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帆
摘 要:為了適應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動態隨機存儲器)芯片設計中冗余單元分布的不規則性以及DRAM失效單元的修復需求,最大限度地復用修復軟件以降低量產成本和生產風險。通過在DRAM修復中引入虛擬冗余,使DRAM冗余成均勻分布態,可保證修復軟件的正常工作。在DRAM實際測試中,對虛擬冗余進行強制失效處理,以保證虛擬冗余不被異常使用,最終找到了一種簡潔、準確、提高設計靈活性的非均勻分布冗余DRAM的修復方法。
關鍵詞:DRAM;冗余單元;虛擬冗余;芯片
中圖分類號:TP33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9.130
隨著DRAM制作體積的不斷縮小以及存儲容量的不斷增加,量產出的DRAM芯片中必然存在失效的存儲單元。為了使DRAM能夠正常使用,芯片設計中包含了冗余單元,冗余單元用于失效單元的修復,以達到量產合格DRAM的目的。在傳統DRAM設計中,冗余單元在芯片中均勻分布,因此,用于分析DRAM修復的軟件僅能夠對冗余均勻分布的DRAM進行修復分析。但隨著降低生產成本的要求出現,芯片面積不斷減小,設計人員不再采用均勻分布冗余的設計理念,取而代之的是在芯片任意剩余面積上加入冗余,因此,修復軟件遇到了瓶頸,影響了DRAM量產。本文通過虛擬冗余的引入,使任意冗余分布的DRAM均可復用DRAM修復軟件,并通過虛擬冗余的強制失效處理實現DRAM的正確修復。
1 非均勻分布冗余DRAM修復軟件的瓶頸
DRAM的修復依賴于DRAM修復軟件,修復軟件將根據DRAM冗余字線和冗余位線在地址失效記憶體AFM(Address Failure Memory)的分布信息以及DRAM實際功能測試的結果,以提供最優的修復方案,即DRAM的冗余單元和測試失效地址的修復對應關系。
1.1 DRAM設計地址與AFM的映射關系
在通用愛德萬DRAM測試機臺中,AFM的作用有以下2點:①用于記錄并累加DRAM在所有功能測試項中的失效地址;②測試人員可以在AFM中給出DRAM冗余的分布信息,DRAM修復軟件將對AFM中的信息加以提取并進一步分析,最終給出DRAM的最優化修復方法。
以一款1G DRAM設計為例,如圖1所示,根據JEDEC設計標準,1G DRAM有13位字線地址、10位位線地址、3位bank地址以及冗余激活地址。在測試中,測試人員將對設計地址進行AFM的映射處理,實現設計地址和AFM地址的一對一映射關系,為DRAM的修復做準備工作。
1.2 DRAM的冗余與AFM的映射關系
冗余分布和AFM映射分布如圖2所示。針對該款DRAM產品,為了減少芯片面積,進一步提升設計靈活性,芯片設計人員采用了非均勻冗余的設計理念。以1G DRAM bank0為例,對于位線冗余,電路的設計為位線冗余由RA12分為2個獨立區域且均勻分布,字線冗余僅分布在RA12為1的區域,冗余地址為RA[11∶0]等于[0∶0]和[1∶1]。圖2為冗余分布和AFM的映射關系。在AFM中,X13為0且Y13為0的區域為主存儲區,X13為0且Y13為1的區域為位線冗余區,X13為1且Y13為0的區域為字線冗余區。
1.3 DRAM修復軟件的瓶頸
由于電路設計采用RA12分割位線冗余,將一個位線冗余地址分為2段獨立的位線用于DRAM的位線失效修復,以提升修復靈活性。因此,DRAM修復軟件需要從AFM中提取與RA12對應的X12的信息對冗余分布狀態做評估。在圖2中,字線冗余僅在X12為1的區域呈現均勻分布態,該區域有2個字線冗余,X12為0的區域無字線冗余分布。由于以X12為分割的2個區域內字線冗余分布狀態不同,軟件無法對DRAM進行修復分析。
1.4 借用虛擬冗余突破DRAM修復軟件瓶頸
引入虛擬冗余的冗余分布和AFM映射分布如圖3所示。
為了不升級DRAM修復軟件并使之繼續為該款產品服務,以達到降低生產成本、規避量產風險的目的,一種引入虛擬冗余的修復方法將被采用。如圖3所示,基于冗余修復軟件要求,在字線冗余區域內以X12為分割的左右兩邊的字線冗余必須呈現均勻分布態。因此,新的方法在X12為0的字線冗余區域內同時加入2個虛擬字線冗余,且虛擬字線冗余地址與字線冗余區域內X12為1區域的字線冗余地址相同,即RA[11∶0]等于[0∶0]和[1∶1],最終使以X12為分割的字線冗余區內的字線冗余呈均勻分布。
虛擬字線冗余概念的引入可以從根本上解決DRAM修復軟件對冗余均勻分布要求的瓶頸。在該款DRAM的實際測試中,虛擬字線冗余與DRAM的真實冗余相結合,使芯片的測試和修復正常進行。
2 虛擬冗余的后續處理
2.1 虛擬冗余引入帶來的問題
虛擬冗余的引入使DRAM的生產測試不受修復軟件瓶頸的制約,從而實現DRAM在愛德萬測試機臺上的量產。但由于在DRAM的真實設計中不包含虛擬冗余,因此,虛擬冗余不能用于DRAM的修復。該問題在DRAM晶圓級測試的初期必須解決,否則DRAM修復將發生錯誤,該錯誤導致DRAM的良率為0,即晶圓全損,后端封測無法正常進行。
2.2 虛擬冗余強制失效處理
虛擬冗余不存在于真實的DRAM,不能用于DRAM的修復。因此,必須使虛擬冗余在AFM中的記錄為失效地址,才不會被DRAM的修復軟件使用。針對此需求,在DRAM的測試中,引入強制失效測試項,針對虛擬冗余進行強制失效處理。
強制失效處理是對虛擬冗余的地址進行讀操作,且讀操作必須失敗。即讀1時,比較數據為0;或讀0時,比較數據為1。該失效信息將被記錄在AFM中,當DRAM修復軟件從AFM中提取失效地址信息時,檢測到虛擬冗余的地址是失效的,因此,在生成修復算法時,失效的虛擬冗余將會被修復軟件自動過濾,不會用于DRAM的修復,保證量產的正確性。
如圖4所示,在對1G DRAM bank0引入的兩個虛擬字線地址進行強制失效后,AFM中將記錄如下信息:F bit為1時表示失效是整個字線或整個位線,并非散點失效;Y11∶Y10等于0∶0表示失效位于bank0;X13為1表示失效地址位于字線冗余區;X12為0表示字線失效位于虛擬冗余區;X11∶0全0和全1為虛擬的2條字線的實際地址。
如上失效信息被存入AFM后,DRAM修復軟件將能夠產生真實冗余和失效單元的正確修復方案。
3 結束語
本文通過虛擬冗余的引入實現了任意冗余分布的DRAM的正常測試,給芯片設計人員提供了最高的設計靈活性,同時,保證了DRAM量產修復軟件的重復使用。通過虛擬冗余的引入以及后續的強制失效處理,保證了DRAM的正確修復,降低了生產風險,縮短了生產周期,節約了生產成本。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