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滴”,隨著一聲清脆的聲音,一輛共享單車被解鎖了。這種聲音對于很多人來說并不陌生,短短時間內共享單車已經改變了很多人的出行方式。然而,剛剛解鎖這輛共享單車的人并不是它的用戶,而是隨著這一新經濟業態而出現的新型職員——共享單車運營專員。
“這是一輛被違規停放在小區內的共享單車,我們通過手機APP的定位功能找到了它,解鎖后把它騎出去,以便更多的用戶使用。”摩拜單車的運營專員謝于華說,“我們每天都會在很多小區內發現有類似情況的車輛,將它們移到小區外是我們日常工作的任務之一。”
從2016年10月至今,謝于華一直從事共享單車運營專員的工作。他每天的工作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將違規停放的共享單車搬運到正規的停放區域內;二是根據后臺數據的提示進行車輛調度,合理分配共享單車的流量;三是對共享單車進行故障排除,尋找到用戶報障的車輛,進行簡單的檢查,并將故障車輛標記出來送去維修。
在共享單車這一新興的行業,數千位運維專員大部分都是“跨界”而來的。謝于華學的是通信工程專業,大學畢業后做了半年多的手機軟件測試員。與謝于華情況類似的還有他的同事張雯,他之前在一家手機公司做軟件分析工作。
“我們后臺的數據可以在15分鐘內迅速響應,指示我們合理調配車輛分布。其實我們的工作是前端和后臺共同作用的結果。”張雯說,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平臺,摩拜單車實現了違規停車圖像自動識別,準確度超過99%,處置違停效率大幅提升。
共享單車這一行業雖然才誕生一年半左右,卻在迅速擴張中已然進入了下半場。除了要鋪投更多單車、進入更多城市之外,更重要的是實現精細化的運營維護。

謝于華檢查剛調度來的共享單車的踏板和鏈條。
張雯向記者展示,通過對實時數據的即時判斷,可以精準掌控每一輛智能共享單車的位置和狀態,還能夠深度挖掘和分析時間、位置、天氣、交通流量、出行特征等數百項變量,進一步調整供需平衡,甚至實現騎行趨勢預測,最終達到智能化停放管理的目標。
如果說科技是后臺“大腦”的話,這些運維專員還需同步承擔“手腳”的功能。“日常的工作還是挺辛苦的,需要根據后臺指令一直在外面跑,我們工作最忙的時間主要是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這段時間用戶對車輛的需求很大,我們調度的壓力也會比較大。”謝于華說。
地鐵站附近,通常是共享單車的活躍使用區域。根據摩拜單車的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上海的摩拜共享單車有51%活躍在地鐵站周邊。而對于謝于華這些共享單車運營專員們來說,他們有時需要加班到晚上十一點多,直到地鐵運營結束。
半年多的工作,讓他們略微感染了一些“強迫癥”,即便是在休假,看到路邊有違停的單車,他們也會停下來將它擺好。“我們是這一技術的受益者和使用者,同時也想成為一個改變者。”謝于華說,“技術改變了我們的出行方式,進而也改善了城市的生態環境,讓每個人都可以為更綠色的生活方式出一份力。”
(王辰陽 周 琳)

葉青青在她經營的一間民宿中整理房間。
你還在為出行旅游住哪里而煩惱,還在為不能體驗當地最原汁原味的生活而遺憾嗎?共享房屋的面世,讓消費者有了更多元的住宿選擇,改變了傳統“包租婆”的定義以及賺錢模式,還改變了居民的收入、就業、養老方式以及鄉村旅游的發展模式。
葉青青,從2014年開始接觸共享房屋,經過3年積累,現擁有上海中心城區20多間房,且每間都實現盈利。“上海是全國這個新行當發展最好的地方,無論是全職還是兼職,都比較專業,不像有些地方就是從自己家拿出一個房間做民宿。”
葉青青告訴記者:“首先是租房子,花錢改造,再放到共享房屋平臺上成為房東,賺取收入。自己在愛彼迎(Airbnb)、小豬、途家等平臺都嘗試過,目前主要在Airbnb。根據不同地段、房型、裝修,收取房租費,最小的一間一晚兩三百元,大一點的套間一千多。以前外國人比較多,現在國內游客增長也很快。”
作為共享房東,葉青青在租下每套房子后都要進行不同風格的裝修,安排好員工聯系房客,還要負責退房保潔打掃等。記者隨葉青青走進上海延安中路明德里一戶典型的里弄房子,映入眼簾的是非常中式風格的布局:書桌、文竹、木椅、幔帳、蒲團,旁邊還有廚房,穿過中間的客廳,是一條通往二樓臥室的旋轉樓梯。
據了解,房東可以從房租費用中獲得97%的收入,Airbnb所收取的服務費只占3%。以Airbnb為代表的分享經濟體驗吸引了不少中國年輕人的關注,Airbnb中國用戶的平均年齡低于35歲。80后、90后的年輕一代,占到用戶總量的83%,為各國各地區之最。女性用戶在平臺上表現更為活躍、更為出色,中國女性房東占到房東總數的55%。
旅行者會因為住在社區而去探索以往并不會光顧的地方,從而也為社區附近的小商業提供新的商業機會。在促進旅游業發展的同時,平臺也為人們生活居住的地方創造了新的經濟發展機會。Airbnb中國副總裁安麗表示,共享住宿改變的方面有很多,一是通過支持人們使用自己的住房賺取額外收入,培養創業意識,激活當地經濟;二是為老人帶來相對穩定的收入,也是他們與社會保持接觸的一個良好渠道;三是促進鄉村旅游發展,使許多城市之外的人直接從蓬勃發展的旅游業中受益,為勞動收入提供補充,使收入來源更加多樣化,減輕可能面臨的遷居壓力。
目前,共享經濟、共享住宿依然是個新興領域。但在葉青青看來:“隨著新進的人越來越多,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很多行業規則也不大完善,盈利空間或許已經不如前兩年的快速成長期。”
業內表示,希望積極參與和推動一個由政策制定者、企業平臺、媒體、用戶等多方協同參與的機制與環境,引導這個行業能夠朝著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從而實現多方共贏。
(龔雯 桑彤 楊臻)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深入,契合年輕“創客”尤其是小微企業需求的共享辦公模式近年來在國內走紅。這種多元化、開放式的辦公環境離不開“大家長”一樣的辦公管家,在幫助創業者共享空間的同時,更共享資源。
29歲的陳偉琪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現在是裸心社上海婁山關路社區的一名辦公管家。這是一家總部位于上海的共享辦公空間運營商。于今年7月剛剛開放試營業的婁山關路社區總面積1.1萬平方米,能夠提供1700個工位。最便宜的移動辦公位月租僅需1800元,可以共享WiFi、會議室、會客廳等。
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會客廳內整片的綠植墻、色彩繽紛的沙發、豐富多樣的擺飾。吧臺供應免費的啤酒、咖啡、蛋糕及簡餐,還有桌上冰壺球游戲供人們休閑娛樂。“這是一個更加休閑、更具活力、更有創意的辦公空間,創造的是開放、協作、共享的‘社區’氛圍,而我們管家就是大家的‘社區長’。”陳偉琪說。

裸心社新天地社區內景。
據了解,婁山關路社區有4個像陳偉琪這樣的管家。管家的工作首先是要確保社區的正常運營,包括辦公設備的維護、公共休閑區的管理等。更重要的是,管家還要及時了解、跟進員工的各種商務需求,小到預訂機票、酒店,大到尋找商業合作伙伴。為此,每一位管家上崗前都需要接受高端服務業方面的專門培訓。
意大利“海歸”Cristina去年10月回國,在上海創辦了一家美食電商平臺,是裸心社新天地社區的會員。為了給一場線下活動找食材供應商,Cristina通過裸心社手機應用的留言板功能發布了這一需求。很快,陳偉琪聯系上了Cristina,并向她推薦了入駐婁山關路社區的一家餐飲公司。
“我有任何需求都可以通過應用來發布,管家們通常很快就會回應。通常來說,大公司的高層才會有這樣便捷、高效的‘私人助理’服務。但通過共享辦公模式,很低的入駐門檻就能實現。”Cristina說。
這種資源共享不僅體現在線上,也體現在線下。陳偉琪告訴記者,社區管家每個月至少要組織一場會員亮相會,所有會員都可以走上舞臺分享創業經驗、發出合作邀約、描繪發展藍圖。而由會員自發組織、管家協調對接的沙龍活動每個月更是有二三十場。
裸心社創始人高天成表示,根據測算,和傳統辦公樓相比,共享辦公這種模式能為創業者平均節省約35%的租賃成本,尤其對初創者來說減少了很多經濟壓力。和一成不變的格子間相比,開放交流的環境、豐富多彩的活動更能調動人們工作的熱情,激發他們的靈感和創造力,拓展社交人脈。“合作一個項目,合坐一張沙發,共圓一個夢想,這正是共享辦公的特色和內涵。”高天成說。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新登記注冊企業達到了291萬家,日均新登記數量達到1.6萬家。新的產業、新的業態、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涌現,也為共享辦公提供了土壤。目前,國內已有裸心社、方糖小鎮、SOHO 3Q等數十家共享辦公空間運營商,所提供的產品服務還處于不斷摸索、深度整合階段,在資源嫁接、運維籌措、安全管理等方面也仍然面臨許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