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岳 端
抓基層黨建 活農村資源 激內生動力
—— 安順市平壩區委書記蘆忠于談塘約發展經驗
文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岳 端
蘆忠于:一是確權明資產。率先對全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和農村集體財產權等“七權”進行精準確權,頒發權證,讓農民吃上“定心丸”。二是流轉增效益。探索建立村級土地流轉中心、股份合作中心、金融服務中心、營銷信息中心、綜合培訓中心和權益保障中心“六個機構”,引進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設立網點,為農村產權流轉、抵押、擔保、入股等權能提供服務。三是股改聚人心。引導農村集體所有的資源性資產和可經營性資產投入到合作社,轉變為村集體和村民持有股金。鼓勵農民和市場主體以土地承包經營權、林地以及技術、資本等形式入股合作社,實現全體村民股東化,形成了“產業聯股、股權聯心”的發展格局。
蘆忠于:一是創新“合股聯營”模式。圍繞“三權+黨建+扶貧+產業+金融”的發展思路,通過建立健全土地儲備、利益共享、風險保障、金融支撐“四大體系”,依托“金土地”合作社,收益按照合作社30%、村集體30%、村民40%的比例進行分成,把全體村民組織起來,把閑置的資源利用起來,形成了村集體、合作社、農戶強弱聯合、共同富裕的發展格局。二是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立村集體所有的“金土地”合作社,采取“黨總支+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推動土地連片開發,提高了土地產出率。同時,在合作社內部組建運輸公司、勞務輸出公司、婦女創業聯合會和建筑公司4個機構,有效把剩余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三是大力培育主導產業。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市場前景廣闊、產業鏈條較長、發展潛力巨大的訂單農業,同時把全村資源打包入股,努力走農旅結合發展新路。
蘆忠于:突出黨建引領,強化村民自治。 一是“網格化”管理。村黨總支將11個村民小組劃分為3個網格,在網格建立黨支部,在村民小組建立黨小組。選舉3名老黨員成立村務監督委員會,全程參與監督村務黨務,重點審核賬務。二是對黨員實行“駕照式”扣分考核。每月滿分10分,每年120分,扣分情形涵蓋學習教育、組織生活、履行職責、廉潔自律和遵紀守法共類40多項內容,由小組村民議事會每月進行測評打分。連續3年測評低于60分的,責成黨員所在黨總支勸其退黨。對村干部實行日常考評和年終考評相結合,滿分100分,每周工作完成情況占50%權重,年底由村民組長和全體農戶進行測評,分別占30%和20%的權重,綜合得分作為干部績效考核依據,有效激發了基層組織戰斗力。三是“條約式”治村。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濫辦酒席、不孝敬父母、不誠實守信等陋習,通過村民代表大會商議,頒布了九條村規,簡稱“紅九條”。凡違反者均列入“黑名單”管理,3個月考察期內不能享受任何惠民政策,考察期滿經村民代表會議測評合格后,才能恢復有關權利。(責任編輯/彭奇偉)

安順市平壩區委書記蘆忠于(左五)到黔中新區走訪軍民融合改革工作(平壩區委辦公室供圖)