理者感悟的地方。
首先,不爭其實本身就是一種競爭的方式,當別人爭的時候,我客觀分析局勢,在自己爭不過別人的時候選擇退出,然后潛心的提高己方,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等待時機,促進發展,這是以退為進。
其次,我不爭的時候讓別人去爭,當別人沒有精力去斗爭的時候,我在出現恰好的時機可以坐收漁人之利,不爭可以讓人專注發展、勵精圖治。
4.“弱者道之用”的管理戰略
在現代的企業管理中,顯然硬性的管理制度已經不能滿足管理者的需要,企業更需要柔性的管理,人性化的管理,溫暖的企業文化建設更能體現企業的人文關懷,更有利于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企業凝聚力。
首先,以柔克剛。柔能克剛是中國古代學者經過反復的實踐檢驗的至理名言。這就啟示企業的管理者要注重“柔”文化的建設,領導者要通過制度等樹立領導權威固然重要,但一個領導者真正的權威力并不是來源于制度的賦予,而是來自員工的認同,所謂“管人容易但管心難”,柔性的文化建設可以走進員工心理,得到真正的認同。
其次,以靜制動。企業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戰略。這一點上華為做的很好,華為的電信設備在世界市場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但華為自己從來不在公開場合說自己的知名度有多高,華為也不張揚地利用廣告效應為自己宣傳,要不是華為在某國中標,或做收購交易在新聞上被報道,人們根本不知道華為可以做得這么好的原因。
5.制衡與企業管理
企業的健康發展需要平衡,制衡是中國管理思想中的精華。陰陽五行、相生相克說體現了循環制衡思維,企業的管理者應該認真研究其中的大道理。
五、結語
“順于道而守正”可以指引企業的管理者更好的進行企業文化與制度建設,管理者應該充分學習,讓企業沿著一個正確、健康的運行軌道順暢運行,在良好的內外部環境綜合作用下蓬勃長久地發展下去。
注釋:
①《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湖南出版社.
②《求賢令》,曹操.
③《論語·為政》,孔子.
④《道德經》第二章,湖南出版社.
⑤《道德經》,第三章,湖南出版社.
⑥《道德經》第七十三章,湖南出版社.
參考文獻:
[1]陳雪鈞.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對當今企業的啟示交通[J].企業管理,2007(12).
[2]鄧志輝.淺談當代管理新趨勢:柔性管理[J].經濟師,2006(07).
[3]張陽.傳統管理謀略的探究與運用--海爾與華為的管理實踐探索[J].理論學刊,2004,(12).
[4]呂巧鳳.儒家的人本思想及其與現代管理理念的契合[J].理論探討,2004(06).
[5]孫浩然.《老子》對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幾點啟示[J].廣西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04).
[6]劉華偉.儒家管理思想與現代企業管理[J].中外企業文化,2007(02).
[7]李啟光.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的現實意義[J].文教資料,2007(06).
[8]張文峰.老子的管理哲學及其當代價值[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5(06).
[9]鄭其緒.柔性管理[M].東營:石油大學出版社,.1999.
[10]林語堂.老子的智慧[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1988.
[11]稻香.柔性管理[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
[12]馮滬祥.中國傳統哲學與現代管理[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李晶晶(1997.03- ),女,漢族,黑龍江大慶人,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4級本科生,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