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世界變化快!一夜醒來,我們已經被這種黑白相間的小方塊——二維碼包圍了。
小巷里、大街畔,公交車、地鐵站,熒屏上、報縫間……從各種商品的臉面,到地攤小販的板車,從飛機票、高鐵票,到郵件、快餐的包裝,目光所及,總能與它不期而遇,腳步所至,往往同它撞個滿懷。不管你習慣不習慣,待見不待見,這種方方正正、花花搭搭、用粗細不勻橫豎參差的線與大小不一的點所構成的圖案,正以前所未有的來勢,加速度、立體式、全方位地參與了我們的生活,并毫不猶豫地影響著、引導著我們的生活。
對于二維碼的高調亮相,比如出現在電視熒屏右下角的那個位置,許多習慣了“干凈”屏幕的觀眾很不習慣,幾乎成了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看這個黑白方塊,就像醫(yī)生檢查出了瘤子,腦海中立馬閃出幾個字:占位性病變。
兩年前,一個電視臺的朋友說,他們經常會接到觀眾的電話,質問或規(guī)勸,讓他們凈化熒屏,將二維碼驅逐出“鏡”。后來他告訴我,這種電話絕跡了,人們已經習慣了。這就像美女的臉蛋上長了一顆朱砂痣,第一眼有些突兀,看多了也就習慣了,反而成了她的一個特色。何止是電視,就連那西瓜、冬瓜、南瓜的身上,也都貼上了二維碼,它們的身份信息、成長環(huán)境、價錢折扣,碼上掃,馬上就有。
我曾很認真地“研究”了二維碼,那個小小的方塊,似乎隱藏著無盡的秘密,如迷宮,如畫面,人影綽綽,魅影幢幢,什么都像,仔細看什么都不是,只是點和線。在那點和線上,以及它們的縫隙里,該蘊含著多大的能量啊!我一直在擔心,在不久的將來,在這方寸之間,那二維碼的點線排列組合用完了,該如何是好!我也真是在杞人憂天。當年,日本人發(fā)明這個建立在二進制基礎上,用若干幾何形體來表示文字數值信息的小方塊的時候,也許早就設計好了,根本不用擔心它的容量。只管用就是了!把你想要的東西,平面的、立體的,音頻的、圖像的,統統打包或鏈接,生成二維碼,一股腦兒地塞將進去,妥!
想起早年美國柯達公司的一款傻瓜相機的廣告詞:你只需按一下快門,余下的一切由我來做!而對于這個時尚的小方塊,把“按一下快門”調整為“掃一下碼”,真是再恰當不過了。“碼”上乾坤大,“掃”中日月長。不掃不知道,一掃忘不掉!
二維碼的應用正鋪天蓋地加速發(fā)展。幾年前,國內的二維碼應用還僅停留在打折、比價等廣告信息發(fā)布的層面。所以,那種印滿斑馬圖案的小方塊并不招人待見,直到它的功能和角色悄然改變,那個“黑色創(chuàng)可貼”變成了“神奇的魔方”,從信息載體到支付手段,從單一媒介到全息身份證,二維碼今非昔比,鳳凰涅槃,舍我其誰!
那日我的一位同事抱怨單位旁邊的熱干面餐館缺乏公平,只是因為他不會掃碼支付,一碗面就平白比年輕人多掏了一塊五。在發(fā)牢騷的同時,他也感嘆時代的發(fā)展:落伍就會“挨宰”,甚至有挨餓的危險!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報道:在中國城市,現金正迅速變得過時。“這和債務、基礎設施投資或者其他重大經濟話題無關。這關系到的是現金。具體而言,中國正系統地、迅速地拋棄紙幣和硬幣。”
時尚年輕人曾經鼓鼓囊囊的錢夾子正日漸癟下去,除了幾張紅色的百元大鈔和幾片泛著金光的銀行卡在禮節(jié)性地“站崗”,毛票和硬幣早已不見蹤影,窗臺上的儲蓄罐也只是扮演著收藏的角色,順便發(fā)揮著引發(fā)兒時回憶的作用。電影院的環(huán)形售票柜臺正被爆米花和冰淇淋占領,即使購票者寥寥無幾,放映廳的座位其實早被人預定了。我認識一個小伙子,他說他們年輕一族的日常生活大致是這樣的:早上出家門,掃碼騎共享單車,掃碼乘地鐵至單位;中午下班,叫外賣或去飯館掃碼支付,解決午飯問題;傍晚下班,重復早上的動作,偶爾去電影院,掃碼取票看一場電影。他已經“記不清零錢長什么樣了”。
“掃吧,一切皆有可能!”有人以這句改造過的廣告詞為二維碼做了生動的時代注腳。
二維碼就像一個開放的大舞臺,只要你有勇氣,隨時都可以站上去揮灑一番。支付寶來了,共享單車來了,借助智能手機和二維碼平臺,可以讓洶涌的現金流消弭于無形,讓人們腦海中具象的鎖和鑰匙變得抽象起來。
據報道,目前支付寶可在包括日本、韓國、印度、英國、美國、俄羅斯在內的 70 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使用。這就意味著,在這些地方“行走”的中國公民,不用再為換取當地的現鈔而奔波勞神了。他們只需舉起手機,對準那個小方塊輕輕一掃,他們存在銀行里的人民幣便迅速出動……你懂的!
8 月 8 日,一家真正意義上的 24小時無人便利店——天虹“WellGO”在深圳亮相。顧客把選中的商品放到收銀臺感應區(qū),一個二維碼就會蹦出來,掃碼,支付,拎兜走人。
十年前出差北京,我和一位同事在地鐵自動售票機前徘徊復徘徊。那個一人多高的自動機器只認一元硬幣,可我倆身上連一枚“銅子兒”也找不到。這時來了個外國人,他掏出一把零錢,正一枚枚地翻找。我倆像找到了救星,上前訴苦,說或許您能兌換我們幾枚硬幣,讓我們離開這倒霉的地下空間。沒想到那紅臉老外聳聳肩攤開雙手,說了句:“Me too!(我也是!)”
這尷尬的一幕經常提醒我:長點記性吧,帶點零錢吧!于是身上便多了累贅,還叮叮當當地不甘寂寞。那時還沒有見過二維碼,也沒有智能手機,哪里會料到有朝一日會不見現錢就讓你吃喝玩樂。
不由想起北宋時期的交子。時代的發(fā)展和現實的需要,催生了這種世界最早的紙幣。900 多年后,這種被大家叫作二維碼的神奇小方塊,正在誕生紙幣的地方,讓“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現金變得無足輕重。

網上有一幅圖片:一個頭戴棉帽的乞丐,坐在寒冷的大街上乞討。與同行不一樣的是,他的面前除了一只破碗,胸前還多了一個牌子。牌子上面,赫然并列著兩個二維碼——他已經步入了電子乞討時代。別拿沒有零錢作借口,掃碼看著給吧,一百塊不嫌多,一分錢不嫌少,來者不拒,多多益善!
前天傍晚,在一條不太繁華的街道上,“嘭嘭嘭”迎面開過來一輛滿載西瓜的奔馬車。一個中年漢子叼著煙卷兒,像巴頓將軍一樣,意氣風發(fā)地掌握著方向盤。旁邊的踏板上,站著被他稱作“孩兒他媽”的“親密戰(zhàn)友”。讓我驚嘆的是,在他們右邊的車廂前面,竟掛著一個放大到半米見方的二維碼!那抽象的圖案裱在一塊紙箱板上,并蒙著一塊透明的塑料布——風雨無阻,一目了然,在薄暮中幾欲迎風招展。我瞬間被這種氣魄震懾了。待那車停下,我趨步上前笑臉探尋,還順便掃了一碼抱了個西瓜。那來自中牟鄉(xiāng)間的瓜哥十分豪爽地說,二維碼這玩意兒并不稀罕,線上銷售和線下支付那一套,他和老婆都掌握啦!
我的天啊!我在心里告誡自己,回去先別急著吃瓜,學習吧!要不,這個時代就把你拋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